清远清新区第三中学推动科普教育常态化

创设浓郁的校园科普环境

清远清新区第三中学推动科普教育常态化

本报讯(记者 冯海波 通讯员 粤科普)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打造高效的科技辅导员团队,开展特色科技社团活动……近年来,清远市清新区第三中学充分发挥广大师生的聪明才智,创设浓郁的校园科普环境,动员全体师生积极参与科普活动。该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渗透科技创新的思想;成立各学科兴趣小组,指定辅导员加强对科技兴趣小组的指导,每个兴趣小组都要做到有计划、有内容、有学生、有场地,努力做到务实、积极开展科技活动;积极鼓励参加各级组织的科技活动,动员教师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推动科普教育常态化。该校由此也入选“2017年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优秀典型案例”。

加强科普软硬件建设,打造“三中创客空间”

清新三中注重利用宣传阵地,积极营造浓厚科普氛围。该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站、科普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教职工大会等阵地,广泛宣传,努力使科普工作深入人心。科普橱窗每月更新两期内容,让学生不断丰富课外知识。

该校也不断加大投入,加强科技实验楼硬件建设,充实和完善网络教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科技活动室、科普画廓等硬件配备。同时,创建了清新区第一所创客室——三中创客空间。创客工作室面积100平方米,配备有3D打印机及玉米淀粉耗材、模拟飞行软件及操纵杆、无人机模型等设备以及制作材料、制作工具等,并成立了由21名科技老师组成的创客工作室工作团队,为“科普中国•百城千校万村行动”的校园e站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清新三中也把课堂教学作为科普工作的主渠道,抓学科渗透,做到科普教育“学科化”。科普教育内容丰富,知识面广,科学性强,各门学科都具有丰富的科普教育内容。为此,该校一方面重视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的有效渗透。该校的科技辅导教师涉及物理、化学、计算机、美术、生物、地理、语文等多个学科,以辅导教师为骨干,组织教师分学科、分系列、分层次整理出学科渗透科普教育的知识点,使科普教育在各学科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有机渗透的目的。同时,该校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的科技培训,在教师中积极开展科普教育课题研究,定期进行学习、交流。

打造特色科技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科普活动

清新三中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组织一批对科技活动兴趣浓厚,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个性特长的科技苗子,组建了科技社团。辅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注重学生自主发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兴趣爱好获得满足,每个学生的个人潜能得到和谐、自由发展。在科技社团的基础上,带动班级的科技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再由班级科技小组的成员带动班级其他学生,做到以点带面,全面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动科普教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清新三中还每学年举办一次校园科技节。在科技节期间,该校开展科技知识竞赛、科技论坛、科技制作和评比、科普板报及网页制作比赛等系列活动,把校园科普教育推向高潮。同时,该校也利用“科普中国”的资源,开展“读书月”系列活动,通过征文、演讲、辩论、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吸引广大学生踊跃参加。

近几年来,清新三中协助清新区科协承办了第四届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挑战赛、第五届清新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普进社区活动等多项比赛和活动。此外,该校也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连续四年获得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大奖及广东省青少年创新能力挑战赛大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