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出處:今日尋烏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沙洲壩

位於瑞金市區西1公里左右。壩,從土,霸聲。本義為堤壩,又義:平地或平原,方言為沙灘,沙洲。有關資料顯示,沙洲壩鎮總面積9.24萬畝,其中衝擊小平原近3.28萬畝,可以看出沙洲壩名字的的來源跟當地的地形地貌有很大關係,確實,沙洲壩的地名來源尚無文字記載可考,也無民間傳說可尋。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沙洲壩雖是衝擊小平原,但卻沒有河流途徑,成為了乾旱缺水之地。當地曾傳唱過一首民謠:“沙洲壩、沙洲壩,三天無雨地開岔,天一下雨土搬家,有女莫嫁沙洲壩,天早無水洗頭帕……”

多少年來,因為經濟原因,也因為迷信風水不能挖井取水,當地人世代吃的是又髒又臭的塘水。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上世紀三十年代,沙洲壩人終於喝上乾淨水,緣由沙洲壩有了一口不尋常的井。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毛主席在江西領導革命的時候,在那兒住過。村子裡沒有井。吃水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毛主席就帶領戰士和鄉親們挖了一口井……”這是小學課本中一篇叫《吃水不忘打井人》的課文,講述的就是這口井的故事。

有關這口井的來歷,半個世紀以來眾說紛紜,有一點卻逐漸形成統一的說法,這就是該井是毛澤東親自參與開挖的,是為解決沙洲壩百姓飲水問題而興建的。

1933年4月,由於叛徒告密,瑞金葉坪中央政府所在地被暴露,國民黨飛機連續轟炸葉坪村。為安全起見,中央機關從葉坪搬遷到沙洲壩,沙洲壩就成為中央革命根據地的心臟,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的第二個駐地。

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元太屋辦公和居住,他發現這裡的群眾喝的是池塘裡的髒水,便把解決群眾飲水難的問題掛在心上。1933年9月的一天早上,毛主席帶著警衛員小吳拿著鋤頭、鐵鍬來到池塘邊找水源,被一早起來的老表看見了,於是毛主席領頭挖井的事,立即傳遍了沙洲壩。在毛主席的帶領下,沒幾天功夫,一口直徑0.85米,深約5米的水井挖好了。為了使井水更清澈,毛主席又親自下井底鋪沙石、墊木炭。從此,沙洲壩人民結束了飲用髒塘水的歷史,喝上了清澈甘甜的井水。

紅軍北上長征以後,國民黨將水井填了又埋。老百姓就挖了又修,一直把這口井保護到全國解放,並把它起名為“紅井”。當地群眾在井旁豎起一塊木牌,上書“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以後又將木牌改為石碑。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漫步沙洲壩,清風習習,風景宜人。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

整個村莊恰是一個枝繁葉茂的龐大客家人的家族村落,這裡房屋錯落有致,不乏深宅大院,完整駐蹕了當年中央蘇維埃政府的絕大部分職能機構,譬如中央委員會、消費合作社、稅務局、審計局、軍事委員會、法院等35處舊居舊址。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松濤陣陣、梅佔魁閣、禮堂肅穆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離沙洲壩革命舊址群不遠的二蘇大舊址——中央政府大禮堂巍峨矗立,它於1933年8月1日破土動工,從空中俯視,宛若紅軍八角帽,是蘇區時期的標誌性建築。臨時中央政府決定由錢壯飛擔任工程設計,總務廳主任袁福欽負責工程的施工指揮,並在江西、福建選調了400多名建築工人。經過蘇區工人四個多月廢寢忘食地施工,一座凝結著蘇區人民智慧和汗水的大禮堂拔地而起。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瑞金地名故事」紅井水悠悠——沙洲壩

紅井悠悠,歲月如梭。今天的沙洲壩再也不愁沒水用,當地人民唱起了新民謠:“沙洲壩,沙洲壩,三月不下雨,有水澆莊稼,五穀豐登發了財,鳳凰紛落沙洲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