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爲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真的是因爲好大喜功嗎?

隋朝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痛恨高句麗的王朝,隋朝公元581年建立,公元618年滅亡,短短38年,隋朝就發動了四次對高句麗的征伐,其中公元589年楊堅第一次發動對高句麗的征伐,之後的三次全部都是有楊廣發動,可以隋朝每9年就征討一次征討一次,從大業七年(公元611年)起煬帝剛剛巡遊江都結束便開始為這次東征進行各項糧草軍備,至大業八年(公元612年)二月,隋煬帝正式進軍,第一次東征,因隋煬帝指揮錯誤,隋朝遭遇慘敗,損失慘重,隋朝國內開始發生百姓農民起義。第二年正月,隋煬帝就開始籌劃第二次東征,但因楊玄感叛亂最終退兵。大業十年(公元614年)四月,隋煬帝第三次發動戰爭,高句麗國王遣使請降,並將去年叛隋投奔高句麗的兵部侍郎斛斯政送還,隋煬帝班師還朝。這四次對高句麗的征伐,可以說隋朝都是以失敗而告終,即使最後一次也不算真正的成功,可以這麼說隋朝的滅亡很大一部分就是因為隋煬帝的三徵高句麗,這三次征討不僅嚴重損耗了隋朝的國力,亦造成了百姓民不聊生,苦不堪言,更多的農民被迫起義以此來反抗隋朝的統治,最終導致隋朝徹底被滅亡。

隋煬帝楊廣為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真的是因為好大喜功嗎?

那麼為什麼隋煬帝就一定要滅掉高句麗呢?即使國內的環境已經惡劣都如此的程度,為什麼隋煬帝還不願意放棄對高句麗的征討呢?這裡我就為大家簡單的分析下。

公元589年隋朝消滅南方的陳朝完成中原一統,這是繼秦漢晉以來的第四個大一統王朝,東方帝國再次實現大一統,這個國家展現出來的力量讓高句麗惶惶不可終日。高麗王高湯在接到隋文帝的詔書後被活活嚇死。他的兒子高元即位後,不知天高地厚,竟然率領一萬騎兵攻打遼西,被營州總督擊退。隋文帝聞之大怒,立即調兵30萬征討高句麗。

隋煬帝楊廣為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真的是因為好大喜功嗎?

但是大軍走到遼河時突遭大雨,在渡河時又遭大風,船隻沉沒無數,軍士死傷甚重。此時高元趕緊上表乞降,隋文帝順水推舟罷兵回朝,第一次徵高句麗,隋朝是不戰而勝。楊廣即位後,又三次大舉進攻高句麗。大業八年(612年),隋煬帝第一次進攻高句麗。徵調士卒50多萬,陸軍集中於涿郡(今北京),水軍集中於東萊(今山東萊州)。隋軍水陸兩軍共同打進朝鮮半島,但在平壤城外遭遇埋伏,慘敗。

隋煬帝楊廣為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真的是因為好大喜功嗎?

後再敗於遼東城下,5個多月過去了,隋軍不斷戰敗,50萬大軍所剩無幾,最後逃回隋朝的只有2700人而已。大業九年(613年),隋煬帝第二次進攻高句麗。正當雙方相持不下時,禮部尚書楊玄感起兵叛隋,隋煬帝倉皇撤軍。大業十年(614年),第三次進攻高句麗。隋煬帝因國內農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而不敢久戰,高句麗也疲於戰爭而遣使請降,楊廣就此撤軍。

隋煬帝楊廣為什麼一定要滅掉高句麗?真的是因為好大喜功嗎?

那麼隋朝為什麼矢志不渝地要滅掉高句麗呢?高句麗雖是邊陲小國,但是陰險狡詐,有可能是中原子孫的威脅,對於和高句麗的戰爭,隋煬帝曾經感慨:勿使子孫憂!可能這就是他不惜三次發動戰爭的原因。我們可能冤枉他了,並不是他好大喜功,而是為了在他這一代就為子孫消除掉隱患,他是為大隋的江山社稷著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