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学》关、阖、枢

关、阖、枢,是用门户部件说明三阳三阴的功能特点,与六经根结和皮部的命名相结合对六经辨证施治有指导意义。

关、阖、枢的概念

关、阖、枢的本义,是指门户上的一些实物。《说文》,“关,以木横持门户也”,指的是门栓“阖,门扇也”,指的是门板,“枢,户枢也”,指的是门轴。

三者的功能和方位各有不同,关,主关闭和开启,部位在后;阖,是门的主体,主防卫,部位在前;枢,主转动,部位在侧。古代医家用关、阅、枢比喻三阳、三阴的气机变化,解释六经皮部的正常功能。三阳有如外门,三阴有如内门,各有关、阖、枢的区分。

关、阖、枢的内容

三阳以太阳为关、阳明为阖、少阳为枢;三阴以太阴为关、少阴为枢、厥阴为阖。这早在《灵枢・根结》已有明文记载,《素问・阴阳离合论》加以申述。杨上善在《太素・阴阳合》中注说,“三阳离合为关、阖、枢,以营于身也。夫为门者,具有三义,一者门关,主禁者着也。膀胱足太阳脉,主禁津液及于毛孔,故为关也。二者门阖,谓是门扉,主关闭也。胃足阳明脉,令真气止息,复无留滞,故名为阖也。三者门枢,主转动者也。胆足少阳脉主筋,纲维诸骨令其转动,故为枢也”。又说“三阳为外门,三阴为内门。内门亦有三者,一者门关,主禁者也。脾藏足太阴脉,主禁水谷之气,输纳于中不失,故为关也。二者门,主关闭者也。肝藏足厥阴脉,主守神气,出入通塞悲乐,故为阖也。三者门枢,主动转也。肾藏足少阴脉,主行津液,通诸经脉,故为枢者也”。所说阴阳有分有合,阳分为三阳,阴分为三阴。阴阳的起始都称为“关”,阳之盛或阴之衰都称为“阖”,阴阳的转换都称为“枢”。

太阳、太阴为“关”,唐以后的传本多数误作“开”,这是因唐时关字的写法“门”内作“弁”,与“门”内作“开”的开字容易相混。现存《素问》王冰注均作“开”,探究其字义原文应是“关”字。《素问・阴阳离合论》王冰注说。“开(关)、阖、枢者,言三阳之气多寡不等,动用殊也。夫开(关)者所以司动静之基,阖者所以执禁固之权,枢者所以主动转之微,由斯殊气之用,故三变之也”。这里的“开”原本应是“关”字。因为作为门栓(关楗)オ能有“司动静”开与关的作用,“开”字则与注解不合。《素问・水热穴论》王注。“关者,所以司出入也”,正与此义相合说明只有“关"才能起司动静、出入的双向作用,而不是单一的开或闭。王注所说是较杨注全面。关、阖、枢,是从三阳或三阴的证候特点而作出的分析,历代医家对此都十分重视。虽然有的片面从“开”字作解,但也有仍从“关”字立论。如明代汪机《读素问钞》说:“太阳居表,在于人身如门之关,使荣卫流于外者固;阳明居里,在人身如门之枢,使荣卫守于内者固;少阳居中,在人身如门之枢,转动由之,使荣卫出入内外也常。……分而言之,三阳虽有表里之殊;概而言之,则三阴俱属于里,三阳俱属于表”。清代柯韵伯著《伤寒论翼》,论“六经正义”,主要从《皮部论》实即从关(“开”)、阖、枢的意义进行分析。罗美在序文中说,“六经列而三气从,三气定而六经显”,就是指将三阳三阴与关、阖、枢结合起来可以帼明六经证的基本意义。

《经络学》关、阖、枢

《经络学》关、阖、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