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世界盃,我們把最冷的教育故事掏了出來

前兩天,奪冠熱門巴西隊被瑞士逼平

加上阿根廷被冰島逼平

賽程剛剛開始

這一屆世界盃已經讓球迷感覺涼風嗖嗖

覆盤世界盃,我們把最冷的教育故事掏了出來

當然最讓人震驚的還是衛冕冠軍德國隊

竟以0:1輸給墨西哥隊

要知道

德國隊8次殺入世界盃決賽

4次奪冠

13次晉級四強

戰績積分僅次於巴西,排名世界第二

覆盤世界盃,我們把最冷的教育故事掏了出來

這屆世界盃,德國爆冷

我們也把最冷的故事掏了出來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實行義務教育的國家,可以追溯到1619年德意志魏瑪邦公佈的學校法令規定的“父母應送6至12歲的男女兒童入學,否則政府就強迫其履行義務。”

現代各國的標準教育模式,也是18世紀的普魯士人(德國北部)最先實施的,包括我們已經以為天經地義的幾個基本要素:

1.早上七八點鐘走進教學樓;

2.在40~60分鐘的課程中全程坐著聽課;

3.在課堂上,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

4.課程之間穿插午餐及體育課;

5.放學後,學生回家做作業。

這樣的教育體系在當時非常具有創新意義。它讓上萬人成了中產階級,為德國成為工業強國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原動力,從歐洲一個小小的農業國實現了工業化,並且一躍成為十九世紀歐洲最強國。

當然,德國人創立這套教育體系的初衷並不是教育出能夠獨立思考的學生,而是通過思想輸出,培養大量忠誠且易於管理的國民。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這套教育體系並沒有與時俱進。

覆盤世界盃,我們把最冷的教育故事掏了出來

從橫空出世的阿爾法狗到獨孤求敗的阿爾法元,再到一款名為Aidm教育智能機器人以一分之差,惜敗高考狀元,2018年的科技已經進步太多太多,但我們的教育和80年前相比,並沒有太大的進步。

當時代發生著劇烈的變化,而我們的教育依然緩慢前行時,身為老師,身為家長,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

6月22日,樊登讀書會創始人——樊登先生將在“USKid中美雙師學堂全球品牌發佈會”上,以父親的經驗和多年親子類節目的經驗,和兩位創始人、300位嘉賓分享、探討:在這個時代,我們到底要給孩子們什麼樣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