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水師覆滅和清軍潰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二)

接 北洋水師覆滅和清軍潰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一)

儘管日軍的侵華方針早已確定,也為發動侵華戰爭做了多方面的準備,但何時發動戰爭,能否取勝,還需要做最後的研判。1893年4月,日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親自到朝鮮半島和大清國進行實地考察。川上在考察了釜山、仁川、漢城等地後,乘船轉赴天津。他在天津參觀了天津機械局、武備學堂,並親自登上了北塘炮臺觀看清軍山炮演習。

北洋水師覆滅和清軍潰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二)

同時,川上操六密令公使館武官瀧川具和、井上敏夫等人分頭偵察山東半島、遼東半島、渤海航道、天津塘沽等地的設防情況。瀧川具和、井上敏夫從塘沽出發,分別沿海岸向南、向北而行,歷時二個多月,對沿岸各海口的水深、有無沙灘、海底是泥沙還是岩石、沿岸各炮臺駐防情況都作了詳細的偵察和記錄,為日軍在北戴河附近登陸選擇合適的地點。

1894年8月中旬,平壤戰事緊急,清政府決定向朝鮮半島增派援兵6000人,為防止日本艦隊襲擊,電令北洋艦隊主力護航。出自荒尾精門下的日本間諜宗方小太郎在威海衛探知到北洋艦隊的出發時間,立即將北洋艦隊開赴朝鮮的具體日期電告上海的“日清貿易研究所”根津一。根津一馬上轉發給日軍大本營。9月17日,完成護送援軍任務的北洋水師在返回旅順時,在鴨綠江口的黃海海面上與日軍聯合艦隊遭遇,歷經5個多小時激烈海戰。北洋艦隊損失“致遠”“經遠”“揚威”“超勇”“廣甲”5艦,其餘各艦也有不同程度的損傷。日軍聯合艦隊有5艦受到重創,但未沉一艦。此役,北洋艦隊雖未完全戰敗,但已元氣大傷。日軍奪取了黃海制海權,截斷了大清國與朝鮮半島的海上聯繫。

北洋水師覆滅和清軍潰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二)

甲午戰爭爆發後不久,清軍從日軍俘虜身上搜出進攻山東半島時攜帶的一張地圖,地圖上面村、路、營房、炮臺、山、河、樹都標記的十分清楚詳細。清廷雖採取了一些防間諜措施,但由於清政府官吏腐敗,日本的間諜活動還是取得了成功。戰爭一觸即發,兩國關係已十分緊張的情況下,清政府還給日軍參謀次長川上操六來華實地考察提供了大量方便。李鴻章李大人更是將他奉若神明,殷勤接待,請他參觀軍事設施、軍工廠,陪同他觀看士兵操練。

更為嚴重的是,清政府官員為謀求個人私利,為日本間諜提供情報。如天津軍械局總辦、李鴻章的外甥張士珩為牟取暴利竟然盜賣軍火給日本軍隊。李鴻章的兒子李經方,通過上海候補道臺張鴻祿向日軍出售大米。10月24日開始的鴨綠江江防之戰、金旅之戰,各路清軍士氣不振,官兵大多無抗敵決心,一觸即潰。11月21日,日軍攻陷旅順,製造了旅順大屠殺慘案。1895年3月17日,日軍攻陷劉公島,威海衛海軍基地陷落,自此北洋艦隊全軍覆沒。4月17日,清政府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

北洋水師覆滅和清軍潰敗的另一個重要原因(二)

​歡迎在評論區評論,圖片來自網絡,請關注與分享,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