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病了,搭乘班車、到醫院排隊掛專家號,運氣好了能在當天看上病,運氣不好了只能等第二天趕個大早……
好不容易掛了號,抱著啼哭不止的孩子,坐在診室門口,候診臺上顯示目前距您就診還有十八位,請耐心等待。
好不容易排到自己了,卻發現病歷、檢驗報告、社保卡、就診卡,不小心漏掉一樣。
眼下,從百度、小米到緩解出行難題的打車軟件,互聯網帶給人們的驚喜不勝枚舉。現在,通信技術、移動終端、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這些技術,正以其開放性、公平性、社會化、廣泛性等特點,創造出新的發展生態。隨著它們與傳統行業深度融合,必然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顛覆性的體驗。
大家都在呼籲緩解看病難、看病煩 那麼"互聯網+醫療健康"能不能把先進的醫療技術延伸到基層,讓我們科技醫療可以很方便的惠及到更多的人呢?
這不,騰訊率先開始了,近期,騰訊推出了一個微信小程序,它把醫療健康管理這些複雜事都裝了進去。
這個叫做"宜健通"的小程序已經湖北省宜昌市落地了,將市民卡、社保卡、健康卡和就診卡等實體卡集合在一起。
(騰訊小程序方便市民看病)
這個小程序都有些什麼功能呢?
它就像是患者和醫生看診過程中的一個醫療健康小助手。除了幫用戶帶病歷,它還可以智能導診、預約掛號、線上繳費。
"宜健通"的功能遠不止這些。它的定位是成為全生命週期醫療健康管家。當用戶完成註冊後,"宜健通"會對用戶進行識別,依據年齡、就診記錄等信息作出判斷,提供符合需要的健康服務。
(宜健通首頁界面圖)
跨院看病,無卡體驗,精準就醫,一碼通行。宜健通利用騰訊睿知醫療AI引擎,幫助居民更快更準確的識別疾病並推薦最優就醫路徑,隨時隨地提供一站式服務,如智能導診、預約掛號、線上繳費、檢驗檢查結果查詢;
同時,過往醫療記錄輕鬆查詢,如檢驗檢查、門急診記錄、住院記錄、體檢報告等,讓醫生治療更"有據可依",讓患者就醫更"心裡有數"。宜健通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真正實現"智慧就醫,一觸即達"。
要知道,微信作為國內社交領域用戶基數最大的應用,主動在連接醫療機構和患者、醫生和患者,創新服務流程,改善就醫體驗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與實踐,同時也積累了相關的服務數據。
醫療機構藉助微信開展網上預約掛號、報告查詢、移動支付(包括醫保支付),成為優化就醫流程的"殺手級"應用。
據統計,全國已有約60%的醫院開通了與微信相關的醫療服務功能。 微信應用已經從就醫流程、支付,並將對醫療服務模式、藥品零售等產生積極作用。充分運用微信實名認證、支付能力、信用記錄等,將極大地降低醫療健康領域流程創新及信息化建設的成本,有利於促進數據共享和健康醫療機構能力的提升。當前可重點考慮將微信的實名認證與居民的電子健康卡、電子就診卡全面對接,支撐更多應用的全流程健康醫療服務。
(智能+精準,讓醫療觸手可及)
醫院每天的專家號源是有限的,而從四面八方趕來的患者是眾多的,很多病情緊急的患者往往因難掛不到號而耽誤治療;而專家每天滿負荷運轉也不得不面對很多常規診療行為。
"我們和騰訊醫療團隊看到了醫患雙方存在的難處,經過深入探討和研究,認為這並非'無解難題',AI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信息中心主任王奕表示,與騰訊在AI方面的探索,基於騰訊睿知的醫療AI引擎,為患者提供精準預約服務。
"互聯網+醫療健康"政策通過騰訊的技術落地,騰訊正在利用自己的先進技術打造一個可複製的智慧健康城市的模式。
發揮互聯網優勢,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打破信息壁壘,提升服務效率讓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讓互聯網更好造福人民同意的請點
閱讀更多 請點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