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顫專項能力培訓第7期」劉書旺:房顫診斷分型和症狀評分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9月7日,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能力建設和繼續教育中心主辦,中國心臟學會、中國生物醫學工程學會心律分會、北京心臟學會協辦,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承辦的"心房顫動綜合管理專項能力培訓項目"第7期學術活動在京舉行。

在本次學術活動上,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劉書旺教授為參會醫生詳細講解了心顫的診斷分型和症狀評分。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劉書旺教授作報告

一、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之一

房顫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僅次於室性早搏),與其相關的住院事件佔所有心律失常性疾病導致的住院事件的三分之一,在歐美及我國均為高發疾病,患病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圖1)。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1. 基於一項歐洲人群研究而獲得的基線患病率

二、房顫分類

2016年ESC房顫指南分類如下(圖2~3):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2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3.房顫各類型的關係

新增臨床分類與病因密切相關,包括:繼發於結構性心臟病的房顫、局灶性房顫、多基因房顫、外科術後房顫、二尖瓣狹窄和人工心臟瓣膜相關房顫、運動員房顫和單基因房顫。臨床醫生工作中需重視上述較少見的房顫類型。

三、房顫常見病因與症狀評分

圖4是2016年ESC房顫相關症狀的EHRA評分。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4

房顫常見症狀及病因如下。

1.心律失常:最主要表現為心室率的絕對不齊,患者可出現心慌的症狀。

2.心輸出量減少:可出現運動耐力下降,表現為疲乏、氣促、呼吸困難等症狀,少數患者出現心衰。

3.低血壓:房顫導致心室率過快,患者可出現低血壓的症狀,如頭暈、暈厥等,特別是心臟儲備功能下降的老年人。

4.心肌缺血:患者可出現胸痛症狀,應注意與冠心病相鑑別。

5.血栓形成:是房顫最主要的危害,輕者可出現血栓栓塞性短暫性腦缺血發作,重者可出現卒中或全身性栓塞。

6.腦出血:房顫患者抗凝治療中出現腦出血可危及生命。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5

房顫的臨床表現存在個體差異,取決於患者的室性心律或心率變化、心臟儲備功能、病程長短、伴發疾病等多種因素,多達90%的患者可能並無明顯臨床表現。

四、房顫的診斷

心電圖是診斷房顫最便捷有效的方式,全面評估患者心電圖需要注意以下要點:

•心臟節律異常(證實為房顫)

•左心室肥大

•P波消失

•QRS間期和QT時間

•預激綜合徵

•束支傳導阻滯

•心肌梗死病史

•與其他房性心律失常進行鑑別診斷

•給予抗心律失常藥物治療的同時,注意監測和隨訪RR、QRS和QT間期的變化

對於初次診斷房顫的患者,還需結合患者病史(如高血壓、瓣膜性心臟病、甲亢、卒中史)、體格檢查、輔助檢查、家族史(是否有家族性房顫或繼發於其他遺傳性疾病,如家族性心肌病引起的房顫)綜合評價;長期應用口服抗凝藥的患者需注意監測肝腎功能。

以下幾種檢查有助於房顫的診斷及鑑別診斷。

1.動態心電圖:標準方法是在較短的時間段內(通常為24小時)進行持續監測,目前有證據提示在更長時間段內進行持續監測可帶來更多益處。動態心電圖有助於檢測到無症狀性房顫,還可評估陣發性房顫。

2.胸片:有助於評估患者心肺功能,排除縱膈或肺部腫瘤引起的刺激性房顫。

3.甲狀腺功能測定:檢測患者是否患有甲亢。

4.運動負荷試驗:可用於識別非心臟原因導致的氣促,例如慢性肺病患者在使用IC類抗心律失常藥物(AAD)治療之前排除心肌缺血,使用AAD預防治療後,在心率加快時監測QRS間期。

5.經食管超聲心動圖:有助於在特定患者人群中對血栓栓塞風險進行分層。

近年來,房顫導管消融治療在各大醫院廣泛開展,推薦級別及證據水平逐年提高(圖6)。房顫的治療需注重對患者的綜合管理,提高房顫綜合管理水平,最大程度使患者獲益,需要全方位、多學科共同合作。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6

「房颤专项能力培训第7期」刘书旺:房颤诊断分型和症状评分

圖7.房顫患者綜合管理

心在線 專業平臺專家打造

編輯 康玥┆美編 柴明霞┆製版 康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