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關注|朱永新:影響我生活與生命的幾本關鍵書籍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本文約3000字 預計閱讀時間4分鐘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我的童年和少年基本是圖書稀缺的時代。

鄉村文化站書架上孤零零的幾十本書,早已不能滿足我的胃口。於是我向住在招待所的過往客人借書讀。

當時我母親在鎮上的招待所工作,一個人既是所長,又是服務員和清潔工,我們全家住在招待所,當母親的幫手和“志願者”。讀書資源大部分與旅客的書有關。因為客人經常是匆匆過客,所以讀書也是限時限刻。因此也養成了我快速讀書、不求甚解的習慣。

真正系統地讀書是在大學期間。由於最初讀的是江蘇師範學院,

為了準備成為一名優秀的中學老師,基本讀完了學校圖書館收藏的教育學心理學書籍。而我朋友劉曉東推薦的人文、歷史書籍,也成為我主要的精神食糧。

這裡主要介紹幾本對我的生活和生命產生重要影響的書。

1

《產生奇蹟的行動哲學》

——點燃我生命的理想與激情

影響我的第一本書,應該是在1986年底到1987年底(我是1982年大學畢業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套“青年譯叢”中的一本。這是一本推薦給年輕人看的書,書名叫作《產生奇蹟的行動哲學》,副標題是“一個日本青年改革者的自述”。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我還很清楚地記得這本書的封面紅黃相間,中間是一個大大的拳頭。這個拳頭是一個金色的拳頭,反映了年輕人奮發向上的力量。

這本書講的是日本醫學改革家德田虎雄的故事。德田虎雄出生在日本的一個農村的家庭,這個農村孩子的夢想就是做一名醫生,做一名好醫生,做一名能夠改變日本農村醫療狀況的醫生。但是,他成績不好,在全校五百多個人中排四百多名。你還想做什麼醫生啊?你還想去改變人們的命運啊?但他知道,要想做一名好醫生,就必須考一個比較好的醫學院,

當時日本最好的醫學院是日本早稻田大學的醫學院,他考了三年才考取。

書中有一個細節我記得很清楚: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他每天早晨照鏡子,就想象著鏡子裡的“我”不是今天的“我”,而是成為醫生的“我”,是一個成為早稻田大學醫學院學生的“我”,是一個成為醫學改革家的“我”。他以此不斷地激勵自己,不斷地用未來、用理想去激勵自己。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那時的我也很年輕,大學畢業不久,工作時間也不長,正是需要追尋理想的青春年華。當時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它告訴我理想是人生最重要的一盞明燈,人是被理想牽引著走的,如果沒有理想,一定是走不遠的。

而且,書中講的很多故事對我有很大的啟示,如說一個人的理想越大,那他得到的幫助也會越大,就像一個人揹著很沉重的行囊在爬坡,旁邊的人看都會看不下去,都會幫他一把,推他一把,拉他一把,幫他一下。

所以,理想對一個人的一生非常重要。

2

《管理大師德魯克》

幫助我用行動的精神走進教育生活

第二本對我影響比較大的書是《管理大師德魯克》。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1997年年底,我從蘇州大學調到蘇州市人民政府擔任副市長。擔任副市長以後我更多地涉獵一些管理學著作。其實我在蘇州大學做教務處長期間,因為從事管理崗位,就已經開始有計劃地讀一點管理學的書。到了市政府以後,我結合工作讀了更多管理學的書。當時我讀到了一本書,是美國的一個學者傑克·貝蒂寫的,叫《管理大師德魯克》,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出版。

這本書裡面有一個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說的是德魯克和他的父親去看望自己的老師熊彼特。熊彼特和德魯克都是管理學上大師級的人物。

1950年的元旦,德魯克去看望熊彼特的時候,熊彼特就對自己的學生講了一句話。他說,我現在已經到了這樣的年齡了,知道僅僅靠自己的書和理論而流芳百世是不夠的,除非你能夠改變人們的生活,否則就沒有什麼重大的意義。這不僅是一個管理大師的忠告,更是一位老師對自己最得意的門生的囑咐,是在他行將就木之前給自己學生講的一句肺腑之言。

八天以後,熊彼特就去世了。這也成為德魯克在臨終前給自己學生的一個遺訓。

這段文字,在書上就是兩行多,一般人看可能不會太在意,因為他也不是講管理的。但是對我來說,差不多是在我心裡投了一顆原子彈。

為什麼?因為這徹底顛覆了我關於學術的夢想。在此之前,我跟很多大學教授一樣,對學問的理解還是停留在思想、觀點、發表著作、拿項目、評職稱、獲獎的層面。在美國大學裡有句話叫“Publish or Die”,你要麼出版,要麼死亡。你作為教授,如果沒有成果,你就站不住腳。

的確,我自己就是這麼一路成長過來的,我能夠在29歲那年破格成為江蘇省最年輕的副教授,不就是靠我厚厚的一批著作嗎?但是,看到這句話以後,我突然反問自己,我究竟是為什麼而研究學術呢?自己寫那麼多東西是幹什麼呢?我寫給誰看呢?

當時,我的主要研究領域還是偏歷史,研究心理學思想史、教育學思想史,看的人就更少。

到了政府以後,我的確開始意識到,過去的研究路徑好像有點問題,但是如果沒有熊彼特給德魯克講的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我可能不會如此快地意識到應該怎麼做學問。

後來,德魯克把老師的這句話作為衡量他自己一生成就的基本標準,他不再以發表作品和寫作本身作為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句話,也是直接導致我發起新教育實驗的一個重要的精神來源,它使我下決心走進教室,走進教師的生活。

2000 年的時候,我終於寫了一本書——《我的教育理想》。

《我的教育理想》可以說就是在德魯克這本書的感召下寫出來的。

如果說,《產生奇蹟的行動哲學》給了我一個理想的力量,那麼,《管理大師德魯克》則給了我一個行動的力量。我覺得,這本書讓我意識到,行動是改變社會的、改造生活的最有力的武器。

3

《如何改變世界》

——激勵我有勇氣努力去改變教育生活

第三本書是《如何改變世界》,這本書的副標題是“社會企業家與新思想的威力”。我是在2006年8月底9月初讀到這本書的。

這本書的作者是大衛·波因斯坦,書中提到一個很重要的概念——社會企業家。過去我們只知道企業家是以賺錢,以資本運作和追求利潤為主要目標。但社會企業家不是這樣,社會企業家是被理想驅動、有創造力的個體,他們試圖改變現狀,拒絕放棄,最終要重新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很多老師提出一個很重要的疑問就是說,教育的制度不改,你能改變它嗎?還有人說,我們都帶著鐐銬,根本動彈不了。我就說,雖然我們帶著鐐銬,但我們可以跳出舞蹈,最終,我們會掙脫掉這個鐐銬。作為一個老師,關起教師之門,你就是國王。作為一個校長,關起學校的門,你就是國王。

所以在同樣的制度下,為什麼有些人做得風生水起?在同樣的條件下,為什麼有的人可以做得很卓越?抱怨是無濟於事的,我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行動,就是改變。

還有一本值得推薦的書就是《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也很出名,因為這本書的作者是非常著名的管理學家,叫柯林斯。

柯林斯曾經寫過一本很有影響力的書叫《基業長青》,他善於運用大數據研究企業發展的規律。為了寫作《基業長青》,他用5年時間閱讀了6000篇文獻,記錄了2000多頁的專訪,在電腦裡留存了3.84億字節的數據。而且他蒐集了美國和歐洲28家企業50年來所有的檔案,運用定量研究和定性分析的方法,做了一次非常棒的數據分析。這個研究得出的最重要的結論就是:優秀是卓越最大的敵人!這句話對我有很大的啟示:如果我們沒有自我突破的本領,如果我們不能不斷尋找最優秀的人才,如果我們不能自我顛覆,如果我們不能創造卓越的小氣候,新教育是走不遠的。

總之,回顧自己的學習與工作經歷,無論是大學期間的閱讀生活,還是離開學校以後在工作崗位上的讀書生活,都在悄悄地甚至深刻地改變著我的生活,改變著我的人生。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朱永新

新教育實驗發起人,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著有《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教育小語》

《夢想因閱讀而生》等作品。

大家关注|朱永新:影响我生活与生命的几本关键书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