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的錢袋子是鼓了?還是癟了?

秋日午後,河北保定市某中學英語教師丁子俊坐在湖邊,看著一汪平靜的湖水,心中波瀾迭起。一番思量後,他徑直走回學校,作出辭職的決定。

被生活所迫——是他離開這個耕耘近10年崗位的重要原因。“很捨不得教師這個職業,但工資漲幅跟不上物價增速,經濟壓力讓我喘不過氣來。”丁子俊向記者道出了他的苦水。

丁子俊之苦,折射行業之困。事實上,今年以來,關於教師收入與其價值不符的討論不絕於耳。記者梳理發現,北京、上海、黑龍江、重慶等地近期均先後出臺政策,提出提高教師待遇。

教師待遇目前處於怎樣的狀態?行業薪資管理體制與哪些要素有關?面對困局應如何破題?對此,中國城市報記者進行了採訪分析。

公立學校:

低薪化導致崗位招考遇冷

今年4月,一份名為“教師眼中的學校教育”調查報告公之於眾。

這份以全國7622份教師問卷為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教師月工資“3000-5000元”佔比最高,54.06%的受訪者“不滿意自己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60.13%不認為教師這一職業“社會地位高,受尊重”,51.27%的受訪者則表示“如果重新選擇職業不願意再當老師”。

“現在對公立學校老師的要求越來越高,升學壓力還有教學方式轉變的壓力都壓得老師喘不過氣,但開出的工資只能說‘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性價比很低。”甘肅天水市逸夫中學教師羅蘭無奈地向記者表示。

收入未反映教師應有地位,導致的直接結果,就是公立學校教師招考遇冷。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8日,安徽省中小學教師招聘考試尚有744個職位無人報名,1643個職位未達到開考比例,2228個職位無人繳費,3318個職位競爭比小於3。

“待遇問題不解決,其他問題都難落實,教書育人的積極性很難調動起來。”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如是向記者說。

值得期待的是,《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已正式印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以黨中央名義專門印發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文件。其中明確提到,不斷提高地位待遇,真正讓教師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在蘇州大學教育學院教授、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朱永新看來,《意見》對完善中小學教師待遇保障機制做了全面部署,最重要的內容就是健全中小學教師工資長效聯動機制,核定績效工資總量時統籌考慮當地公務員實際收入水平,確保中小學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於或高於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水平,這基本符合世界各國教師工資收入的水平與趨勢。

“《意見》中提到的教師工資收入,是包括了各種津貼等在內的所有收入的總和。世界各國一般都實行教師工資加各種津貼及附加待遇補償制度,主要包括職務津貼、超工作量津貼、假日工作補貼、地區補貼、休假住房補貼、社會保障、醫療和撫養家庭成員補貼等。因此,我們在與公務員平均工資收入相比較的時候,應該從總體上把握。”朱永新提醒道。

據悉,今年8月31日的教育部新聞發佈會上,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巡視員劉建同介紹,2017年和2012年相比,教育行業工資收入增幅是74%,公辦中小學在崗人員2017年平均工資(稅前)大約為8.2萬元。

民辦學校:

博士一個月也只能拿2800元

記者注意到,無論從國家還是地方層面出臺的文件中,強調的主體都側重於公立學校和義務教育的教師隊伍。但在採訪中,記者發現,民辦學校教師在福利待遇、養老保障、課題申請、進修培訓、社會認同等方面,遠不如公立學校教師。

四川“辣妹子”楊曉從小到大都是周圍人眼中的學霸,今年夏天,從名校碩士畢業的她,選擇進入了一所西安民辦高校就職。提起自己的薪酬,楊曉用了“心酸”二字。

“入職門檻很高,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進入這所學校。我是教輔崗,基礎工資2800,碩士學歷加發200。帶235個學生,其中35個屬於超額完成任務,一個人3元,一個月多給我105元。也就是說,即使再加上一些補助,到手工資也就3000元左右。”楊曉還向記者透露,這個數字,在學校整體薪資水平中並不算“寒酸”,“行政崗的老師,哪怕博士學歷,每月也不過2800元。”

無獨有偶,已拿到高級講師職稱的楊麗紅教齡已有20年,但到手工資不過區區3000元。

“因為是民辦院校,除了上課外,我們還有招生壓力,每個老師都被安排了招生指標,完不成還要扣錢。現在很多青年教師都在‘擠破頭’往公立學校考,人才流失很嚴重。”楊麗紅說。

對此,朱永新認為,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組成部分。鑑於民辦學校教師與公辦學校教師一樣,都從事教育事業,按照國家課程標準實施教育教學工作,都屬於人民教師,在社會保險、工資水平、退休待遇、住房待遇、醫療待遇、培訓培養、職稱評審等權益上,應與公辦學校教師享有同等權益,不受其學校法人類型的影響。

《意見》也對保護民辦學校教師權益作了若干明確規定,如要求完善學校、個人、政府合理分擔的民辦學校教師社會保障機制,民辦學校應與教師依法簽訂合同,按時足額支付工資,保障其福利待遇和其他合法權益,併為教師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

專家:

完善財政保障機制

面對困局,教師待遇究竟該如何破題?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均認為,完善教師待遇的財政保障機制是當務之急。

“我國教師的待遇問題,在不發達地區、農村地區,尤為突出。”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這和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有關,在很多地區,教師的待遇,還主要依靠縣級財政解決,而縣級財政實力有限,就會進一步影響教師的待遇。

熊丙奇表示,目前,義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還基本要求“縣級政府確保縣域內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按時足額髮放,在分配績效工資時,要加大對艱苦邊遠貧困地區和薄弱學校的傾斜力度”。

儲朝暉建議,推動《教師法》修訂,研究健全教師工資待遇聯動機制,啟動研製完善教師績效工資總量核定和內部分配辦法,完善教師待遇保障機制。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顧明遠建議,應設立最低人均教育經費標準,不僅包括教師工資,還有培訓費用等項目。

“公開資料顯示,2016年北京市小學人均經費是2萬多元,河南只有5000多元。建議國家制訂一個人均教育經費平均數,北京、上海等地方財政能力強的不封頂,無法達到標準的地方採取轉移支付,中央給補貼。”顧明遠說。

記者手札

提高教師待遇不能“雷聲大雨點小”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度存。”荀子說。

從頂層設計來說,國家已經意識到了保障教師待遇的重要性,出臺各項《意見》為教師安心從教保駕護航。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不論多麼好的政策,最終都要看“結果”。“提高待遇”不能只是紙上談兵,最終要通過“落實”來體現。如何確保“提高教師待遇”在執行過程中不走樣,工資福利不“缺斤少兩”,地方政府對教師權益保障的投入不打折扣,才是接下來真正的硬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