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革命與國家新型城鎮化

2015年11月27日,

城市中國計劃在舉辦的題為“‘十三五’規劃:城市創新與未來”的2015年年會上,發佈了《“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及其影響》和《國家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及若干問題研究》兩本新書。其中,《“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及其影響》是城市中國計劃受國家發改委委託的“十三五”規劃前期研究重大課題。書中闡述的主要觀點包括:新時代產業變革需要顛覆性技術的依託。當今綜合國力競爭的核心在於科學技術。中國在改革開放後進入工業化初級階段,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源密集型加工製造業轉移,實現了經濟快速發展。但這種產業結構利潤率不高,資源消耗大,且對生態環境影響大。無論從成本效益還是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中國經濟增長需推進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倡和促進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產業,新技術可以為中國產業結構升級提供契機。

顛覆性技術應用廣泛,對各產業發展影響深遠。新技術因創新能力強、產業帶動廣等特點,是各國競相重點發展的戰略性產業。雲計算、物聯網和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將徹底顛覆金融、商業領域和社會生活,以低廉的成本和高效的服務來滿足消費者需求。數字化、3D打印技術和材料創新可促進製造業轉型,提升服務與交付效率。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技術將滿足未來對安全和勞動力技能的更高要求。可再生能源以及頁岩氣、緻密油等資源的持續開發,將加快能源的進化升級。上述新技術勢必給現存企業帶來挑戰,但同時也將有力地推動社會現代化的進程。

新技術發展仍面臨挑戰。新技術及其相關產業在中國擁有良好發展前景,但目前中國新技術自主創新發展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其主要問題在於缺乏核心技術,標準體系不健全,投融資體系、市場及政策環境等還不能完全適應新技術產業日新月異的發展要求。因此,應通過政策扶持、鼓勵創新和市場推廣,推動新技術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實現國際分工地位的穩步提高。

《國家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及若干問題研究》一書是受國家發改委委託的三大研究項目的合輯,包括《中國城鎮化指標體系研究》、《農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和《城市群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鑑與中國未來的城市群選擇》,是國家編制新型城鎮化規劃的基礎性研究。報告大量借鑑國內外城鎮化研究,並立足中國實際情況,希望今後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中國城鎮化指標體系研究》報告

結合國際經驗,構建了重點在反映城鎮化質量水平的綜合性城鎮化指標體系,以全面有效地評估中國當前城鎮化發展水平和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中國現階段衡量城鎮化標準應採用城鎮化數量指標與質量指標相結合。繼續在人口、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快速推進城市化的同時,重視綠色低碳、空間優化和城鄉統籌等可持續發展問題。

《農民工市民化政策研究》報告提出,農民工市民化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從社會保險、公共住宅、子女教育、就業培訓、居住權利保護、社區融入和戶籍准入等多方面同步推進,進行系統的政策改革。針對這些問題,該報告結合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的實踐,指出各級政府及基層自治組織對這些問題的責任與義務,並給出具體政策建議。

《城市群發展的國際經驗借鑑與中國未來的城市群選擇》報告中回顧了國際各國針對城市群發展的主要研究與實踐經驗,對城市群發展的挑戰與解決方案進行了定位,並針對中國未來可能出現的城市群,以及促進城市群發展提出了預測和建議。

城市中國計劃聯席主席、麥肯錫全球資深董事、麥肯錫全球研究院資深董事華強森在會上表示,中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階段,僅靠固定資產投資很難達到曾經的輝煌成績,要維持經濟發展,需依靠科技創新來大幅提高生產率。希望《“十三五”世界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趨勢及其影響》一書能對中國技術型企業的規劃發展有所裨益。同時,華強森總結了《國家新型城鎮化指標體系及若干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他表示,該書包含的三項研究,體現了城鎮化由量變到質變的飛躍,解決了中國社會對農民工增加包容性的問題,並探索了城市群作為未來城鎮化發展新動力的發展環境。中國計劃出版社副總編陳國平也到場對新書發佈表示祝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