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鄭州的西郊像成都,有慵懶的溫情;鄭州的東區像杭州,有躍動的繁華;而鄭州的老城像什麼?新封面還是舊報紙?

鄭州原來只是個小縣城

鄭州原來只是個火車站

但是鄭州發展得太快

區區百年

就成了國家中心城市

這麼“膨脹”好嗎?

不知道鄭州“膨脹”前什麼樣?

一組老照片奉上

給你看看老鄭州曾經的模樣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先來張火車站照片鎮樓

1911年,京漢線車站和隴海線車站靠這座天橋連接

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東邊有一條小街,名字叫塔灣路。以“塔灣”命名,肯定與塔有關。這座塔就是當年鄭州八景之一“古塔晴雲”中開元寺的舍利塔。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塔灣路附近的開元寺舍利塔

按歷史事件推斷,這張照片很可能拍攝於上世紀30年代

1912年,意大利人賈師誼在鄭州創辦了天主堂醫院,這就是鄭州人民醫院的前身。

醫院先後更名為“鄭州市公教醫院”、“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鄭州第四人民醫院”、1975年與“鄭州市工業醫院”合併成立“鄭州市第五人民醫院”,2008年7月更名為“鄭州人民醫院”。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1912年,賈師誼創建的鄭州天主堂醫院

鄭州的“老墳崗”,東起二七路,西至銘功路,南起解放路,北至太康路。

200多年前,一群伊斯蘭信徒在這兒埋葬了一位德望兼備的阿拉伯傳教士,即為現在解放路跨線橋東端下橋口北側的“巴巴墓”。

回族兄弟仰慕傳教士之德,便爭相將自己亡故的親人埋葬其周圍。歷經百餘年,鄭州老城外的這塊荒土崗就成了回民義地——鄭州“老墳崗”。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老墳崗”當時的繁華,不亞於如今的德化街

進入五六十年代,河南省會搬遷至鄭州,城市框架以老城區域為中心,開始向北向西大面積擴張,有了如今鄭州城市佈局的雛形。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50年代的二七廣場,現在二七塔的位置,是座15米高的木塔

直到70年代,才拆除了木塔建起了如今的二七紀念塔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50年代的鄭州百貨大樓,當時鄭州唯一的商場

僅1900平米的營業面積,也是一度萬人空巷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60年代的鄭州市紅旗人民公社大門

位於現在商城路上的管城區委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1959年,紅旗百貨大樓建成開業

曾是六十年代鄭州十大標誌性建築

與百貨大樓、手工業大樓並稱鄭州百貨商場三巨頭

到了七八十年代,鄭州進入了工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各大廠礦的產業工人成了讓人羨慕的對象。隨之而來的城市面貌更新,也讓鄭州從一個小縣城真正向城市化邁進。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二七紀念塔落成

以南市井繁忙,過了金水河,綠樹成蔭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的綠城鄭州,金水路紫荊山路口西望

右上圓頂建築為省體育場,正上方視線盡頭是電廠的煙囪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的“西郊”嵩山路,還沒有綠城廣場

左為碧沙崗公園,右為市委,中原路南的市政府大樓是最高建築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北二七路街景,河南人民劇院現在成了大衛城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再往北走不遠,就是跨金水河而過的新通橋

連接著省行政區和二七商業區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的河醫轉盤,附近紡織廠工人騎自行車經過

那時根本不存在現在河醫立交下停車難的苦惱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國棉廠車間內景,很多工人來自江浙的支援建設

如今她們從新鄭州人也變成了十足的“老鄭州”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末,中原路上的鄭州郵電局大樓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鄭州郵電局大樓內的電話接線機房

接線員在當時也是個體面活兒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70年代的河南省人民醫院環境優美,像大學,也像賓館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同期的福壽街泥濘不堪

臨著火車站生意好,人頭攢動

鄭州20張罕見的高清老照片

△人流最多的地方,還得看下班時的二砂廠大門

以及這個位於解放路的鄭州市勞務市場

時光匆匆

從火車站發源起來的鄭州城區

如今已再難找到當年的痕跡

鄭州

正用便捷的交通

豐富的生活方式

迅速更新著我們對幸福生活的定義

那什麼才是真正的幸福?

幸福就是能坐著就不站著

能吃著就不看著

能一次解決的事兒就絕不跑兩次

就像我們的“就跑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