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的「情懷」

本網記者 胡霄飛

通訊員 楊藝軍 展望

在汝南縣張樓鎮廟東村,一提起村第一書記的名字,無論男女老少,大人小孩都不約而同地翹起大姆指,說他忠厚老實,很接地氣,給村裡辦了很多好事實事,他是廟東百姓的“福氣”。是誰能夠贏得群眾的交口稱讚,讓群眾給予這麼高的評價?他,就是汝南縣教體局勤教站副站長派駐張樓鎮廟東村第一書記蘇峰。

2017年5月,縣派第一批第一書記任期已滿離崗,第二批第一書記選派工作剛剛開始,正在辦公室忙碌的蘇峰,聽到這一消息後,主動找到領導請纓到基層鍛鍊。別人聽說他要當第一書記,勸他說,現在農村工作這麼難幹,加上脫貧攻堅任務重,人家想脫身都還來不及呢,你還要往火坑裡跳,圖個啥呀?可是,蘇峰堅定地回答:“我在教體局工作了20年,沒有下過鄉,缺少基層工作經驗,我想補上這一課,就是再苦再累我也願意,能到脫貧攻堅工作一線,我感到無比光榮,有了這段經歷老了才不會後悔”。就這樣,帶著組織的重託,帶著親人的牽掛,帶著滿腔熱血,

“剛得知組織上給我們廟東村派了一個教體局領導來當第一書記的時候,我的想法和大家一樣,這是領導到村裡體驗生活來了。”廟東村黨支部書李文書回憶道。

蘇峰到村工作的當天上午,和村兩委幹部簡單地見過面後,就主動要求下村入戶瞭解情況。在村黨支部書記李文書的陪同下,他們開始入戶走訪,瞭解村情、民情。

廟東村地處汝南縣城西北部,北與上蔡縣接壤,南臨宿鴨湖畔,區位偏遠,是2014年的脫貧村。全村有7個自然村,19個村民組,耕地面積4780畝,1230戶,5300人,人地耕地0.92畝,人多地少,經濟條件相對落後,2017年仍有未脫貧戶42戶83人。

從第一天到廟東村工作開始,蘇峰就下定決心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吃住在村,盡力為群眾多辦實事。簡單的一張床,一雙碗筷,幾件換洗的衣服,就是他在村裡的全部家當。

為了摸清全村的貧困戶情況,他挨家挨戶進行走訪,一次不夠就去兩次、三次,加班工作更是家常便飯,甚至放棄節假日休息的機會,為的就是早日融入進這個村裡,做一名被老百姓認可的“廟東人”。

“蘇書記來的這一年多的時間,讓我們的想法有了大幅轉變,現在看來,上級給我們派來的蘇書記,忠厚老實、腳踏實地、兢兢業業、盡職盡責,是我們廟東村的福氣。”李文書動情地說。

教育”情懷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教育系統工作將近二十年的蘇峰深知教育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他深知,只有做好下一代的教育工作,才能斬斷窮根,阻絕貧窮的代際傳遞。在廟東村,有勞動能力的年輕人外出打工,其子女在外地面臨著上學難、上學貴的諸多問題,生源流失嚴重。為了破除教育困境,蘇峰從抓學校硬件入手,發揮在教育系統工作的優勢,積極協調,為廟東村小學爭取資金240餘萬,建起一棟兩層12間教室,

教學樓建好了,他又忙著協調資金為學校爭取配套設施項目,為小學建大門、建門房,規劃

孝老”情懷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目前我國大約有60%以上的老年人口在農村,農村養老問題越來越值得關注。當得知村裡敬老院年久失修、環境較差、設備落後的情況後,蘇峰向上級協調4萬多元資金,對村敬老院進行了翻新修繕,併為老人安裝了空調,

大愛”情懷

2017年3月份,村民崔小發的兒子崔虎連續低燒,吃藥打針多日就是不退燒,後來到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檢查診斷為白血病。這一消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猶如晴天霹靂。醫生建議他們轉診到鄭大一附院住院治療,這一住就是幾個月,在醫院化療、輸液、吃藥費用高達幾十萬元,親戚朋友的錢都借遍了,眼看著醫藥費都無法按時繳費。蘇峰任第一書記後,得知他家裡的特殊情況,和村幹部商議為他開展愛心捐款,他的提議得到了村幹部的大力支持。

由於崔小發家因病致貧的特殊情況,符合貧困戶標準,經過民主評議、公示公告等程序,村委將崔小發全家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納入貧困戶後,蘇峰主動將崔小發家作為自己的幫扶對象,並有針對性地對他家進行幫扶,給他家辦了低保、慢性病症本,經常找崔小發談心聊天,講解政策,希望他家早日從病痛中走出來,長時間的溝通交流,使他們的關係更近了。

為民”情懷

2017年秋季,秋雨連綿,連續的降水使廟東村受到內澇災害影響,大片農作物受災、減產,蘇峰看在眼裡,痛在心裡,為了儘可能的減少村民的經濟損失,他積極組織幫扶責任人為貧困戶搶收。由於北部幾個村民組地勢低窪,地裡積水嚴重,無法耕種,蘇峰組織了30多名村民,他帶頭下地,挖溝排澇,經過三天的努力,共排澇300多畝,為耕種贏得了時間,村民們順利地種上了小麥。2017年冬天的第一場大雪,天剛剛亮,蘇峰就早早地起床,他踏著齊膝深的積雪,帶上鐵鍬,為貧困戶家門口清除積雪,方便群眾出行;誰家有困難,他主動上門瞭解情況幫助解決問題,在廟東村,隨處可見他忙碌的身影;蘇峰深知發展產業對於脫貧的重要性,於是他和村兩委幹部研究,吸納了明清麻製品公司入駐村扶貧車間,帶貧25戶貧困戶,引導發展了利民麻紡廠、兄弟皮具廠、九宏養殖廠、喜盈門門窗廠、農機械加工廠等微小企業,產業的致富水平和帶貧能力不斷增強,覆蓋全部貧困戶,大大增加了貧困戶可持續增收創造的渠道。2018年,在他的帶領下,村裡又爭取80多萬元資金,新修村村通道路

“廟東村雖然是2014年的脫貧村,但村裡仍有42戶的貧困戶的脫貧任務,2018年是脫貧摘帽之年,我會牢記第一書記的四種使命,不忘初心,盡心盡力工作,爭取早日讓老百姓脫貧致富。”提起未來,蘇峰的目光深邃而堅定。“人心齊,泰山移。”這位聚民心、接地氣的第一書記,正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譜寫著廟東村脫貧致富的動人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