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難、放貸難,金融監管政策爲什麼不尊重市場規律?

據《上海證券報》報道,9月4日,由人民銀行牽手全國工商聯共同主辦的“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座談會”引起了市場的關注。參會人員不僅有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副行長潘功勝、朱鶴新,還有四大行的董事長、光大集團董事長、中信銀行董事長及郵儲、交行、浦發、華夏、民生等銀行的行長。

在這場長達三個半小時的座談中,人民銀行、工商聯、商業銀行、交易商協會的相關負責人以及民營企業家展開了一場熱烈討論,就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交流看法和意見。

今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就此問題發文《金融監管政策不尊重市場規律,導致效果南轅北轍》。徐忠指出,監管部門要求金融機構既要加大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又要不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還要防控風險,不良資產不得上升。三大要求明顯違反了風險—收益正相關的市場規律,無法同時滿足。金融機構在這樣的約束下,提供小微企業信貸的動力極低。

融资难、放贷难,金融监管政策为什么不尊重市场规律?

1

企業融資難

座談會上,多位民營企業代表表達了“企業融資難”的現狀。

其中,深圳得潤電子董事長邱建民表示,今年銀行對企業的授信總額度與去年相比大幅縮減,並且貸款利率普遍上浮50%以上,現階段企業資金不足,很多訂單無法繼續承接。東方園林董事長何巧女表示,目前該企業的合作銀行基本已經停止對企業的新增貸款,到期貸款不予續貸或展期。此外,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也表示,其公司市場估值近百億,所能獲得的銀行授信也根本無法滿足需要,其他中小企業的境況可想而知。

融資難,難在何處?座談會上,與會民營企業家主要反映了融資過程中的四個難點:抵押方式受限、PPP“一刀切”、信用擔保不到位、金融機構放貸意願不高。

► 難點一:抵押方式受限

會上,貴州好一多乳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琴表示,企業在牧場土地、建築物及生產物資上的總價值為3.5億元,但農業設施用地無產權,難以通過牧場資產來抵押獲得融資。

對此,張琴提出,政府部門應加快農業用地、流轉土地的確權工作,金融企業也應將流轉土地及對應建築物的納入抵押方式、拓寬抵押渠道。此外,對於現金流非常好的企業,可設計根據企業現金流入按一定比例提供信用貸款融資的產品,並增加知識產權質押制度的方式。

人民銀行副行長潘功勝對此問題回應道,接下來的工作將圍繞以下方面展開:圍繞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特點,金融機構創新信貸產品服務,深入開展應收賬款質押融資行動;創新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產品;增強信用信息融資功能,鼓勵發放信用貸款等。

難點二:PPP“一刀切”

會上,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趙笠鈞表示,某銀行2017年對公司PPP項目貸整體授信6.1億元,2018年減到3億元,項目貸授信縮水50%;某銀行不做PPP項目貸款,即使給PPP項目開具投標保函、履約保函的業務都不行,搞一刀切。

事實上,此前PPP業務模式門檻過低,且規則邊界不清晰,市場上出現了PPP業務發展勢頭過熱的問題,政府隱形債務風險加大。為規範管控制風險,2017年11月財政部、國資委先後發佈辦法,各銀行隨之加大了對從事PPP投資業務企業的風險審查力度,從各方面限制了對從事PPP投資業務企業的授信支持。

對此問題,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作出回應:希望通過這次PPP規範,使得符合條件的PPP項目能夠真正地滿足相關要求,各級政府要守信用,做的PPP項目一定要按照合同約定支付。

難點三:信用擔保不到位

張琴表示,省政府推出的“扶貧基金”“貴工貸”“築保(信)貸”等可由政策性擔保公司提供擔保,但是各自均存在問題。

“民營企業不可能像國企、央企那樣擁有大量流動資產及房地產,融資擔保中的硬性擔保措施就會直接導致融資受阻。”會上,仟億達集團董事長鄭兩斌提出,要創造條件重點扶持一批經營業績好、制度健全、管理規範的擔保機構,加快組建由政府背書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機構,加大擔保力度及銀行與擔保公司合作力度。

趙笠鈞表示,應根據實際情況,引導擔保機構經過合理科學的評估論證,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針對中小企業的信用體系;切實改進擔保中介機構的服務,簡化手續,降低收費標準,適當擴大有效財產的抵押範圍;研究針對工業企業廢水第三方治理信用擔保體系。

而對於PPP投資類的項目貸款,趙笠鈞建議簡化擔保手續,以項目的特許經營權或收費權質押作為貸款條件,剔除母公司的擔保條件,避免母公司資產負債率等影響項目貸的落地。

此前,有專業人士就這一問題發表意見,指出政府或者相關機構也可以成為出售保險的機構。一方面,債權投資人如果為一千億的信用債購買保險,只需要購買5%的保險,花銷不大。因為一般而言,能發信用債的企業都是較為優質企業,假設這些企業的真實違約率按中國銀行業公佈的翻一倍,即4%,投資人也只需要購買5%的保險來保底。另一方面,政府集中賣出保險,花銷也不大。一旦產生了信用債違約,政府就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與投資人進行實物或現金交換,把出現問題的債券集中到一個在債務的清償、法律訴訟和執行上都更有保障的單位,進而對債券市場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難點四:金融機構放貸意願不高

何巧女提出,儘管2A+與2A評級的信用債納入了MLF擔保品範圍,但表外資金迴歸表內之後,銀行更傾向於貸款、國債、金融債;即使是配置信用債,也更傾向於央企信用債和城投債,對3A評級以下民營企業的信用債仍然非常審慎,公司重啟發債的難度較大。

趙笠鈞對此問題表示,對於那些擁有技術實力與管理能力、能夠做到穩健經營的企業,金融機構需要區別對待,合理控制風險,不能搞風險一刀切。

由此可見,在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看來,金融機構放貸意願不高、風險控制太過審慎,已經出現了“風險一刀切”的趨勢。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金融機構放貸困難呢?

2

銀行放貸難

“現在你們融資難,我們難貸款,貸款貸不出去。”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在會上表示,目前不僅民營企業融資困難,銀行放貸也面臨難題。導致矛盾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企業端資質問題、小微的需求與銀行的供給模式不相統一的問題等。此外,企業融資光靠銀行渠道融資遠遠不夠。

由此看來,企業端的資質問題與銀行的供給模式問題值得關注。

難點一:企業端資質參差不齊

目前市場對於民營企業信用風險的擔憂顯著高於國有企業。對於民營企業而言,想要解決融資難題,要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

對此,潘功勝提出以下建議:

  • 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應規範經營、依法經營,建立比較規範的財務管理和財務報告制度,提高專業化能力和水平。

  • 企業作為市場主體,應樹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審慎開展經營。

  • 高槓杆過度的膨脹性企業集團,應儘快補充資本、坐實資本、糾正虛假出資、降低過度借貸,以實質性改善債務-股本比例關係。

  • 在不能及時補充資本的情況下,應選擇轉讓一部分資產、業務,通過瘦身來改善自身財務狀況。

難點二:銀行的供給模式問題

今年4月至今,政策針對中小民企的融資困境進行了不斷加碼推進。但經歷4月定向降準及6月的擴大MLF擔保品範圍後,民企融資環境並未得到明顯改善。

一位銀行業管理層人士也曾指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銀行的意願問題,而非各種監管指標和資本約束問題。“當央行第一次發放MLF時,釋放的流動性並沒有按照央行的期待投入AA+以下的債券,也基本沒有流入民企,大部分錢仍然淤積在銀行系統內部。”

為什麼會形成如此局面呢?該銀行人士認為,大的環境因素是國家層面的宏觀去槓桿,導致貨幣政策從2016年底開始一路收緊。但如果從資管的特定角度來看,這涉及到理財和債務在貨幣和信用創造過程中的作用。

在某機構近期召開的一場圓桌討論會上,一位證券部門專業人士指出,雖然當前貨幣投放量很大,但都淤積於短端,集中於流動性較好的資產。具體而言,資管新規要求銀行理財向淨值型產品轉型,而淨值型產品的特點決定了機構要求持有具有更高流動性的資產。機構流動性偏好上升,就會體現在偏愛超短融、企業債持倉量下降等方面。

“政府最近提到支持中小企業發私募債,但我認為可能並不會有太多機構購買中小企業私募債,因為資管新規背景下沒有了資金池,機構也沒有了債務資金。銀行都在推行貨幣、類貨幣,理財是類貨幣、公募基金擴張最快的也是貨幣,而貨幣的投資結構與理財大不相同。”該專業人士說道。

此外,從表內甚至整體信用投放來看,資本“嫌貧愛富”的情況愈加明顯。數據顯示,上半年的信用投放大省為東部沿海省份及北京,越偏遠的地方信用收縮越嚴重,扎堆授信現象十分突出。此外,近段時間信用利差被快速拉高,表明現在金融機構的配置風格趨向保守。

由此看來,資管新規落地後,銀行配置風格趨向保守,流動性偏好明顯上升,導致貨幣淤積於短端,成為民企融資環境並未得到明顯改善的重要原因之一。換言之,如果表外理財被完全切斷,則可能會妨礙貨幣向信用的轉換,進而使得央行投放的資金無法流向實體經濟。

此外,有觀點指出,充分利用資管新規過渡期掃清障礙,可推動貨幣向信用的平穩轉換。新規將過渡期劃定為2020年底,規定在此之前銀行可以投資非標資產,那麼就應該明確放開對非標資產投資各種通道的限制,比如銀行的非標資產餘額不能大於上年度總資產的4%或所有理財產品淨資產的35%的限制。

也有觀點認為,傳導機制不暢,還要從制度方面尋找原因。過去若干年來,尤其是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國內出現了許多的金融創新業務,包括表外理財、非標業務等等。這些創新業務說明,在制度上我們的金融供給其實不能夠滿足實體經濟的需要。這些金融創新業務是“去槓桿”所要去掉的部分,從金融供給的角度來看,監管部門認為這些創新是存在問題的,但監管部門並沒有更好的替代工具。簡而言之,監管部門只是“堵偏門”,但沒有“開正門”。

今日,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員、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徐忠就此問題發文《金融監管政策不尊重市場規律,導致效果南轅北轍》。徐忠指出,近年來,我國部分監管政策不尊重市場規律,不科學、不合理的問題突出,導致市場主體激勵混亂,政策效果南轅北轍。比如,以加強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為目標,監管部門要求金融機構既要加大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又要不提高小微企業貸款利率,還要防控風險,不良資產不得上升。三大要求明顯違反了風險—收益正相關的市場規律,無法同時滿足。金融機構在這樣的約束下,提供小微企業信貸的動力極低。相當一部分號稱“低息”的小微企業信貸,只是藉助政策支持的名義,以小微信貸為通道,資金實際流向了地方政府的融資平臺和房地產市場。

徐忠強調,要真正加強金融對小微等實體經濟薄弱環節的支持,要正確認識政府的邊界。政府的目標與政府實現目標的手段要分開,不能依靠行政指令、手段直接干預市場資源的配置,要通過各種政策手段建立金融機構服務小微的激勵機制。比如,監管政策要尊重市場規律,允許風險溢價,提高對小微信貸風險的容忍度;國有金融機構的股東應完善相關考核機制,鼓勵金融機構從事小微金融服務;財稅政策要加大支持,對金融機構小微信貸風險加以補償,實現鼓勵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與金融風險防控的有效平衡。

此前,有專業人士提出,在當前情況下,監管部門可以考慮開設一個“白名單”:當某個非標理財到期時,如果其項目本身是國計民生所需要的,那麼就應該讓這部分資金接續上。實際上,如果項目不搞完變成爛尾,國家面臨的損失可能更大。對於白名單企業,金融機構要對去對接,要保證實體經濟對民生、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有關鍵性作用的部分順利完成,不能讓資金鍊斷裂。與此同時,金融機構也要跟企業講明白,使其在今後上新項目的時候絕對不再以非標形式募集資金。

以上建議能否成行還不得而知,但央行行長易綱在會上的明確表態或許能夠給民營、小微企業吃下一顆定心丸。易綱強調,金融部門要始終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對國有經濟和民營經濟在貸款政策、發債政策等金融政策上都一視同仁;要採取貨幣政策、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等“幾家抬”的辦法,激發金融機構的積極性,暢通政策傳導機制,進一步加大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

融資難、放貸難,金融監管政策為什麼不尊重市場規律?

近期文章精選: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CF40)成立於2008年4月12日,是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非官方、非營利性金融專業智庫平臺,專注於經濟金融領域的政策研究與交流。

CF40旗下有四十人和新金融兩大實體型智庫系列,分別包括四十人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四十人金融研究院和上海新金融研究院、北方新金融研究院、上海浦山新金融發展基金會、北京大學數字金融研究中心。此外,CF40與國家開發銀行、清華大學、絲路基金、中國開發性金融促進會共同發起成立了“絲路規劃研究中心”。

CF40每年召開雙週圓桌會議、金融四十人年會、國際學術交流研討會等百餘場閉門研討會,開展課題研究近30項,出版週報、月報、要報、《新金融評論》以及經濟、金融類專著共計100餘冊,受到決策層領導重視和經濟金融界人士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