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这个村被6个大项目看上!在此投资20多亿!

诸城高新园西王门村位于潍河重要支流芦河上游,地处城乡结合部,总面积2246亩,934人,24名中共党员,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强,干群关系融洽。近几年,该村抢抓高新园发展机遇,深入推动乡村振兴,趟出了一条工农互惠、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成效显著。

流转土地招引项目

该村积极对接高新园发展规划,先后流转出1000多亩土地,在失地村民得到充分补偿的同时,村集体也获得3000多万元的土地转让收益,偿清了负债,为下步发展留足了资金。目前,落户项目已有6个。在村东,投资5500万元的锐泰流体设备和投资1000万元的景和新材料包装两个项目已经建成投产,投资7亿元的耐火材料项目已开工建设;在村东北,投资10亿元的美晨科技产业园正在建设,2020年全部投产运营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在村西,以密州路为中心,总投资3亿元,南北对称建设高新园实验学校、文德外国语学校,通过软、硬件地精心打造,树立全市教育新标杆。

诸城这个村被6个大项目看上!在此投资20多亿!

位于西王门村的山东美晨科技产业园项目效果图

盘活资源壮大实力

整合改良四荒地、零散集体土地80亩栽植绿化苗木,沿芦河两岸改造经济林带100亩对外发包,村集体每年增收60万元。整理村西烂坑塘以及周边闲置荒地100亩,建起住宅楼、写字楼和商业店铺5万平方米,住宅楼大部按成本价销售给本村群众,剩余的租售给外来务工人员,写字楼和商业店铺全部对外租赁,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0万元。2017年该村全面完成资产改制,改到深处是公平,2018年1月对去年经营成果进行了分红,发放分红总额近20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也取得了稳定收入。为满足习惯种地不愿打工群众要求,成立农业发展公司,集中流转土地300亩,建起花卉苗木基地、大棚葡萄两个农业园区,带动30户发展起了现代高效农业,公司年收入100多万元。

以工促农助农增收

企业项目带动该村发展起了餐饮、商超等一批服务业,推动该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至2.1万元,收入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工资收入。村里积极和本地企业对接,聘请专业机构对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平均每户1人转为技术工人, 300多人就地进企工作,带动周边村1000余人就近打工,户均年增收5万多元。二是个体经营收入。针对1000多人流动人口,村里设立创业基金200万元,免费提供经营商铺,引导本土人才76人返乡创业,培育个体工商业户58家,年纯收入增加200多万元。三是承包部分基建工程收入。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该村承包部分基建工程,增加集体经济收入500多万元。

加大投入优化环境

诸城这个村被6个大项目看上!在此投资20多亿!

坐落在村西的高新园实验学校

总投资1500多万元,大力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群众生活居住环境。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全村铺设沥青道路,配套建设道路排水沟6200米,安装路灯80多盏,栽种绿化树5.4万多棵;投资100多万元,完成厕所改造;投资520万元,建起文化活动广场、幼儿园、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和便民服务中心;参与投资300多万元,兴办高新园实验学校和文德外国语学校。投资58万元,建成图书室和电子阅览室,配备图书5000余册、电脑20台,增添LED电子屏;配足配齐乒乓球台、篮球场(架)等娱乐健身器材;每年牵头组织一届社区文化节,连续举办了4届;设立移风易俗奖励基金,引导群众简办红白喜事。下步,在芦河西岸,相邻实验学校,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中心7000平方米;投资200万元,扩建文化活动广场4600平方米;沿芦河东岸,建设民俗文化一条街,让村民保留乡村记忆、繁荣文化生活;积极探索多种合作模式,加快医院、颐养中心规划建设。通过优化居住环境,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明显提升。

诸城这个村被6个大项目看上!在此投资20多亿!

西王门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展示交流会

示范村的建设,把新业态、新模式引入农村,实现了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供应链贯通,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升,10年未发生治安案件,从未出现信访维稳事件,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和组织的认可,村负责人鞠新卫同志被省委表彰为“担当作为好书记”。西王门村将乘着乡村振兴东风,按照五个振兴要求,补齐发展短板,努力将该村打造成为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宜居宜商宜学宜业的乡村振兴示范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