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今年54岁的文远平打过工、种植过烟草,现在,他又搞起了石榴规模种植,成了远近闻名的石榴种植大户。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火红的石榴让文远平一家过上了火红的日子。近日,记者驱车二十余里,来到会东县姜州镇新乐村,解读他不一样的创业人生。

选择的路不回头

房前良田肥沃,稻谷飘香;屋后青山滴翠,果树成行……文远平一家就生活在这个美丽富饶的小山村里。

“一干起活儿,就像着了魔。有时候做好了饭菜,喊几次都喊不回来。”文远平的老伴“抱怨”道。

记者面前的文远平个儿不高,也许是长年风吹日晒的原因,皮肤有点黝黑,但言谈举止,显得干练。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地处S310省道旁的姜州镇,因为缺水,到了上世纪末,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群众守着一块薄地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

怎样让自己富裕起来过上好日子?勤劳、肯动脑的文远平苦苦思索着。

打工照顾不了家庭、种植烟草缺水……2018年,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文远平根据当地土质肥沃、日照充足的优势开始在烟草地里套种石榴树,成为了当地最早的石榴种植户之一。

由于没有管理经验、不懂市场行情,加上品种老化,文远平种植的第一批石榴挂果后每市斤仅售价1元左右。“老老实实地种庄稼才是本分。”左邻右舍的冷言冷语没有让文远平退缩。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为了全心全意投入石榴种植事业,他甚至不给自己留一条退路。2013年,在石榴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带领下,他将自己家8亩山地全部种上了突尼斯软籽石榴。同时,他四处取经,从头学起,浇水、施肥、修枝、塑形、梳果,就像养儿子一样悉心照料石榴苗木。

“我是个有点犟脾气的人,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绝不回头。虽然效益不高,但也说明石榴种植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可行的。”文远平说起石榴种植起步时的艰辛,创业的激情仍然溢于言表。

找准商机求发展

从远处眺望,占地8亩左右的文远平家石榴种植园果木葱茏,宛如一颗温润的翡翠镶嵌在白墙碧瓦的小村旁,好一幅“人依树,树养人”的和谐景象。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沿着通往石榴园的水泥路走去,一路上,沟渠纵横、水利管网完善……“党委政府把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惠民工程来抓,强有力地保障了石榴种植果农的生产需求。同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及‘公司+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水果种植产业发展的瓶颈,我们种植水果没有了后顾之忧。”同行的新乐村支部书记郑再万滔滔不绝地介绍。

“传统农作物一季一收,劳动强度大;石榴产业种植,一次种植,受益周期长。就水稻来说,平均亩产值仅2500元左右,突尼斯软籽石榴平均亩产达6万元,是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十几倍。”说起石榴产业的优势,文远平向记者算了一笔账。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走进文远平家的石榴园,蓊蓊郁郁的石榴树上挂满灯笼一样沉甸甸的果实。“我家的石榴,严格按一亩130株的规格种植,疏密合适,透气良好,果子日照充足。同时,全部施用农家肥,生态又环保。”文远平一边摘果,一边乐呵呵地介绍他种植、施肥、培植等一整套石榴种植经验。施用农家肥,果子品质得到了保障,这是文远平赢得市场的法宝,也是他的致富之道、成功之道。

在文远平家石榴园采访期间,他老伴、儿媳不停接到消费者的订购电话。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找准市场需求,围绕需求‘下单’,推动种植与市场对接,事业才能生存和发展。”讲起石榴生意经,文远平头头是道。2017年,文远平家种植的8亩石榴到了挂果期,亩产近6000斤,亩产值达6万元,收入4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收入近7万元;2019年,石榴进入丰果期,收入可望突破50万元。

要打造自己的石榴品牌

一家富裕不算富,大家富裕才和谐。文远平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种植经验、致富窍门手把手传授给左邻右舍。在他的示范带动下,“不种不富,早种早富”已成了附近群众的共识。截止目前,姜州镇石榴种植总面积达20500亩;种植户数1532户;2017年石榴产量360万斤,产值2500万元;2018年石榴预计产量1100万斤、产值7000万元。

会东:种下火红的石榴 过上火红的日子

“我要进一步把石榴产业做大、做强,让城里的人来我们乡下休闲旅游,让我们的石榴产品走出‘农门’。”对未来的憧憬写在他洋溢着自信的脸上。

谈到今后的打算,文远平还有一个心愿:“把石榴园打造成会东县乃至凉山州的石榴种植示范品牌,带动群众一起致富奔康。”从石榴种植大户到要申请专利、建设自己的石榴种植品牌,文远平正在完成自己的人生三级跳。

栽下石榴树、绿了荒山坡、鼓了钱袋子。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文远平家的日子过得像石榴一样红红火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