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總動員」」如何在中國發展好智能汽車產業的反思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深度報道 Reporting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一場不可錯過的盛宴即將到來!本期我們選取了來自傳統汽車製造、造車新勢力、互聯網等不同領域的代表企業,剖析他們的技術路線、研發設計、商業模式、用戶解決方案等各個方面,全力展現智能網聯汽車的現狀及未來,以期為企業發展提供參考。機遇來了,抓牢!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總動員”

專家觀點

前 言AUTO--REVIEW

智能化浪潮已經席捲整個汽車產業,這一行業發展的技術制高點已經成為企業和資本關注的熱點。如何發展好這一新興產業,避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中的各種問題,近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與我們分享了其調研後的相關思考,供行業借鑑。

如何防止投資虛化與低水平固化

智能汽車是一次革命,現在正處在啟動期。啟動階段需要對一些重要問題進行深入思考,才不會迷失方向。怎樣把握好這次革命的態勢,防止新興產業在發展早期最容易出現的投資虛化和低水平固化,這是值得整個行業重點思考的問題。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很多企業為自身的發展都制定有一個時間表,從歷史上看,國際一些大企業的時間表是比較準確的:制定了何時達標的計劃,屆時基本上可以做到。但是國內一些企業說的與做的差別太大,特別是把未來才能實現的事情當成現在就能做到的事情,導致整個產業出現了虛化現象,給產業、消費者、投資界一種錯覺。對產業而言,有積極向上的態度非常好,但是不能產生過多的負能量。

目前國內有很多的創新團隊,很多的大項目,令人隱隱擔心,怕一些還無法定向的智能化技術現在被過早地固化下來,並圍繞著這些不確定的技術形成大規模投資,形成沉澱產能,沒有實現回報。智能化領域的技術迭代速度非常快,如果這些低水平固化的技術的體量大了,就可能成為下一個階段創新的障礙。

傳統車企比如福特汽車這種老牌跨國車企的估值才500多億美金,但在智能駕駛領域,企業的估值都很高,這個領域的一些企業一出生就超過了百年車企,希望這些投資能更多地“燒”在研發領域,“燒”在迭代技術上。

如何重構產業生態

一個產業能真正成長起來,需要有突飛猛進的尖端力量,更需要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體系支持。體系建不起來,這個產業就難以持續。在智能汽車時代,誰會是這個產業的主角,誰會是這個產業的技術供給者?

傳統汽車產業鏈發生了一種顛覆性的變化:新力量還沒有完全主導產業,已有力量也很難承擔起智能變革責任。這意味著在智能革命時代,這個產業鏈需要重構,新進入者會更多,已有企業需要加快調整。企業們的角色可能會發生改變,特別是整車廠。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一些國際知名零部件企業,如博世、大陸等,這些隱形冠軍的作用可能在智能汽車時代是至關重要的。地圖、操作系統、芯片等關鍵器件軟件,都是智能時代的關鍵零部件。整車企業要與這些力量實現協同,而不是被替代,不是被加速邊緣化,這樣才能夠真正發揮出重要作用。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目前,新公司日益活躍,是幫助產業堅定智能化步伐的一個很重要的支撐力量。新的供應商也會出現,如智能道路運營商、智能網絡運營商等,都會成為智能化的重要支撐性力量。這就是產業生態和過去完全不一樣的地方,過去的道路支撐汽車,多為水泥路,現在的道路要支撐智能駕駛特別是自動駕駛、無人駕駛,必須是智能的道路。所以需要重構一個大的產業生態、大的企業生態。

頂層設計由點及面更易落地

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需要頂層設計,需要國家層面的產業部門、交通部門、通訊部門等的協同實現整體推進。最容易實現頂層設計的,可能是在地方政府層面。比如一個城市可以制定一份當地的促進智能駕駛出行、智能產業發展的城市級解決方案。整個國家則需要一個大的頂層設計,需要地方城市級的設計作為樣板,這樣,汽車的智能化在全國可能會更容易落地。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法規標準應提早頒佈

如何引導這個產業實現快速突破,除了技術之外,更重要的、也是最核心的項目之一就是標準和法規。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在電動化上,我們的標準跟進落後了,導致現在還存在充電接口不統一、通訊不暢等問題。在汽車智能化的時代,我們不應該再重蹈汽車電動化的覆轍。

誰能夠最先建立標準,誰就能集聚資源,誰能夠最先建立規範,誰就能夠讓更多的車到路上行駛,有更多的車在路上行駛,在這一過程中就能夠把規範進一步完善,上升到應用法規的層面。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這種法規先行、標準先行的社會化環境,對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往往比技術突破更起作用。在這方面中國是有優勢的,國內也有很多地方在做一些示範區,但願這些示範區不要被異化,真正形成一套可示範的模式、可示範的標準和法規,而不是一些低端產業的集聚。中國應該在標準法規層面,通過制度性的創新,引領這個產業走得更快一點。

車、路、城市要同步智能化

光依靠車不能引領智能化的發展,一定是同步智能化。有三個同步:車、道路和整個城市。城市的管理、城市的佈局、城市的智能化、道路的智能化和車的智能化應該是一體的。無論是示範還是頂層設計,一定要堅持三個同步的設計。

智能化要依靠技術創新

脫離技術的產業早晚會陷入受制於人的窘境。所以在智能化汽車時代,我們要在技術上實現領先,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要有領先的技術準備,有領先的基礎設施,有領先的引領性規制,能夠在全球最早建立起支撐產業應用和創新的生態體系。這樣,智能汽車這篇文章在中國才能夠寫好。

(本文根據張永偉在“全球智能汽車前沿峰會”上的演講內容整理)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总动员”」如何在中国发展好智能汽车产业的反思

本期深度報道系列文章

如何在中國發展好智能汽車產業的反思

智能汽車如何縮短從實驗室到量產的時間

智能網聯汽車的“中國標準”探索

他山之石:歐美日自動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

注:本系列文章首發於《汽車縱橫》雜誌2018年8月刊,後續文章將在近期陸續推送,敬請關注!

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秘書長兼首席專家 張永偉

排版/李想

本刊更多目錄解析,快戳速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