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的微信會沒落嗎,可能會被什麼軟體取代?

淺淺weiwei


張小龍說過:

“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同類產品競爭,但其實你很難看到一個完全同質化的產品去趕上對方。”

也就是說微信不會被一個跟它相似度極高的產品所取代,“長得像”“神似”容易模糊掉自己的特色,產品也一樣。

同樣,沒有一款產品是經久不衰的,微信的冗長必將導致用戶的流失。只能說微信是會被競爭對手所比下去,還是被自己新創造的產品取而代之。

第一種情況——競爭對手

那麼微信的競爭對手,特別是能與之相抗衡的都有哪些呢,之前的米聊、易信、陌陌都被騰訊給擠兌下去了,這也情有可原。騰訊的用戶量、產品的技術都是有的,易信等走同類產品競爭模式無疑是把自己喂肥了再讓騰訊給吃了。

所以,能取代微信的肯定不是服務內容和騰訊類似的產品,至少得比微信做得好,不然大家為何棄微信而投入你的產品的懷抱呢?

對於最有威脅的競爭對手,張小龍表示過——今日頭條是之一,阿里旗下產品是之二。因為很多數據都顯示微信很多流失的用戶都來了頭條或者頭條下的產品。(如抖音。)如果阿里再有新的通訊軟件和頭條合作,微信就只能在國際市場找藍圖了。

第二種情況——自家新產品

用自己新產品替代自家舊產品,這樣的打法騰訊是見怪不怪了,像當初微信就是為了接收QQ的大齡用戶並且相當的成功,而現在的TIM將接收QQ的後一波老用戶。

騰訊也知道微信目前就像是以前的QQ,得啟動新的產品開發出新的生態圈來接受微信的用戶從而提高用戶粘性。與此同時騰訊會像對待QQ一樣,是不會就這麼放棄微信的。

但也只有冗長和國際市場兩條路可走,一邊開通微信支付賺取用戶體驗,一邊儘可能打開國際市場。就算日後國內微信走下坡路了還有國外市場不是?畢竟微信的產品質量是很不錯的,在發展中國家的適用度還是可以的。


鎂客網


最近網易博客關停,網易博客上的數據可以同步到網易lofter上,這代表著博客時代的落幕。事實上,網易博客並不是被新浪博客,被搜狐博客這類同類產品打敗,而是落敗於時代。微博取代了博客,抖音崛起讓微博有了危機,時代一直在進步,新生事物總是會取代陳舊事物。

張小龍說過: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同類產品競爭,但其實你很難看到一個完全同質化的產品去趕上對方。

就像取代博客的是微博,微博的社交功能曾經一度讓QQ感到威脅,如今抖音的用戶沉迷和社區氛圍也讓微信、微博,雙微十分警惕。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掉隊的百度也沒料到,有一天,網民不再需要一箇中心化的搜索引擎。

在PC時代,百度能牢牢佔據門戶網站流量入口位置,阿里、騰訊都要從它手裡買流量,它覺得移動互聯網是個偽概念,不OK,將PC端的搜索搬到移動端後,受限於設備,搜索結果更慢,用戶體驗非常不好。

然而時代的進步是迅速的,智能手機快速迭代,運營商網速大幅提升,流量也從昂貴異常,變得普通人也支付得起。


隨著設備和網速的提升以及上網成本的下降,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但競爭也越發激烈,走過了早期的人口紅利期,後期進入淘汰戰。

社交是剛需,娛樂是升級需求,隨著移動互聯網獲取資訊越便利,網民的娛樂需求則越迫切,今日頭條,抖音這類軟件用算法不斷給用戶推薦感興趣的作品,讓用戶一直沉迷,不知不覺就度過了五六個小時。

這對於微信來說是個大挑戰。它不是從社交領域挑戰微信,而是從泛娛樂領域切入,搶佔用戶沉迷時長。

直播、短視頻、長視頻,網民的泛娛樂需求越來越多,微信已經不能滿足,且去中心化的移動互聯網入口豐富,誰也不可能把持住唯一流量入口。


但是,無論如何,社交作為剛需,仍然是我們的高頻需求,但目前,騰訊的社交應用用戶活躍度已經在下降,長遠來看,微信依然坐擁10億用戶數,未來可能會有新興社交方式取代微信,這一變革,可能由騰訊推動,也可能由其他公司產品推動。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


吳懟懟


這個問題聽起來有點扯,但其實是具備一些討論的意義的。

從整體情況看,騰訊從98年做社交軟件到現在,做成了國民社交應用QQ和微信,基本上已經壟斷了國內社交領域的用戶和流量,加上騰訊投資了無數的下游創新公司給騰訊提供未來技術儲備和市場動態研究,所以如果說微信沒落後,代替微信的會是另一個互聯網公司做出來的產品,那大概率是不太現實的,用戶、數據、錢、流量、人脈等一切重要資源都在騰訊手中,你要顛覆一個頂級巨頭的王牌產品,真的是不太可能。或者說你剛有顛覆的苗頭時,就被騰訊入股貨收購了,這個錢你不得不拿。

有人說,今日頭條不就是獨立發展並打得騰訊措手不及嗎?不也是搶了騰訊很多流量嗎?今日頭條這個事,我跟騰訊的產品經理聊過,騰訊確實怎麼也沒想到今日頭條會發展得這麼快,流量攝取會這麼強力,但我們也要注意到,今日頭條拿走的是騰訊資訊方面的流量,直接打擊的也是騰訊的公眾號等各個內容資訊平臺,讓騰訊的廣告收入減少,而不是直接威脅騰訊社交板塊。這個問題我們只談以微信為主題的社交領域,不談其他的,我覺得今日頭條也並不會威脅到騰訊的社交。像今日頭髮這樣的奇才,多少年能見到一次?儘管它也很想做社交,但它都還沒動到騰訊社交的筋骨,更何況其他公司?

所以,微信可能會沒落,但那會是騰訊自己推出新產品來對微信進行革新。這是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微信可能會被什麼軟件取代?

這個問題涉及到用戶社交習慣的變化,就好像微信取代QQ成為王牌產品是因為移動互聯網到來,用戶需要一個簡潔的、適用於手機的社交產品,加上騰訊對熟人社交趨勢的把握,所以微信大獲成功。

那下一個社交的趨勢是什麼?

我們從微信社交生態裡的一些現象說起。第一個現象,朋友圈的分組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現在很多人都會對不同好友設置不同的標籤,以便發特定的朋友圈對特定的好友可見。你們觀察一下週邊朋友的微信就知道了。第二個現象,微信群的重要性和使用頻率越來越高,以前還是家庭群、朋友群、工作群為主,現在基於各種話題、各種圈子、各種不同興趣愛好,都會建立一個微信群,在群內的,成員普遍基於一種基本的認同感,也會圍繞不同的群主題討論不同的話題,同時,繼公眾號和朋友圈之後,微信群已經成為微信用戶獲取信息一個比較有效率的渠道了。

這些現象都說明一個問題,就是圈層化社交的趨勢越來越明顯,QQ是廣泛的社交,好友來源很廣,微信在此基礎上把社交範圍縮減了一圈,而在這個信息過載,許多人疲於應對大量信息的背景下,社交圈進一步精簡、獲取信息效率提高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這也符合移動互聯網“多中心化”的趨勢,即流量不再集中於某個統一入口,而是根據人的不同偏好,分散在各個小中心,每一箇中心就是一個社群,就是一個圈子,人們的交流和信息的傳遞會慢慢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圈子內,形成圈層社交。

所以,未來如果微信地位下降,隨之崛起的會是針對圈層社交所做的軟件,方向是更好地幫助用戶維護和融入社群,比如群聊天記錄管理,群直播工具優化,群內成員社交引導,群內“朋友圈”功能開發等,附能於各個線上社交小中心。

目前國內在這個方向上有類似的軟件,比如知識星球,比如小紅圈,都是用戶根據自己的需求進入的一個個小圈子,並在這些圈子裡獲得自己想要的大部分信息。只是這些軟件最後引流落地的還是在微信群,未來隨著社交圈層化趨勢進一步發展,用戶可能會越來越傾向於在這些平臺上直接組成日常交流的群組。

我突然想起幾年前有人說過一句話,未來你獲取的信息,將大部分源自你的好友,這句話現在看來,很大可能成為現實。

但是,相對廣泛的社交不會消失,我們不止需要圈層社交,還需要一個基本面的社交,所以在未來挺長一段時間內,就算其他的圈層社交軟件發展壯大,我們可能還是需要兩個軟件一起用,只是留在微信上的時間會越來越少。

對了,順便說一下電商,社交電商這個概念,拼多多是第一代,第二代很可能就會出現在圈層社交軟件上了。

寫累了,晚安各位。


我是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互聯網問答專家,每天發表關於科技、互聯網的深度觀點,有興趣的趕緊來關注一波~



科技扯談官


微信最終走向沒落符合歷史發展規律,並且從目前來看微信的替代者可能不會從騰訊誕生。


一年有春夏秋冬,萬物會經歷生長凋零,人也有生老病死,任何事物都有它的週期性,微信也不會例外。


QQ崛起於PC互聯網時代,微信則替代了QQ崛起於移動互聯網時代,微信最終走向沒落也必然是因為時代變遷,就像當年諾基亞被iPhone淘汰一樣。


下一個時代是什麼?目前普遍的共識是「萬物互聯」的物聯網時代。


騰訊目前似乎還沒有在互聯網上進行大規模佈局,可能和當年判斷雲計算一樣,覺得離實現還太過遙遠。但它最大的競爭對手阿里已經開始行動了,未來5~10年內也許我們就能看到不同戰略下兩家的差異。


許多人認為微信是一個「社交軟件」,但事實上微信最重要的功能是「連接」,社交只是實現連接功能後衍生出的應用場景。


想象一下,在物聯網時代每個人至少會有一個聯網的可穿戴設備(可能是手錶、眼鏡等),並且在IPv6下每個設備都會獲得唯一的IP地址,這就意味著每個設備都有一個唯一的“身份標識”並且可以在5G網絡下互相「連接」。


不難發現,物聯網時代微信的「連接」功能很容易就可以做到,並且因為萬物互聯,應用場景會更加豐富。


真正替代微信的可能是某種硬件或某個軟件,沒人能猜到具體會是什麼,但可以肯定是是微信的替代品一定會產生於對物聯網進行前瞻佈局的公司中。



高挺觀點


會,一定會。任何產品都會有一個生命週期,不可能經久不衰。

但是取代微信的軟件暫時還沒有出現或者是出現了還沒有嶄露頭角。

其次,微信很可能會跟QQ一樣被逐步邊緣化而不是突然消失。

微信極高的用戶滲透率和活躍度,加上微信誕生於互聯網人口全球最多的中國,決定了微信令人難以置信的用戶規模。

憑藉社交工具極高的用戶黏性,微信相比於一般的軟件應用在用戶留存率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很難有其他軟件可以輕易取代微信。

除此之外,微信正在逐步平臺化。公眾號,微信支付和小程序等功能的加入,讓微信不再侷限於即時通信和朋友圈,已經不再是一款純粹的社交工具,而是以社交功能為紐帶建立的工具平臺。

強大的功能,龐大的用戶量決定了微信在中國互聯網的巨無霸地位。在目前來看,微信是無可替代的超級應用。

難以被取代不代表不可被取代

正如方面如日中天的QQ,正在被微信逐步取代,慢慢退出了歷史舞臺。微信的將來,很有可能會再次上上演類似的劇本。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發展,微信雖然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抓住了機會,一舉取代同樣出自騰訊的QQ成為國內最大的社交平臺。非但如此,微信還成功演變為超級工具平臺,比起當年的QQ更為強大。

但是隨著人工智能時代到來,社會必然會再次出現很大的變化,微信也必須要面對新的挑戰。微信雖然可以通過不斷改善適應新時代,正如QQ當年也曾推出手機QQ等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但是終究抵擋不住時代的變革,QQ被微信取代。微信也難以逃過這個命運,終歸會有沒落的一天。事實上,作為社交工具的微信,朋友圈和群聊功能等核心功能的用戶活躍度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多多少少出現了一些疲態。當然,目前為止,可以取代微信的工具還沒有出現,之前還沒有進入大眾的視線。


錢事不妄


QQ至少短期幾年內甚至十幾年內是不會被取消的,首先一點,工作性質方面,文件傳輸,遠程操控都需要用到QQ,而微信是無法做到的,至少目前是;只是QQ聊天相對少了,微信多了,微信用戶量居多主要原因之一可能是微商方面帶動微信用戶量起來;就目前情況來看,QQ還是會留有的,而微信,如果有更好的APP出來,體驗感超過微信的話肯定會被替代,就像剛開始的YY,快手,現在都被抖音之類的替代了,因為時代在改變。


海西牛股


至少目前還不會,暫時我們也沒有看到有可以取代微信的其它軟件,除非騰訊自己昏了頭,做出了極其嚴重的錯誤決策。

微信的強大源於它的用戶基礎,根據2017年的數據統計,這一年,微信月活躍用戶達到9.8億,微信支付用戶破8億,而2018年微信用戶已經超過10億,同時微信國外用戶也有上億。想想看,這樣的用戶基礎有多麼的恐怖和龐大!做個簡單直觀的比較吧,這10億用戶相當於以下13個國家的人口總量,最後一排數據為經濟數據,不用看,如下圖:

最重要的一點,這些人竟然還都是黏性用戶!彼此之間複雜的交錯關係交織成微信龐大的網絡關係,其實無論微信上彼此是否相識,但是生活中有很多場景你就偏偏離不開它。六度空間理論指出:你和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夠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而現在的微信正是因為適用於多個階層和年齡段的人,它就在衝向這個目標。這樣一款軟件使相識或不相識的人最後形成了一種無形而又剪不斷的關係,但是反過來說我們也是被這樣一款軟件所捆綁了,沒有單獨哪個人可以真的跳出這個圈。


微信的強大也不僅僅體現在社交的方面,它的支付功能同樣也橫行天下,因為有些東西確實讓你無法解綁或者是卸載微信,如果沒有支付寶的壓制,加上自身的支付安全也一直被廣大公眾詬病,也許微信在支付方面的發展會比目前還要強大。

現在阿里的釘釘雖然也發展的不錯,但是它的普及性比支付寶都還差的多,更不要說是現在如日中天的微信。所以從各個方面來說,能幹掉微信的軟件目前還沒有出現,也許有一天能擊垮微信的除了騰訊自己,就只能是另外一款功能更加強大使用更加方便,也更加人性更加安全的軟件了。無論是誰做出了這樣的軟件都將會是科技互聯網的又一個巨頭,只是不知道未來的這款軟件會出自誰手呢?會是你嗎?

另外如果未來使用的通訊工具不再是現在的手機,網絡資訊的傳送也不再依靠手機,電腦這些科技產品,而是更加的先進和科幻的東西,或許它只是一個極小的信號接收器嵌入人體就可以接收海量的信息和畫面,那麼微信,支付寶這些軟件也自然而然的不復存在了。


黎徵威


抵制騰訊從我做起,現在除了分配工作和客戶一定要微信轉款的,已經能不走微信的就不走微信了,你自己的錢取不出來,一定要取收手續費,買東西能用支付寶的用支付寶,不能用支付寶的用現金。


楊陽洋112548846


你這問題問的真的是。。。,要是能知道到未來被啥代替,那騰訊也去開發了。還沒發生的事,只有發生了才知道。


159002174


微信必然會沒落,從當前的位置佔比下滑。而可能被什麼軟件取代,肯定是具備社交性質的新工具。

雖然微信會沒落,但騰訊依舊是最有優勢的,微信被稱為騰訊的一站票,而這張站票支撐起了騰訊社交領域的一片天。可以想象未來誰能拿到這張票將重新改變這個格局。

騰訊有最優質的社交資源。

從QQ到微信到通訊錄,只要有一款產品驗證值得嘗試,新工具就會可以借用騰訊的社交資源,這是近十年騰訊積累的,也是其他公司無法短時間得到的,在社交上最重要打屬性就是人脈,而好友包括通訊錄是一個殺手鐧。以前玩QQ多少人是因為身邊同學朋友在玩加入的,玩微信又是因為身邊多少朋友玩加入的,所以社交資源是騰訊做社交工具最重要的資源了。

基二騰訊有良好的內部競爭機制

很多人解讀為多個團隊同時競爭,誰出位誰就得到產資源,這是一方面更多的是騰訊內部另一種創新的機制,沒有分別,同一起跑線。張小龍之前在小米找過,可惜不成功,後面也去到其他公司依舊沒有起色,直到到了騰訊,像伯樂遇到千里馬 ,才有現在的微信,假如非要說微信的成功有一半來自張小龍,那另一半必然來自騰訊內部環境,給予產品好的生長環境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上騰訊有良好產品觀

馬化騰曾經說拿著產品去問幾十個孩子,假如孩子說不好用,就會棄用。這真實與否有待驗證,但可以看到整體的產品觀,以實用為主,更多在於用戶體驗。很多人說騰訊就是抄襲,但在產品上是做了很多基於國內習慣的創新,比如QQ的離線文件,QQ的看歷史消息微信的網頁版登陸,微信已讀未讀消息設置等。這是基於用戶體驗做的改變,而創新是積累出來的。包括對產品的剋制,不隨意打擾用戶,這是值得表揚的。

所以說以後會有取代微信的工具,從現在看QQ估計就是以後的微信。而未來有可能拿到站票的可能還是騰訊,因為他內部的機制,產品觀,社交資源,都餓極大優勢快速發現新產品或者研發新產品,來形成自己新的壁壘,從而更次保證跟上節奏。

棍子:專注互聯網和個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