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自信、膽小還有些內向,作爲家長要怎麼辦?

雨中的承諾2016


所謂性格,是指人們應對環境和他人的行為方式,大部分的性格研究者認為,每個人的行為方式是與生俱來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日趨穩定。內向型性格的孩子,他的能量來源是與自己獨處和內心世界,因此會表現得小心謹慎,享受自己的私人領域,不喜歡傾訴,容易陷在自己的思緒當中,當然,內向型孩子也有自己的優點,例如善於思考,做事有目標,耐力持久等等。

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家長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對孩子的獨處習慣和空間表示充分的尊重,不要盤問孩子他不願意說的事情,如果孩子犯了錯誤,要格外注意儘量不要當著別人的面,可以私下和孩子進行交流,總之是要給孩子營造一個安全度比較高的環境,當孩子的內心充滿了安全感和信任感的時候,他會更容易向別人打開心扉,訴說心事。

另外,有些公共場合孩子如果表現出畏懼、退縮的時候,家長不要硬逼著他去社交,但是也不要一味地讓孩子逃避,可以採取輕推的方法。例如孩子不願意跟陌生人打交道,那麼可以和孩子商量一下,下次我們見到陌生人的時候,先微笑可不可以?一旦孩子有了進步,家長要適當地、清楚地表示肯定和讚揚,這樣孩子才會一步一步地敞開心扉。


壹父母


培養孩子自信的15種方法

01、認真對待孩子的要求

無法立即滿足孩子的要求時,告訴他一個具體時間。經常忽視孩子的需要,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不被重視。

02、給孩子自己做選擇的機會

徵求孩子的意見,並且給他選擇的範圍,讓孩子自己做出決定。

03、不要嘲笑孩子

當孩子學習上遇到困難,不要嘲笑他,也不要刻意強調,換個時間再教他。嘲笑會讓孩子喪失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04、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

耐心傾聽孩子的提問,如果回答不了,不要假裝懂得。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做不到的事情。

05、家中陳列孩子的作品

榮譽感能激發孩子的自信。可以在家中的牆面張貼孩子的塗鴉,在櫃子上陳列孩子的小製作。

06、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較

不要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比較,這樣會挫敗孩子的自信。

07、讓孩子偶爾當家

帶孩子去超市時,讓他自己付錢,培養孩子的金錢觀念。可以逐漸讓孩子自己掌握零用錢,讓他當家。

08、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讓孩子獨立清洗自己的襪子、手帕,哪怕洗不乾淨。孩子的自信來自於每件小事中父母對他的認可。

09、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監督他執行

幫助孩子養成按計劃做事的習慣。做事胸有成竹,做人才能充滿自信。

10、幫助孩子發揮個性中積極的方面

孩子是急性子,就鍛鍊他做事的速度;是慢性子,就鍛鍊他的條理性。發掘孩子性格中積極的方面,而不是強迫孩子改變秉性。

11、儘量讓孩子在生活中脫離依賴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生活能自理的孩子才能在沒有依靠的處境中充滿自信。

12、拓展孩子的視野

帶孩子旅遊時多給他講述所遇到的動物、植物、地理、典故等各種知識。

13、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困難

孩子遇到困難時,鼓勵他自己想辦法,孩子實在想不出辦法了,父母再側面指點。

14、當孩子有進步時要具體表揚

和孩子相處時,經常尋找值得讚許的具體理由,用讚許的語言鼓勵孩子,而不是空洞地表揚“真聰明”。

15、父母努力做受人尊敬的人

父母應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努力做個受人尊敬的人,給孩子樹立榜樣。

*淘兒學,專注K12教育,分享有理有趣的教育信息*


淘兒學


孩子不自信、膽小、內向可能是因為自卑。

自卑是一種複雜的情感,它總是在無形中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相信每個爸媽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為一個自卑的人。但是如果一個孩子受到的負面態度和評價太多,那麼他就會變得漸漸失去自信,這種情況如果不及時調整很可能出現破罐子破摔的現象,所以要想孩子走出自卑,家長要懂得正確的引導,下面這5件小事一定要做好。

1、家長不要吝嗇誇獎: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更多的是肯定與鼓勵,你經常誇讚他,他會有更多的動力越做越好,但如果你吝嗇對他的誇讚,那麼孩子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媽媽怎麼都不滿意,時間久了會消磨孩子做事情的積極性,同時也會使孩子變得自卑。家長們要經常表揚他們、肯定他們,哪怕一件很小的事情,也要告訴他“你做得很好,媽媽很高興”。

2、家長不要一味否定孩子:

我國很多家庭屬於“批評式”教育,孩子只要做錯事,家長就會對孩子一通責備,甚至把“你怎麼這麼笨、能不能別給我丟臉”的話掛在嘴邊。殊不知,家長無意間說出的一句話,會深深傷害孩子的內心,甚至給孩子帶來嚴重的心理暗示。在孩子心裡,他會認為自己確實很笨、爸爸媽媽不喜歡我,長此以往,孩子就會變得自卑、不願與人交往。所以家長不要一味否定孩子,遇到事情多幫孩子分析問題,找出解決辦法,而不是批評、責備。

3、家長不要拿孩子做比較:

很多家長都有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比較的習慣,殊不知,這種比較會對孩子造成很大的傷害。尤其是本身比較自卑的孩子,更不願意父母經常誇讚別人的孩子而抵毀自己,這樣他們會越來越認為自己不行,加重自卑心理。

4、家長不要不尊重孩子:

不管是在外人面前,還是親戚朋友面前,有些爸爸媽媽只要一生氣,就會責罵自己的孩子,讓他沒有半點尊嚴可言。你可能覺得孩子小,不用給他留面子。其實這是最基本的尊重,不管孩子多大,都要尊重他,給他說出自己意見的機會,而不是用自己的方式責罵他、強制他。

5、家長不要對孩子沒耐心:

孩子小的時候,穿衣服、吃飯、走路都很慢,這時候爸爸媽媽不要著急,也不要跟孩子發脾氣。家長要多給孩子一點成長的空間,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爆炸母嬰課堂


我是芒果媽媽,我在【養娃那些事】,希望為新手父母們提供簡單實用的育兒方法。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你。

看到媽媽說孩子自卑、內向,這極大部分可能是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問題。

而媽媽說希望孩子怎樣,但是孩子卻是什麼樣的,很明顯,帶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責怪語氣。

孩子的安全感、自信力和社交能力都是父母有意識地培養的,不是天生具有的。

既然孩子現在已經有這種傾向,那媽媽就更要注意平時的教育方式了。

先說結論,因為篇幅有點長。

  1. 不要輕易給孩子打標籤

  2. 多鼓勵,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要及時給予反饋

  3. 刻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鍛鍊他缺乏的東西


1. 不要輕易給孩子打標籤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草率地給孩子貼標籤是一個大忌,負面標籤可以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


我們有時候會當著孩子的面說:你怎麼這麼不聽話;有時候也會在和別人談論孩子的時候,說:他是個膽小的孩子。


當孩子聽到關於自己的評價時,他們會以為那就是他們的本性。

多年以後,他們長大了,即便當時的事件已經忘記,卻仍然記得當時父母對他的評價。

這無疑對孩子的性格塑造是一個災難。


2. 多鼓勵,看到孩子進步的地方要及時給予反饋

在《媽媽是超人》裡,賈靜雯幫助咘咘克服恐懼的方式就很值得我們學習。

她發現咘咘害怕家裡的掃地機器人。

在有一期裡,賈靜雯就把咘咘喜歡的糖果放在掃地機器人上面,鼓勵咘咘自己去拿糖果。

咘咘很抗拒,不願意上前,賈靜雯於是從掃地機器人身上的糖果盒裡拿出一顆糖果,示意咘咘,掃地機器人不會咬人。

但是咘咘還是特別害怕,眼裡滿含淚水,雙手做出擁抱的姿勢求抱抱。

這個時候,賈靜雯意識到咘咘的情緒,知道她已經非常害怕,就不再堅持讓她拿掃地機器人上的糖果,而是把掃地機器人開到一旁,鼓勵她從旁邊走過來,拿媽媽手裡的糖果。

咘咘最終也克服恐懼,成功得到媽媽的抱抱和糖果。

在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循序漸進地引導孩子,不可操之過急,一步步地幫助孩子走出恐懼,而不是哪怕孩子已經哭鬧不止,還堅持要讓他自己完成。


3. 刻意創造機會讓孩子鍛鍊他缺乏的東西

就像賈靜雯知道咘咘害怕掃地機,所以創造這種機會來鍛鍊咘咘的膽量。

平常在生活中,媽媽也可以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自信力,比如對於孩子不太自信,那就尋找他知道的東西,刻意去問他,等他回答以後,針對內容做具體的表揚,還不是乾巴巴的“你怎麼這麼聰明”。

可以換一種方式,比如“沒想到你知道這麼多,媽媽都不知道了,你再跟我講講你是怎麼發現的”。


重要的是,你的每一次鼓勵和表揚是發自內心的,是充滿愛的。

一個在愛裡長大的孩子,自然內心充足,不缺乏安全感,一旦人有安全感,自信力就很容易建立。


我是芒果媽媽。我們的公號是【養娃那些事】。專注於2-6歲寶寶的情商教育,培養寶寶的安全感、自信力、抗挫力、情緒認知、憤怒管理、衝突管理、自控力;以及父母的情緒管理、自信、抗挫力和自控力。

養娃圈


1.別輕易給孩子下結論——“他缺少自信”。其實孩子表現出的不自信是有多種原因的,也許他在眾人面前有些害羞,也許他的確有些膽怯,也許他不願意在外人面前去展示自己。但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因此,我們不要輕易指責孩子。

千萬不要總當著孩子的面數落他,這會導致孩子失去自信。要知道,孩子的自信是需要培養的。當孩子進步時,大人要及時對他鼓勵;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家長要給予適當的幫助並鼓勵他克服困難。要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知道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是培養孩子自信的關鍵。

2.發現孩子拘膽小,不要猶豫,儘快引導。有一些家長認為,孩子膽小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等長大了,就自然好了,因此不進行教育干預,這樣的家長缺乏敏感性。其實,如果不對孩子的膽小性格加以教育,發展下去,膽小的性格就會演變成迴避型人格。這種人格,因害怕與外界打交道而把自己侷限在自我的狹小圈子,而人是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得發展的。

因此,長此以往,這種人的能力發展就會受到阻礙。能力發展滯緩、性格內向、迴避,是心理沒有健康發展的標誌。所以,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要加以警惕,進行及時的教育。

3.放手磨鍊孩子。要敢於放手讓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鍛鍊。有的家長總是把孩子當成小寶寶,或怕其經不起摔打,動不動就說:“你不行”,“你還小”。家長的包辦代替會養成孩子膽小怕事的性格,缺乏獨立精神和應變能力,一旦離開父母便神色慌張,不知所措。適度的挫折與磨難,對孩子的成長來說,是不可或缺的財富。 家長千萬不要輕易地將之剝奪,而應該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孩子尤其愛玩沙子、玩泥巴,家長應努力不去幹涉他怎麼玩。


4.放大孩子的“閃光點”。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說話聲音太小等,父母要儘量剋制自己的感情,不做太強烈地反應,而應善於發現並強化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避免拿別人的標準來判斷自己的孩子。最膽小怯弱的孩子,偶爾也會有“大膽”的舉動,也許在父母看來這微不足道,但作父母的,必須努力捕捉這些稍縱即逝的“閃光點”,給予必要的乃至誇張的表揚鼓勵。

但現實中不少家長不但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勇敢,漠不關心甚至嗤之以鼻,而且經常拿別的孩子來比較,“你這算什麼,誰誰比你本事大多了”,“誰在演講比賽中拿了大獎,你連講臺都不敢上”。這些話語嚴重損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使孩子越加自卑膽怯。因此,家長對於膽小的孩子必須堅持“多肯定,少批評;多鼓勵,少指責”的原則。

5.樹立正面的榜樣。經常跟孩子說說英雄故事,或引導孩子看一些反映英雄人物的影視片,給孩子買一些這方面的書刊,讓故事中人物的英雄言行來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給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給孩子列舉一些他的勇敢行為,如打了沒有哭,或僅哭了一小會兒,能大聲講話承認錯誤等等。 還應注重父親對男孩性格的影響。父親多和孩子說笑玩耍,注重多與孩子談論爸爸,讓父親的形象和行為清晰地保持在孩子的心目中。

6.通過正確的訓練,讓孩子變得膽大。比如孩子不敢在生人面前或在班級裡講話,要告訴孩子,只要想好了說什麼,怎麼說,大膽去說,任何人都是歡迎的。別的小朋友能做的事,你必能做到,而且能做得很好。孩子有準備地邁出第一步後,及時肯定,第二步、第三步就好辦了。 為了在客人面前說話,可以先教他準備幾句話,準備送茶送水,演練一下。

當客人到了以後,鼓勵他照著去做。客人的表揚,對他的言行就是一種強化。幾次之後,就能大膽應酬了。為了在班級大膽發言,可先請幾個與孩子關係較好的小朋友到家裡來,練習講小故事,一人講一個。事先幫助孩子準備一個簡短故事,講了一次,下次就會勇敢一些。


jessica宣


中科院心理所臨床心理碩士,深耕心理學十幾年, “不說廢話,不熬雞湯”


膽小體現了風險意識,未必是壞事

每個孩子的風險意識不一樣,膽小的孩子只是有更高的風險意識。

膽小未必是壞事,我常舉一個例子“你的孩子在大街上遇到了壞人?你是希望他膽子大一點和壞人聊閒天,還是希望他膽子小一點,立刻撲回到你懷裡呢?”

膽小的孩子只是處事比較謹慎,培養好了會有一種靠譜的品質,內向的孩子也比較容易成為一個領域的專家。

如何教膽小的孩子學“壞”

在此提三點建議:

1.培養孩子的成長性心智,多關注孩子努力的過程,而非結果,也就是讓孩子更加願意面對挑戰。孩子有一次主動跟比人說話了,這就是進步,做家長的,要及時發現這一點並且分享給孩子,從而讓他更加自信。

2. 拆解孩子的進步

,和別人溝通,可以拆解為打招呼,說話,回應等等,這樣就容易把每一步都做好,孩子也就覺得和人溝通是容易的事情了。

3.給孩子一個夥伴。家長可以多邀請小朋友來家裡玩,為什麼一定要來家裡玩?因為家對孩子來講,更熟悉,有安全感!而且也可以讓孩子觀察到其他小朋友降低恐懼。

一開始,可以把小熊等玩偶當成夥伴,讓孩子聯繫溝通,幫助孩子從關注自己害怕,甚至可以讓孩子主動教小熊說話,教學相長,助力成長。


心理理想地


爸媽都希望培養一個健康,自信的孩子。在生活中,很多父母反應,孩子比較依賴父母,在生人面前不敢說話,跟其他小朋友交流的也不多,莫名其妙的哭鬧,等到,這些都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現。

造成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是挺多的,比如說家長過於嚴厲,不信任孩子,等等。做父母的意識到問題要及時引導孩子,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其實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有技巧的說話。


育兒路上,這4句話說的越多,孩子越自信:

1.你為什麼想這樣做呢。孩子是好奇心很強的,是調皮的,經常做些動作和事情,讓家長摸不到頭腦。如果家長覺得煩了,大聲制止,責罵孩子,非但於事無補,還會讓孩子變的越來越不自信。爸媽不妨對孩子說這句話“你為什麼想這樣做呢”,問下孩子想這樣做的真實原因,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那麼他會越來越聽話。


2.知錯就改就好了。小孩子自制力不強,經常會犯錯誤,會讓家長煩心,如果一件事情孩子做錯後,家長先不分青紅皂白的教訓一番,那麼孩子也會受不了,也會傷心難過,家長批評的太嚴厲了,孩子就會失去自信心,做事情變得畏手畏腳的。家長對孩子說“知錯就改就好了”,會讓孩子越來越自信。

3.有什麼事情跟媽媽說說。小孩子有自己的思維,自己的看法,對於有些事情他不理解,會產生負面情緒,一直憋在心裡,這樣不但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時間久了也會影響心理健康,變得不自信。育兒路上,媽媽對孩子說“有什麼事情跟媽媽說話”,給孩子安全感,鼓勵孩子說出來,會讓他變得更自信。


4.今天又進步了。很多家長在育兒路上容易攀比,會覺得自己家的孩子笨手笨腳的,因此對孩子要求很高,讓他畫畫彈鋼琴背詩詞,恨不得讓孩子啥都會,但是每個孩子的接受能力是不一樣的,如果孩子學的不好,達不到預期水平,家長斥責孩子,這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如果父母擺正好心態,多表揚鼓勵孩子,對他說“你今天又進步了”,這句話說的越多,孩子越自信。


小喵談情


內向、外向屬於先天氣質類型,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特性。內向的孩子需要父母更多的關愛,尊重孩子的天性,在孩子猶豫不決時,鼓勵孩子,輕推他去面對現實。

孩子膽小,不自信主要還是孩子對要做的事情不太熟悉,沒有太多的成功經驗。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多給孩子提供動手,創作的機會,陪伴孩子鼓勵他自己完成創作,獲得成功的經驗積累。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玩磁力片、積木、樂高等進行搭建類活動。拿出一張卡片,先讓孩子按圖片示意拼一個再看看實物的形狀特點,問孩子還可以更改那一部分,讓這個拼搭更符合實物的特點,或者是讓孩子想想還可以怎麼拼這個實物。如果孩子說不會,父母可以觀察更改一個小零件,讓孩子看看和原來的有什麼不同。以此引導孩子自己去發現自己的能力。
面對不自信、膽小、內向的孩子,需要父母放下父母的什麼,以夥伴的身份陪著孩子一起經歷遇到的每件事情並在經歷中讓孩子體驗到自己成長和成功的樂趣。


幸福後花園


孩子膽小是十分缺乏自信的表現,而反觀擁有安全感的孩子大多都會無所畏懼,相對於其他的同齡人,他們會更主動也會更自信,如何幫助膽小寶寶逆襲呢?家長朋友先改改你們這些舉動吧:

1:首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爸爸媽媽千萬不要給孩子“貼標籤”喲~孩子還小,容易把對家長平時說的負面語言對號入座,這是孩子更畏畏縮縮,對於外界負面情緒怯於社交,會讓孩子更加膽小自卑!

2:家長過度的保護欲,這也不讓孩子做,那也不讓孩子碰,大大的消弱了孩子的探索欲,不僅如此家長在不允許孩子做這做那的同時還不忘編造故事如“你不準出門,待會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別碰那,等下手指會斷的!”你想想,如果孩子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能膽大能自信都奇怪了~!!!家長必須改到這個毛病~教育孩子需要技巧,而不是威嚇,後果可想而知~!

3:家長必須給予的鼓勵和幫助,在孩子受挫的時候,大多數父母選擇呵斥孩子,“這麼膽小,這點事都做不好!你怎麼這麼沒用”換做是你在工作的時候,老是被領導負面批評,你的小心臟也承受不住的,更何況是你最信任的人這樣說你~~

孩子膽小懦弱,家長得花更多的心思和愛來引導孩子,慢慢把孩子帶出來,而不是一味的苛責或者無用的焦慮喲!欲速則不達,適應孩子心身發展才是硬道理!


楊媽的快樂育兒營


在培訓班輔導一年級,有個小女孩,剛剛來時,媽媽很焦慮,因為她覺得女兒是典型的不自信、膽小、內向。

在大家玩成一片時,她只會坐在旁邊默默地看著。

別的孩子很大方地一起閱讀、一起分享一本童書。

她不敢的,從來都不會湊到別人身邊,別人靠近她時,她也很緊張。

現在一個多月過去了,自信、活潑開朗了很多。

因為在我和家長的幫助下,她的成績特別好



其實不自信、膽小、內向,只是人對於環境的一種反應,也就是所謂的慢熱。跟人生成功關係並不大。

與其讓這些孩子痛苦地改變自己去適應環境,不如強化某項優勢讓環境來適應他們。

與家長溝通時發現,這個小女孩每天都在焦慮同一個問題:她很擔心上課時被老師抽查時答不出會出醜。

家長引導、鼓勵過很多次,都無法解決這個焦慮。

我覺得對於慢熱的孩子,說得越多,他們想得越多。

不如行動解決。

每天我都讓她提前學習第二天的內容,當天放學後,以“不復習會忘記”又讓她複習幾遍。

檢查她作業時,都會提前幾分鐘告訴她要檢查了——這個時候她因為對作業不自信,通常都是自己先檢查、修改——後來我跟她說,覺得自己作業寫好了,就來找我檢查。現在她是少數會自動檢查作業的孩子,所以她在考試時,沒有因為粗心丟過分。


一個認真學習課本內容、又仔細的孩子,很容易在低年級的考試中勝出。

這一個月來,不管是老師抽查、隨堂小考、月考,她幾乎都是第一。

很快她的同學都記得了她(一年級的孩子,其實對於成績好的人有天然崇拜的),都來主動找她玩。

她以往的那些慢熱行為,也漸漸變成了從容和淡定。


獲得自信的最好辦法,就是讓孩子持續獲得成功的體驗

所以,家長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找出孩子的優勢,持續地幫助孩子在這個優勢上取得被認可的成功。

千萬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把孩子變成和其他人一樣,而是要讓孩子變得更出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