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洪:奋力谱写民政工作新篇章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担当,“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九大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的新要求,民政部门一定要认清“民政使命”,找准“民政定位”,扛起“民政担当”,奋力谱写新时代娄底民政工作新篇章。

学习新思想,拥抱新时代,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民政工作是我们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最具体的体现,承担着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要强化理论武装,增强民政工作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辨别力,不断提高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政“爱民为民”发展理念,时刻把服务对象、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让民政工作更加有温度、更加接地气、更加让群众满意。担当新使命,展现新气象,把握正确的工作方向

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民政工作应充分发挥四大作用,即社会民生的兜底作用、基层治理的基础作用、公共服务的支撑作用、国防军队建设的支持作用。这四个作用既是新时期民政部门的使命定位,又是民政工作的方向标准,我们一定要对标前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着力构建“五化民政”,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全面推进娄底上“楼”、建设富饶美丽健康祥和的新娄底贡献“民政”力量。

瞄准新目标,实现新作为,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前,围绕市委和政府工作大局这个核心,推动全市民政工作转型发展应从以下五个方面的重点着力。

一是织牢兜底保障网络,让民政事业“更有厚度”。持续优化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新格局。提升救助实效,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落实好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政策,实现“救急难”全覆盖。提升救助精度,推进阳光操作、规范运行、全程留痕、动态跟踪,把社会救助“晒在阳光下”。加强社会救助信息化平台建设,强化核对平台联网建设,拓展核对内容,规范核对流程,为“精准救助”提供有力支撑。推进防灾减灾救灾机制改革,建立健全灾害管理体制、统筹协调机制、社会力量参与机制,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继续推进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完善市县两级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特困群体保障,深入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行动,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政策。

二是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让民政事业“更有温度”。重点建设优质发展的养老服务新格局。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的积极性。优化养老服务,将养老资源向社区倾斜,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倾斜。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实现全覆盖,推动医养结合资源向社区、家庭延伸。提升行业发展水平,开展等级养老机构创建活动,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规范发展。

三是创新基层治理机制,让民政事业“更有精度”。全面构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系,激发基层社会活力。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加强乡镇服务能力建设,启动“乡村治理三年行动”,扩大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深化“和谐社区”示范创建,发挥乡规民约引导作用,推广村民自治经验,加快构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突出抓好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社会组织联合党委作用,推进社会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两个全覆盖”。加强社会组织监管,促进社会组织规范、有序、健康发展。建立社会组织“异常名录”和“黑名单”制度,依法查处社会组织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清除“僵尸组织”。

四是支持国防军队建设,让民政事业“更有广度”。着力打造军民同和的双拥工作新格局。全力以赴落实各项优抚安置政策,完善落实退役士兵免费教育培训政策。开展好短期疗养、医疗巡诊、荣誉奖励、常态化慰问、社会拥军志愿服务。加强优抚工作规范化建设,光荣院管理、伤残辅具管理等。深化双拥共建,切实为军人办实事、解难题。深入开展“双拥在基层”活动,培育拥军优属社会组织,发展壮大拥军优属志愿者和行业拥军优属队伍。

五是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让民政事业“更有深度”。切实构筑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务新格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基层民政公共服务条件。提高均等化程度,切实提升基本民生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为群众提供均等化服务。对接乡村振兴战略,以更大力度加强农村民政工作,提升农村社会救助水平,发展农村养老服务,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专项社会服务水平,加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和运用,建立完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街面巡查机制,落实惠民殡葬政策,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娄底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邓志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