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榮耀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台 「沉迷遊戲」難題何解?

王者榮耀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 “沉迷遊戲”難題何解?


【聽楊姐說】

9月6日,騰訊最爆款手遊王者榮耀實名認證信息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這是遊戲行業乃至互聯網娛樂領域迄今為止最嚴實名認證規則,假身份證號註冊及實名信息不全問題或將得到根本解決。

這能讓多少父母從今往後睡個好覺?

還記得那一年馬雲組局的西湖論劍大會上,有位母親搶過話筒當著中外媒體無數閃光燈和與會者怒斥臺上的網易創始人:丁磊,要是在三年前我就拿槍崩了你!

讓這位母親憤怒的,就是他的孩子因為玩網遊一個星期沒有回家,她們夫妻二人一個網吧一個網吧地尋找孩子……那時的網遊,被社會視為“毒藥”

如果是在今天,這位母親完全不需要再如此無助——恐怕大家還不知道,到目前為止,可以說騰訊已經嘗試了建立一個全方位覆蓋的未成年人保護體系。

騰訊能夠做到如此周密地圍追堵截,必須說,應該歸功於他們早有部署:2017年2月上線的成長守護平臺,2017年中發佈的健康系統,2018年6月推出未成年人主動服務工程,再加上今天宣佈的實名認證系統升級——騰訊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已經形成了一個“閉環”!

“保護”升級

從成長守護平臺、健康遊戲系統、客服主動服務工程,再到“接入公安後臺實名系統”,騰訊未成年人保護策略是逐步升級的,現在到達了一個覆蓋“事前、事中、事後”全階段、系統性的保護體系。

中國的遊戲界第一次大風暴,最早是在2010年,國家實施《網絡遊戲管理暫行辦法》後,要求所有網絡遊戲用戶都要用自己的有效身份證件去實名註冊,當時玩的是防沉迷系統。

後來也鬧過幾次嚴打,不過後來也都就那麼過去了。

具體到騰訊——這家中國最大的網絡遊戲服務商,在2017年2月上線了一個成長守護平臺,對中國孩子們的成長非常重要。

騰訊的成長守護平臺有一個最好的功能就是查詢、設置孩子的遊戲時長,還可以一鍵禁玩、一鍵禁充!

要知道手機、ipad可是沒法設定時間自動關機的,也沒有一個可以控制孩子使用時間的軟件,家長只能控制孩子下載什麼遊戲,卻不能控制他們玩多長時間。

這多可怕,家長不在家的時候、在廚房做飯的時候……孩子是不會自動停下來的!!!等家長髮現,早就超過了規定好的時間。

事實上,就在2017年年中,騰訊又開發了一個健康系統。這個系統是的作用是在孩子玩遊戲的過程中,對他進行遊戲內系統級的干預與限制。

在具體規則上比過往的防沉迷措施又有了進一步的升級,包括:12週歲及以下未成年人每天限玩1小時(同時每日21:00-次日8:00之間禁玩),12週歲以上未成年人每天限玩2小時。超出限玩時長的,遊戲將會做強制下線處理,當天不能再玩。

這個“健康系統”是國內遊戲行業首個由企業自發上線並正式施行的移動遊戲防沉迷措施,在標準上明顯超出了主管部門所要求的未成年保護策略。

“保護”還有空間

必須說,作為遊戲行業的老大以及眾多遊戲聯運的平臺公司,騰訊的防沉迷系統覆蓋了孩子們玩之前、玩之中和玩之後的幾乎所有環節。

當然,騰訊還幹了一件令人滿意的事,就是消費提醒——讓家長還可以“事後退費”!

其實這項服務的初衷是希望當發生孩子繞過監管進行遊戲,特別是偷拿父母的錢進行不理性消費時,通過及時和儘可能有效的提醒,避免家中財產損失的發生。

舉個例子,當一個QQ登陸的帳號在騰訊旗下游戲的30日內累計消費達300元或以上(最早是500元,後來升級到300),對於其中疑似未成年人消費的,騰訊將嘗試主動介入,聯繫相關支付賬戶的所有人進行提醒和確認。

目前這個功能已經覆蓋騰訊旗下《王者榮耀》、《英雄聯盟》、《穿越火線:槍戰王者》、《QQ飛車》手遊、《火影忍者》手遊、《奇蹟暖暖》、《地下城與勇士》等遊戲產品,後續還將不斷接入更多其他遊戲,並計劃支持微信登陸帳號的消費提醒。

必須承認,這套一系列的防沉迷措施,確實讓社會看到了效果:

在去年7月健康系統正式推出的首日,用戶遊戲高峰晚間的一個小時內,共有34萬個帳號受到健康系統的保護,在登陸游戲達到時限後下線。

根據健康系統的最新數據,《王者榮耀》目前未成年用戶單日在線時長與去年高點相比下降約55%。

另外,與之配套的成長守護平臺上線一年來,已服務約420萬用戶,受成長守護平臺保護的未成年人,相比未受保護前一個月平均遊戲時長下降25%,充值額度最高下降37%。

王者榮耀接入公安權威數據平臺 “沉迷遊戲”難題何解?


在任何地方都能看到大人在肆無忌憚地打遊戲,你讓孩子如何排遣孤獨?

但是,憑心而論,姐希望騰訊所有這些措施都沒有人能用得上。

楊姐點評:

孩子缺的是陪伴,有了家長的陪伴,一定比一個人打遊戲更有樂趣——這個世界沒有一個遊戲,比和父母一起玩更有趣!

對於父母來說,抱著磚,就不能抱你。放下磚,就不能養你!

而孩子沉迷於遊戲這件事,其實也有家庭教育和社會的主人,並不是僅僅一家遊戲公司或者一個遊戲行業能夠解決的問題!

這也需要家庭教育、社會幫扶和學術研究機構能夠一起,對未成年健康上網問題全面推動解決給出建設性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