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砍人事件」解讀:在中國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於海明正當防衛案”因其巨大的影響,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9月6日中午,在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中,中國政法大學教授阮齊林對案件進行了詳細解讀。他認為,該案件在中國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上具有里程碑意義,並且代表著司法界對正當防衛適用考量視角的轉變。

“崑山砍人事件”解讀:在中國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案件在中國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上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分析案件結論的形成原因時,阮齊林教授表示,從“於歡案”的無期徒刑改判為5年有期徒刑,到“崑山案”的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是我國的立法基礎與司法實踐一直在不斷地發展與推進的結果。

阮齊林分析稱,“於海明正當防衛案”在中國適用正當防衛制度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案例。這個案例的勝利,是法律的規定和司法實踐逐漸推進的結果。

我們國家的法律規定了,對於行兇、殺人、搶劫,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致不法侵害人重傷、死亡,不認為過當,是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這樣的法律規定,極其明確。

而在一系列的司法推進方面,最有標誌性意義的就是“於歡案”。於歡案一審判決,不認為是具有防衛的性質,並且判了無期徒刑,二審改判防衛過當,判5年有期徒刑。阮齊林認為,因為有這樣一個案例的基礎,推進到現在,在崑山案件中,得出一個結論,認為這是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因此,“崑山案”是立法做基礎,還有司法不斷髮展和推進,雙方面作用的結果。

而與此同時,阮齊林教授也認為最終結果的誕生和現場視頻也有很大關係。他表示,通過監控,我們可以看得出來,作為不法侵害者的劉海龍,首先就是在機動車道上軋實線進入了非機動車道,並且和非機動車發生了糾紛,接下來對他人實施拳打腳踢,進行暴力攻擊,然後還心有不甘,從車子裡拿出刀子來,打擊他人。

通過視頻案件的事實回放,非常的清晰、清楚,這種情況下,也使得司法工作人員敢於對案件作出正確的判斷。

適用正當防衛制度時的考量角度開始轉變

在分析崑山案對司法實踐的影響時,阮齊林教授表示案件特別重要的一個意義,就是我們在適用正當防衛制度的時候,開始從防衛人的角度來考慮問題。

阮齊林教授說,在過去,我們對於正當防衛的適用可能有一些保守,這個保守往往是以結果論。所謂以結果論,就是看最後雙方爭執的結果。當看到不法侵害人死亡,其引發的憐憫之心,與並未受到太大損害的防衛人相比較之下,司法人員就會從一種平衡、補償的角度考慮,最後各打50板,往往是判一個防衛過當,扣上一個帽子,就將事情處理掉了。

阮齊林教授認為,在“於海明正當防衛案”中,能夠明顯地看得出這種觀念上的轉變,即不去斤斤計較地苛求防衛人,這個動作是必要的,那個動作是不必要的,而是從整體上判斷,他是一個連貫的反擊不法侵害的一個過程。這也可以說,是有利於鼓勵群眾同犯罪作鬥爭,對類似案件的處理,會產生重大影響。(東方網·縱相新聞 宋祖禮 丁一涵 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