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高鐵去北京「潮起閩江」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坐上高鐵去北京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綠皮車時代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高鐵時代

在福州火車站第四候車大廳,蘇州旅客劉勇正排隊進站,他將乘坐福州至北京的G56次高鐵返回蘇州。對於常年出差的他來說,高鐵的快速發展,讓他從“空中飛人”變成了“高鐵飛人”。

現在高鐵的速度,時速達到350公里有的部分,這個速度是非常快的,就像貼地飛行的感覺。像我們蘇州來福州出差,以前都飛機,現在坐高鐵時間比飛機還要快,因為坐飛機要去機場,還要提前換登機牌,安檢,還很麻煩,現在乘坐高鐵真是方便多了。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改革開放40年來,福建鐵路的快速發展,可以從福州進京列車線路的變化一窺究竟。老福州印象最深的進京列車是K46次列車。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K45/6次列車方向標識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上世紀80年代初,福州至北京K45/6次列車第十乘務組是青年班組,素有“列車長搖籃”之稱。圖為上世紀80年代初,班組到達北京後團支部組織團員青年到人民英雄紀念碑、天安門廣場開展革命傳統教育。

我是74年下鄉,76年到鐵路來,那個時候福建省進京的就這麼一趟車,像我們以前以跑K45/6為榮,如果在K45、46當個車長那就更牛了。

說話的這位老先生名叫雍萬俊,是當年福建唯一一趟進京列車K45/46的老列車長,他參加工作的時候正是改革開放初期。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現為福州客運段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曾擔任過福京十組列車長雍萬俊

老雍回憶說,當時的K45/46次既是熱門車,又是致富車。到東北做木材生意的莆田人、到北方做水暖器材生意的南安人、外出做服裝生意的晉江人,他們的首選就是這趟車。對於這趟車,他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個字:好多人!

春暑運的時候,行李架上面、座位底下,包括衛生間裡面擠得都是人,站在過道里面,如果說你要挪個位置,腳一抬可能就再也踩下不去了,就是那麼擠。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原福京十組列車員、福建省勞模傅本珠(已故)在旅途中為旅客沖水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原福州客運段副段長李麗華幫助列車員清理車廂衛生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列車長和“列車治安聯防隊”隊員在途中開展“三品”檢查

人多,運行時間長,全程50多個小時,很多旅客要一站到底。有旅客開玩笑地說:從福州坐火車到北京必須練就五大硬功:站功、睡功、餓功、渴功、憋功。老雍說,對於他們列車員來說,除了做好服務外,還要有關車門、翻窗戶的好身手。

關門的時候,像春運關門基本上乘務員都是從窗戶爬上爬下,門沒辦法過來。然後,關門的時候有“關門隊”,也是組織年輕的乘務員,專門負責幫忙,把旅客硬塞進去,把門關上,然後他們再從窗戶爬回去。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福京十組的門崗素有“天安門前的哨兵”美稱,圖為車廂列車員在始發站立雙崗

K45/46次列車先後經歷了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牽引的變化和六次大提速。在福州客運段工作18年的黃仙,剛開始參加工作時就在K45/46次做一名普通列車員,如今她已經成長為G304高鐵的列車長。都是福州到北京的列車,但她由衷感嘆,這些年變化太大了。

我最早跑的K45/46要運行30多個小時,時間非常久,下車的時候回家,他們形容包括我家裡人形容就是一股火車上的味道。特別是春運節假日,就是旅客在車門口都比較擁擠,不往前擠就造成他擠不上車、走不了的狀況,現在我跑的G304運行時間只要9個半小時,運行時速快,乘車環境也相對好一些。現在隨著高鐵動車增開多,車子密度也大,旅客都能買得到票,客流還是都比較均衡,不會造成一票難求,回不了家的這種狀況。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福州開往北京南的G304次列車長黃仙進行旅客實名制驗證

40年來,福州到北京的這趟車運行速度越來越快、硬件設施越來越好,曾經的唯一進京車增添了許多小夥伴,福建人的進京路越來越通達、越來越舒坦。作為福建鐵路改革開放40年的見證者和參與者,老列車長雍萬俊的內心格外激動。

這個變化很大,特別是這幾年,以前福建鐵路鷹廈線就是唯一一個通道,如果那邊堵著,出都出不去。那現在,溫福線開通以後這一路都打通了,現在車很多,光進京車就9趟。現在可以說福建鐵路按照省來講,是交通網全國最發達的。我們是見證者,也是經歷者,當然很自豪,我也相信我們鐵路會越搞越好。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記者:王曉瑩

通訊員:李一明

1036近期活動推薦

坐上高铁去北京「潮起闽江」

西北遊!瞭解一下!(點戳上圖!)

更多熱文

--------------------

·1036動新聞·

新聞一手掌握 大勢瞭然於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