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長征途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憤怒的彭德懷發令:爲他報仇!

他是長征途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憤怒的彭德懷發令:為他報仇!

鄧萍,1908年出生於四川省富順縣。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參與領導了平江起義,任中共紅軍第五軍委員會書記和紅五軍參謀長。1930年任紅三軍團參謀長,參加了長沙戰役和中央革命根據地歷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1935年2月27日,在第二次攻打遵義城的戰鬥中,親臨前沿偵察敵情,不幸光榮犧牲。鄧萍是中央紅軍長征中犧牲的職務最高的將領。

1935年2月23日,中革軍委電令紅三軍團必須在當月底前重佔遵義。27日,紅三軍團在董公寺、高坪、大橋等地擊潰黔軍第六、第十五、第九團的攔阻。在遵義城西北的石子鋪等地,又將黔軍第一、第五、第八團擊潰,逼進遵義城下。

他是長征途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憤怒的彭德懷發令:為他報仇!

為了迅速拿下遵義城,紅三軍團參謀長鄧萍主動要求隨擔任前衛任務的紅十一團行動。27日下午,紅軍不顧疲勞,奮力發起攻城戰鬥。在指揮戰鬥時,鄧萍連連高呼:“同志們衝啊!追啊!追到遵義去,活捉王家烈!”在他的帶領下,紅軍勢如破竹,一鼓作氣搶佔了遵義新城。當日黃昏,鄧萍率十一團政委張愛萍、參謀長蘭國清,在當地農民劉紹、蔣致才的帶路引導下,到遵義老城北門外拱安關斜對面、湘江河東岸的土埂邊偵察老城的敵情。

在對地形進行分析後,鄧萍命令張愛萍派一個營從河的跳墩上過去,沿著小坡接近城牆。張愛萍便讓蘭國清調第三營上來。在第三營還未趕到時,張愛萍建議先派偵察排過河在老城通向新城的大橋邊警戒。鄧萍點頭同意。偵察排的戰士機警靈活地從小河的跳墩上過了河,到達指定位置後,很快構築了一條簡易掩體。不一會兒,第三營也順利過了河,摸到了城牆下。

突然,鄧萍從望遠鏡裡發現有戰士在爬城,便問張愛萍:“哪個叫他們去爬城的,第一個是哪個?”張愛萍回答:“沒有哪個要他們去爬城,真槽糕!那個爬城的是蔡愛卿同志,第七連的指導員。這傢伙膽子大得很,打仗很勇敢,每次都衝在前面。”“他們又一個個地爬出來了”,蘭國清說。鄧萍把望遠鏡掛在胸前,稍微把身子露出了一些,對張愛萍、蘭國清說道:“你們把任務講清楚沒有?第三營一定把任務弄錯了。”

這時,天快黑了。鄧萍又舉起望遠鏡觀察第三營的行動,接著命令說:“第三營與偵察排都在現在的位置不動,今天晚上就從那裡爬城。軍團決定今晚攻城。你們先鉗制住守城之敵,待軍團主力到達後,發起總攻。一定要在明天拂曉前拿下遵義。”

與此同時,一個小戰士跑來向張愛萍報告:“報告政委,營長說,是兩層城牆。我們三營爬進去了一連多人,又出來了。”鄧萍問:“你是誰?”“我是三營通訊員”。鄧萍說:“告訴你們營長,隊伍不要撤回來,把這信帶去就行了。”蘭國清補充說:“準備今晚爬城啊。”“是”。通訊員行了個軍禮,飛奔而去。

鄧萍一邊觀察敵情,一邊又叮囑張愛萍說:“情況緊急,明天增援遵義的敵人薛嶽部就可能趕到……”他的話還沒說完,一顆突然飛來的子彈擊中了他的頭部,他頭一歪,倒在張愛萍的右臂上,殷紅的鮮血噴濺在張愛萍的袖子和衣襟上。當張愛萍扶起鄧萍的時候,發現他已經停止了呼吸。這年,鄧萍年僅27歲。

他是長征途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憤怒的彭德懷發令:為他報仇!

隨即,張愛萍用電話悲傷地向軍團長彭德懷報告了這一不幸消息:“鄧參謀長犧牲了。我們一起在前線觀察,……是九響槍子彈打中的,從前額打進從後腦出來,血流得很多,我的手臂都染紅了。……現在已送往軍團指揮部。政治處已作了解釋和宣傳,口號是堅決奪取遵義城來紀念鄧萍參謀長,指戰員的情緒都很高。”

他是長征途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憤怒的彭德懷發令:為他報仇!

(紅軍長征時期的紅三軍團)

鄧萍犧牲後,他的遺體被安放在一塊背風的窪地裡,一盞風雨燈掛在一棵小樹上,發出昏黃的光。當晚見到鄧萍遺體時,彭德懷已是淚流滿面。彭德懷輕輕揭開蓋在鄧萍身上的白布被單,默默地注視著戰友蒼白的遺容,心如刀絞。他掏出手巾,小心翼翼地為鄧萍擦去臉上的血跡和塵土,然後低頭默哀。四周一片寂靜,流水聲都聽得十分分明,這是惡戰前短暫的寂靜。彭德懷慢慢抬起頭來,小聲對張愛萍說:“給參謀長換身新軍裝,如果沒有,到總供給部去領,就說是我說的。”

下達作戰命令時,彭德懷幾乎是在吼:“拿下遵義城,為參謀長報仇!”臨近拂曉,遵義老城終於被紅軍攻下。當紅三軍團在遵義縣鴨溪鎮舉行祝捷大會時,張愛萍懷著十分沉痛的心情,揮筆寫下輓詩一首:

長夜沉沉何時旦?

黃埔習武求經典。

北伐討賊冒彈雨,

平江起義助烽焰。

“圍剿”粉碎苦運籌,

長征轉戰肩重擔。

遵義城下灑熱血,

三軍征途哭奇男。

他是長征途中犧牲的紅軍最高將領,憤怒的彭德懷發令:為他報仇!

1957年夏,鄧萍遺骸在遵義城北松子坎羅家墳山被找到時的情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