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古城:“莲荷经济”撬动乡村振兴

□记者 石飘芳 曾燕福 通讯员 陈天长 蔡美珍

近日,记者走进长汀古城中都村花神广场,只见45亩荷花竞相开放,荷叶青翠,亭亭如盖,一派“接天莲叶无穷碧”的景象。

“荷花开放后的每个周末,到此赏花的游客络绎不绝。”中都村村主任胡国华说,近年来,该村发展莲荷产业给村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乡村越来越美,人气越来越旺,农民的钱包也越来越鼓。

去年以来,古城镇发挥地理和气候优势,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将发展莲荷产业纳入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鼓励贫困户参与种植,并在全镇扩大莲荷种植规模的基础上,推动产业“接二连三”,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向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要求大步迈进。

莲荷产业照亮贫困户致富路

在花神广场荷花种植基地,记者见到了来自中都村的贫困户李玉昌。他告诉记者,其一家五口,负担重,两个孩子还在念书,妻子体弱,干不了重活,老母亲又没人照顾,自己也没技术,此前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自从通过竞争参与,免费在基地承租地种莲后,他不仅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一年还可以增加至少两万元的收入。“相信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李玉昌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这里的荷花都是贫困户种的。”名校毕业返乡创业大学生、绿友生态合作社负责人胡国伟告诉记者,目前花神广场种植基地共有21户贫困户通过竞争参与莲子种植,共同发展“莲荷经济”,预计每年每亩增收4000元以上。他们不仅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而且也成了打造“荷美古城”的生力军。

近年来,古城镇试点推进“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激励性扶贫模式,采取竞争“上岗”和“下岗”方式,通过为贫困户提供“四免、一优、一上浮”帮扶政策,为贫困户免费提供农田、种苗、化肥、技术培训等农资和服务,优先安排贫困户到合作社的莲子加工厂务工,以市场价上浮5%的价格统一回收贫困户种植的莲子等让贫困户掌握一技之长,凭借自己的双手早日脱贫致富。

壮大特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据了解,自2013年起,古城镇就有农民开始尝试种荷花,但当时规模不大、质量不高,荷花种植的经济效益不明显。

为解决莲农的后顾之忧,推动莲荷种植形成集聚效应,去年9月,古城镇党委制定出台发展莲荷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以打造“种植—加工—销售—服务—文化”一体化的产业链为目标,着力扩大产业规模,完善产业体系,助推乡村振兴。

该镇党委书记王亮介绍,实施意见出台后,镇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对全镇适宜种植的闲置农田进行大排查,并大力宣传、动员群众流转土地种植莲荷。截至目前,古城镇已新增莲荷种植500亩,种植规模约2300亩。按照规划,至2020年,古城镇的莲荷种植面积将力争达到3000亩,莲荷产业产值达1500万元。

“我们通过举办莲荷文化旅游节,吸引闽赣两省游客赏荷花、采莲蓬、品莲味,直接带动莲子等农副产品的销售,并通过主动对接销售公司的方式,有效地促进莲荷产业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让莲农们看到了莲荷产业的前景。”古城镇人大主席李炜说,古城镇莲荷产业的发展壮大,开辟出了一条群众增收致富的新门路。

“发展莲荷特色产业,是我们推动乡村振兴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让荷花在古城镇连片盛开,莲农们富足快乐,将‘荷美古城’打造成为长汀县乡村振兴的一张新的靓丽名片。”王亮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