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作为安徽广播电视台的记者,由一个内陆省份去泉州这座滨海城市之前,我们对将有怎样的“发现”有着别样的期待。

2006年年底,FM103.6安徽新闻综合广播曾经做了这样一个报道:海上丝绸之路与茶商古道——瑞典哥德堡仿古帆船的寻茶之旅。这个报道让我们对海上丝绸之路建立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哥德堡号是一艘来自瑞典东印度公司的商业帆船,它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往返于中国与瑞典之间。但在1745 年 9 月 哥德堡号在离家乡港口800米处触礁沉没了。当时船上装满了来自中国的瓷器、茶叶、丝绸、香料等货物。历史上哥德堡号曾经经历几次打捞,而到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一次打捞中,发掘出370吨旧茶,这些茶叶不少是来自皖南的绿茶。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上世纪末开始,据水下考古发掘出古船残件和有关文献,耗时十年之后按传统工艺技术手工打造的哥德堡号仿古商船终于重造下水并航行到中国。2006年11月上旬,瑞典“哥德堡号”的一行人为寻找那些旧茶的源头,经由茶商古道来到皖南一个古老的茶园,其形象代言人麦士·拉尔森手里随手采下茶花一朵,对着我们的话筒说道:“300多年前,人们在这里手工采摘茶叶,今天,古老的劳作方式依旧,只不过以前的人是现在这些人的祖先。此时此刻我站在这样的一个古老茶园,手里拿着茶花,我感到300多年的历史穿过我的身体,我的谦卑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初下高铁,我们看到的泉州是起伏平缓的丘陵,和皖南的地貌差不多,在这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我们还看不见大海,但可以通过辛辣而芬芳的空气感受到它。随着向市区的深入,在山与海之间,泉州这座城市梦幻一般呈现。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采访是从1月10日开始的。在这一天,采访团一行来到泉州德化、永春、安溪,体验了泉州的物产之美。

德化的制瓷历史悠久,那里的白瓷做工精良,艺术性极强,被外国人称为“中国白”,早在宋元时期就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出口商品。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永春是泉州市的另外一个县, 有着“中国香都”的美誉。永春篾香,又名神香、卫生香,是一种选用上等芳香植物和中药材配制后供人点燃的名贵香料。

永春篾香是唐宋移居福建省泉州市的阿拉伯人蒲氏家族后裔,在明末清初引进、发展起来的。它历史悠久,驰名闽南和东南亚各地,成为永春县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安溪县, 是中国乌龙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已有上千年的产茶历史。其中铁观音在安溪当地茶农发明于1725-1735年间。安溪当地人在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品种特性的基础上,不仅创造了乌龙茶加工技术,还培育出品质优异的名茶——铁观音,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安溪茶文化。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我们在安溪县的一处茶叶庄园里看见了盛开着的茶花,这很自然地让我们想起前文中提到的2006年,瑞典“哥德堡号”形象代言人麦士·拉尔森在安徽一个古老茶园里采下的那朵茶花。拉尔森当时说他感到300多年的历史穿过他的身体,而随后几天在“发现泉州-人文之美”的采访中,我们去了众多人文古迹,感到的是千百年的历史鲜活地呈现着。

开元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开元寺双塔是中国最高的一对石塔,经明万历年间泉州八级地震以及多次台风的考验,仍屹立不倒。双塔塔身浮雕精美。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洛阳桥,是古代中国桥梁建筑的杰作之一,距泉州城5公里,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桥长834米,宽7米。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跨海石桥,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洛阳桥

而同样作为中国桥梁建筑杰作的安平桥位于晋江安海镇和南安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该桥是中古时代世界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草庵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我国唯一仅存的摩尼教寺庙,位于泉州市晋江华表山南麓,是研究世界宗教史及中外交通史之重要实物依据。1991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海上丝绸之路”综合考察团参观草庵后,认为它是这次考察活动的“最大发现”。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泉州清净寺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在伊斯兰世界也是有数的古寺之一。清净寺创建于北宋大中祥符2年(公元1009年)。元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由伊朗艾哈默德重修。清净寺是我国与阿拉伯各国人民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也是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记者注意到:现寺中还有值得重视的附属文物,如历年遗留下来的汉文和阿拉伯文的石刻,尤为珍贵的是公元1407年明成祖颁发的保护穆斯林和清净寺的《敕谕》碑刻,至今完好无损也嵌置于寺北的墙壁上。

【发现泉州】安徽之声记者泉州之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