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了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川南林業局612林場五月溝管護站,地處峨邊、美姑交界,森林管護面積1.4萬多公頃,海拔多在2000米到3000米之間,是全局管護環境最差、條件最惡劣、任務最繁重的一個管護站。他用自己28年的青春默默的守護著這片森林,守護著心中的可可西里。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我們從成都出發,經過5個小時的路程,走過崎嶇的山路在晚上八點到達峨邊縣城。第二天早上驅車前往目的地,由於雨季,遇見多處山體塌方滑坡,路面坑坑窪窪,在山間行駛差不多4小時才到此時的目的地,這裡屬於四川省西南部的小涼山區,緊挨著峨邊縣勒烏鄉甲挖村、柑子口村彝族村民的房屋。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今年48歲的曹嘉全(外號:李白)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林二代”,跟隨父親從老家眉山洪雅來到峨邊,一呆就是28年。在這個由13人組成的護林隊,平均工齡都超過15年。大家都遠離家鄉,來到大山,守護這片山區。每天在山上巡視時間都在六七個小時。曹嘉全回憶說,1989年剛參加工作那會兒,條件才叫艱苦,搭油毛氈棚,曬席作牆、黃泥為地,他們那時所住的所謂的“房子”十分簡陋,床和桌子都會陷進泥地裡5釐米左右,如果遇到下大雨,能用上的盆、碗都用來接雨水了,潮溼的環境還讓屋內長起了草和筍子。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他說,育林的苦都能堅持下來,可是搞採伐以後,惡劣的生活條件、高強度的勞動和危險的工作環境,讓他曾一度想要放棄。那時,曹嘉全和師傅兩人一組,塞得鼓鼓囊囊的隨身包,足有三四十斤重,裡面裝著汽油、機油、斧頭、清林刀等,其中用於開路的老油鋸就有20斤。他們硬是用刀“砍”、用腳“蹚”,剷出一條條通道。

採伐時期,曹嘉全基本上都是早出晚歸,6點過起床,傍晚才回家。有時如果有車運木材下峨邊縣城,晚上打著手電裝車,夜裡10點多收工是常有的事。

1998年9月,天然林停伐後,612林場就地從事天然林管護和公益林建設工作。斧頭、油鋸等採伐工具,隨著雄壯的“順山倒”號子一起走進歷史。曹嘉全這樣的森林工人,也由“伐木人”搖身變為了“栽樹人”、“護林人”。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第三天 跟隨曹嘉全一起,上山巡護,由於這裡處於海拔2000米左右的勒烏鄉,山上的空氣蠻好,路邊就是一條大河,我們有幸的來到護林隊放養蜜蜂的地方。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曹嘉全說:這個蜜蜂是護林隊在山上巡山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野蜜蜂。通過引誘回來,才安家此處。這裡享受到樂山市財政局的支持,曹嘉全組建養蜂合作社,通過將周邊的漢、彝同胞,組織起來為他們提供養蜂技術,每年定時進行收割,把蜂蜜運到縣城去發往全國各地,前後餵養了一百多箱的蜜蜂。每年採集蜂蜜只允許一次,在每年的七八月之間,由於山上海拔較高,花粉較少,所以蜜蜂都是採集的百花蜜,蜂蜜的質量很高(後來我們將蜂蜜樣本送到四川省農業廳蜂業站檢測為優等)。

上午十點半,我們在曹師傅的指導下,嘗試了收割蜂蜜的樂趣,帶上護罩,保護好眼睛。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手握小刀,分割蜂蜜的時候還可以清晰可見蜂王在飛動。悄悄的將一塊蜂巢割下來放在嘴裡,就會有一種特別的甜味。曹師傅說,每年這些蜂蜜可以給當地的百姓帶來5000元的收入,等待峨邊到美姑的道路修好過後,這裡的蜂蜜肯定暢銷全國。

中午的時候曹師傅用當地彝族同胞的老臘肉、山上的野菜,坨坨肉招待我們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說到老臘肉這個,曹師傅來勁的說:原來在彝族地區,很多地大,很多時候去市集不方便,來回奔波。當地人就會在春節將自家多餘的豬肉醃製成臘肉,放在灶頭上。

你不瞭解的護林28載,走過30萬公里,真實生活情況?

要是有親朋好友來臨,或者想吃葷腥補充能量時拿出來,臘肉在這裡代表了特殊的含義,是當地象徵富裕的標準,以前取媳婦都要送上兩塊給丈母孃家。

曹嘉全跟他的護林隊同事,通過教當地村民如何餵養蜜蜂的方式,通過每年收集老臘肉、菌類、野生天麻等東西,讓當地51家人,收入提高了,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他本人也在2017年被評為峨邊十大感動人物。在對彝族地區的扶貧工作,他堅守崗位,始終用自己的付出來溫暖這片山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