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国际化之后机构化或成中国期货市场的另一大趋势

以前,有这么个段子广为流传:炒股穷三代,期货毁一生。这足以见得大家对期货的误解是多么的深,不过近两年来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不断加速,各类金融机构配置期货及其衍生品的热情逐渐提升。同时伴随着中国期货市场步入国际化的新时代,境外投资机构也投来青睐的目光。

继国际化之后机构化或成中国期货市场的另一大趋势

国内知名财经媒体友财网表示,未来的中国期货市场将会日益机构化。此前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存在“三多三少”的情况:“个人户多、法人和机构户少,民营企业多、国营企业少,贸易商多、生产加工企业少”。

这种不完善的投资者结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期货市场运行效率,市场运行品质。主力阴谋坐庄割韭菜、散户小打小闹被割肉是常见的现象。海外资金一直视咱们的国内期货市场是一个单一和封闭的市场。

不过这一情况伴随着国家推进期货市场的国际化而得到了扭转,国内和国际市场在打通,尤其是上海原油期货的上市更是开启了期市国际化,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参与市场。

政策层面,近些年来一直强调金融为实体服务,而服务实体经济是期货市场生存的立身之本,所以期货市场开始受到追捧,吸引到越来越多机构投资者的参与。

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10月,大商所法人客户成交量占总量的21%,法人客户持仓量占比44%。而如今大商所负责人表示,截至2018年7月,大商所单位客户持仓量占比达到54%,在豆粕、豆油、棕榈油等成熟品种上,持仓占比超过60%,机构单位客户已成为大连期货市场的主导力量。

永安期货负责人表示已完成客户结构的机构化。具体表现就是保证金有一半来自于特殊法人户,包括期货基金专户、期货资管账户、阳光私募专户等。公司客户权益中,500万以上的客户权益占到85%。

相比较之前,国内期货市场机构化程度有所提高。不过市场运行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的有效性还有待提升,还将引导产业企业和金融机构充分有序参与期货市场。

如果有更多的以商品期货基金、对冲基金、专业交易商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参与到期货市场,凭借着资金实力、风控能力、信息收集以及专业投资能力方面的优势,无疑将会极大地提升期货市场效率和流动性质量,促进国内期货市场获得更为健康、持续的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