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今年6月E3索尼展前發佈會讓人有些意外,一般來說,這種量級的發佈會,重要作品不是放在開頭,就是用來壓軸。萬眾矚目的《最後生還者 第二章》的確出現在了發佈會開頭,讓玩家大呼過癮;而在約莫大半個鐘頭過去後,我們看到了另一款話題作品,小島秀夫的《死亡擱淺》。當時大家都以為發佈會要到此為止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索尼居然又放了一支遊戲的宣傳片。那也是今年索尼在E3上唯一一個標明瞭發售日期的3A大作:

《漫威 蜘蛛俠》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能看到遠處的復聯大樓嗎?

敢拿《蜘蛛俠》來壓軸,要不說明索尼對這款由第二方工作室Insomniac Games開發的遊戲充滿了信心,要不就是沒有一款遊戲有個明確的發售日期,臉上實在掛不住。但我在拿到測試碼,打通了整個遊戲以後,可以肯定地說,情況屬於前者。

關於蜘蛛俠,大家應該都比較瞭解了。新世紀以來,蜘蛛俠系列的電影都已經出了三個系列。遊戲的世界觀,接近最新的,也就是湯姆·霍蘭德登場的那兩部作品。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和電影一樣,遊戲裡也存在復仇者聯盟這支超級英雄戰隊——雖然他們壓根沒有登場,不過我們能在曼哈頓上東區看到巨大的復聯大樓(爬到樓頂還有個成就);支線任務裡對戰的超級反派,也會提及和復聯交手一事。不過主角的設定,倒更像是先前的《超凡蜘蛛俠》系列,你們看彼得·帕克的那個髮型,像不像安德魯·加菲爾德?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你們說這張臉像不像加菲嘛

說到這個,《漫威 蜘蛛俠》可能認為大家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漫畫和動畫和真人電影的薰陶,不需要再聽一次彼得·帕克是怎麼被輻射蜘蛛咬到,繼而獲得超能力的來龍去脈了,所以玩家上來扮演的就是已經二十三歲,擁有充足作戰經驗,還當上了研究實驗室助理的小蜘蛛。其他的角色也是如此,不論瑪麗·珍還是梅·帕克,遊戲都沒有交代他們的過去。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漫威 蜘蛛俠》是個不折不扣的粉絲遊戲,只不過作為漫威最出名的超級英雄之一,小蜘蛛的粉絲群體極其龐大,所以完全不算小眾。

既然連人物都不交代,那麼可想而知,遊戲劇本也不會去照顧那些對《蜘蛛俠》不太瞭解的玩家。通篇來看,遊戲劇情的起承轉合、劇本深度都和漫威電影的平均水平差不多。當然,出人意料的部分還是有的,比如麥爾斯·莫拉雷斯,終極宇宙的蜘蛛俠二代目,也在遊戲裡登了場,還有不少戲份。由於涉及劇透,這裡就不多談他了,但這個角色有著完整的背景和成長過程,算是塑造得比較成功。比較扯淡的是,遊戲後期曼哈頓被打得一片狼藉,復聯卻還是一點反應沒有,我知道這是蜘蛛俠遊戲,但復聯老巢周圍被人掀了個底朝天,諸位豪俠卻還是不動如山,這也太違和了(說你呢,託尼!)。

不過換一個角度來說,漫威式的劇情其實也沒有什麼好黑的。整個故事看下來,它可能確實缺少能從內心深處打動你的震撼力,但該設置的懸念都設置了,該有的打戲也都齊全了,而且光主線就長達二十多個小時,算得上誠意滿滿。想想如今的遊戲業裡,有那麼多3A作品連個故事都講不清,《漫威 蜘蛛俠》相比之下簡直一股清流。

如今的開放世界似乎都喜歡往各種犄角旮旯裡放物品等著玩家去收集,《漫威 蜘蛛俠》也不例外。但打開地圖,你會發現除了收集要素,還有典型的育碧式爬塔玩法。遊戲完整地復刻了現實中的曼哈頓——復聯大樓、奇異博士的至聖所和專門用來關押超級反派的監獄當然不算——搞出了一個長約5公里,寬約1公里的開放世界,還把它分成了好幾個區。想看到每個區的詳情,你就得去對應的地方爬樓。不過以小蜘蛛飛簷走壁的能力,實在是沒有高樓大廈能難倒,所以製作組在樓頂上擺了電臺,你還需要手動調一下電波才算完事。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形形色色的收集品

至於收集品方面,Insomniac Games還是下了不少心思的。雖然本質上它們還是用來殺時間的,但收集品的種類形形色色,從最標準的固定地點回收物品,到穿梭在樓宇之間追逐鴿子,還有完成各種挑戰任務,不至於顯得過分枯燥。另外一點改動在於玩家所收集的物品會轉化成代幣,用來購買新的戰衣和裝備。這樣的處理強化了玩家收集物品的動機,而且你也不用被迫去搞收集,因為新的戰衣並不會讓你變得更強,只是多了些玩法,你靠著初始戰衣通關一樣沒什麼問題。

然而我說到這裡,還是忍不住想吐槽兩句,你在收集品的遊戲性上動了這麼多心思,就不在邏輯上也稍微動一下嗎!拿收集品裡的“書包”來說,整個曼哈頓裡共散落著55個書包,小蜘蛛說那是他高中起忘在城市各個角落的。美國高中加大學一共七年,就是說這個鄰家的超級英雄,平均每年丟八個書包,而且書包裡啥都有,他甚至能把自己的大學畢業論文跟他爸媽的鍊墜遺物放包裡丟了……就這智商,還能當研究實驗室助理?還有幫鄰里追回飛走的鴿子,誰能跟我解釋一下,為什麼追到鴿子,會加科研代幣?是彼得·帕克看到鴿子想起了它們通過地磁來判別方向的能力,繼而有了改進自己蜘蛛戰衣的新點子了嗎?啊?

話雖然這麼說,我依然覺得《漫威 蜘蛛俠》是款好遊戲。原因無它,唯爽爾。這麼說吧,遊戲裡設計了快速移動,但我寧可抓著蛛絲從中央公園花幾分鐘一路盪到南邊的布魯克林大橋,也不願意讀幾秒鐘圖一下子抵達終點。為什麼?因為飛翔在曼哈頓天際線的感覺實在是太棒了。雖然玩的時候沒讓人看見,但我打賭自己一直在露痴漢般的笑容。其實我本來還有些擔心,小蜘蛛在高樓間擺盪的移動方式這麼特殊,最終呈現出來的效果到底行不行,好在從結果來看,Insomniac Games交出了完美的答案。摁住R2,加上搖桿調整一下方向,最基礎的擺盪就得到了實現,而等到後期你操作熟練以後,能在飛翔的同時凹出各種各樣的造型,甭提有多美了。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而遊戲的動作部分,也讓我挑不出刺來。別看小蜘蛛赤手空拳,戰鬥動作不如許多能換裝武器的ACT遊戲繁複,但打起來拳拳到肉,加上蜘蛛感官完美防反所觸發的子彈時間,節奏感極強,很多時候我甚至懷疑自己在玩音遊。處刑技是另一個看點,遊戲裡的處刑技種類不少,大多比較乾淨利落(只有一個纏蛛絲繞後強拉擊倒的動作顯得冗餘,算是敗筆),演出時間不長,不至於影響到節奏感。寫到這裡,我突然想到了同樣PS4獨佔,今年上半年髮型的《戰神》,當然啦,奎爺是勢大力沉的選手,小蜘蛛走了另一個靈活機動的極端,兩者手感天差地別,但它們武器種類少、強調節奏和防反的設計思路確實有共通之處。

現在來說說BOSS戰。E3上,我們已經見過禿鷹和電光人了,遊戲裡有一場需要同時對抗這兩飛行系強敵的戰鬥,由於地形設計,我們的小蜘蛛戰鬥全程腳不沾地,純靠蛛絲在樓宇間盪來盪去,瞅準機會跳BOSS身上一頓猛抽。這種一改常規地面作戰的設計,讓我喜出望外。而到了對付犀牛人的BOSS戰,打法又是一個大變樣。犀牛人阿列克謝皮糙肉厚,自帶霸體,蛛絲也捆縛不了,你只有活用地圖機制才有勝算。至於預告片里拉風十足,一副尾王模樣的底片先生,反而顯得中規中矩,不過蜘蛛俠和他交手數次,有轉場,還有不同的階段,演出效果十足。這些BOSS戰,為遊戲本來就出色的動作系統又加了不少分。如果單純從戰鬥的體驗上來講,《漫威 蜘蛛俠》很可能是今年最棒的作品。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小蜘蛛VS電光人

不過讓我感到好奇的是,這遊戲動作手感那麼棒,為什麼還非要引進潛行關卡不可。按照操縱的角色,遊戲的潛入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蜘蛛俠的潛入,一種是正常人的潛入。小蜘蛛的潛行玩法很有趣,有點前兩年蝙蝠俠阿卡姆系列的影子:通過觀察敵人的巡邏路徑,加上手頭的不同道具,你能把敵人吸引、分割、各個擊破。由於蜘蛛俠還能在牆上和屋頂四處爬,潛行的玩法自由度很高,樂趣也不少。問題在於小蜘蛛首先是一個很能打的超級英雄,我既然能爽快地懟掉敵人,幹嘛還猥瑣潛行?而且遊戲的許多關卡設計本身就是反潛行的,你不能用潛行直接偷掉那幾個大BOSS也算正常,哪怕尋常的敵人據點,你也會在猥瑣清理掉第一波敵人後遭遇後繼支援,除了正面對抗,別無其他勝利的辦法。總得來說,幾個被發現就算失敗的特定挑戰以外,這套潛行系統並無用武之地,有種空有屠龍之技卻無龍可屠的傷感。

玩家扮演瑪麗·珍這樣的普通人進行的潛行,又是完全另一碼事。由於這幾個潛行關只是出於劇本敘事必要而安插在主線裡的,平時想體驗也體驗不到。關卡本身倒是經過了精心的設計,玩法上也非常經典。大概就是繞過巡邏,把他們引去別處,或者悄咪咪摸過去背刺那一套。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場戲位於紐約中央車站,當時是瑪麗·珍和蜘蛛俠攜手合作,解除了定時生化炸彈的威脅。那個關卡里,你扮演的角色,會在蜘蛛俠和他的凡人女票之間來回切換,共同推進劇情。對一款主打超級英雄的動作遊戲來說,能給普通人加潛行戲,絕對稱得上意外之喜。但正如我先前說的,這幾個關卡只出現在主線裡,過了也就沒了,而且和遊戲開放世界的畫風不搭調。回過頭來想,如果把這兩種玩法再深挖一下,做成純粹的潛入遊戲也還不錯,可惜就可惜在這款遊戲的名字叫《蜘蛛俠》,所以它們永遠當不了製作的重點。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小遊戲

和潛行情況類似的,還有《漫威 蜘蛛俠》裡自帶的兩個小遊戲“對比光譜”和“重連電路”。它們主要出現在科學實驗室裡,遊戲本身需要一定的思考和推理,一上手就停不下來,而且也符合彼得·帕克研究室助理的身份。但你上幾秒還在拼反應速度跟人對打,下幾秒就進入沒有時間限制只講邏輯分析的科學小遊戲裡,說突兀那真是一點不冤枉。

最後說一下游戲畫面。《漫威 蜘蛛俠》的優化做得很好,作為地球上最繁華城市的最繁華區域,曼哈頓滿是摩天大樓、行人和車輛,做進遊戲,應該模型數量驚人,但我始終沒有遇到過卡頓,手感順滑,這點上,製作組的功力還是很明顯的。另外,《漫威 蜘蛛俠》是4K遊戲,我玩的時候換過兩塊屏,一塊是標準的24寸液晶屏,另一塊是ROG SWIFT PG27U ,發現小蜘蛛的魅力,果然只有在4K屏上才能完全展現。

《蜘蛛俠》評測:這可能不是今年最好的動作遊戲,但絕對是最爽的


說了這麼多,總結一下的話,就是Insomniac Games為大家奉上的這款大作並無開拓進取之意,它的幾乎每種元素你都耳熟能詳,堆砌也不算自然。但這些元素經過了精心的設計,素質可圈可點。而作為遊戲的核心部分,《漫威 蜘蛛俠》的動作節奏感和打擊感均屬上乘,再加上風格各異,充滿演出效果的BOSS戰,難怪索尼願意把一款IP衍生遊戲當成E3的宣發重點了。它確實對得起這個身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