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清代黄景仁曾经写过一首《杂感》,里面有一句至今仍流行的话“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唐代的杨炯,在他的《从军行》中,也说过“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书生真的没用吗?当然不是。

岳飞之后,曾有一文人,在大宋生死存亡之际,救了大宋,这个人叫虞允文。

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虞允文画像

1

虞允文(1110年—1174年),隆州仁寿(今四川眉山)人,44岁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

44岁考中进士,倒不是因为他笨。实际上他小时候很聪明,七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不过因为母亲去世,父亲不容易,所以他一直陪在父亲身边。直到父亲去世,他才去参加考试。

蜀中人士向来耿直中正,但当时秦桧当权,所以虞允文未能得到重用。秦桧死后,他才得以步步高升,一直做到中书舍人。

1149年,完颜亮杀死金熙宗,大肆捕杀宗室,自立为帝。当时,女真内部矛盾激化,战争不断,苛捐杂税繁多,以至于出现吃野菜,卖妻女甚至自卖为奴的情况。

完颜亮有三个愿望:国家大事我做主;活捉他国国君问罪;娶全天下美女做老婆。

称帝后,为了转移内部矛盾,也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完颜亮先是迁都北京,再迁到汴京;紧接着“造通州战舰数千支”;强征百姓开通280里陆路以通船……

完颜亮要干什么,谁都知道,但赵构不知道。

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电视剧《精忠岳飞》中的赵构形象

2

但此时距“绍兴议和”已经快20年,宋高宗赵构已然忘了北方的危险。当听有人说金国要南下时,赵构甚至勃然大怒:我们和金国和好多年了,金国不会背叛约定的,你们不要造谣!

1161年,完颜亮举兵40万,战马80万,马不停蹄地向南而来。负责淮西的王权吓跑,一直跑到采石矶(今马鞍山采石矶)才停下来。虞允文奉命到采石矶犒师,安抚这些士兵,这时候完颜亮已经到达长江北岸,随时准备渡江。

面对滔滔长江,完颜亮放出大言:最短一月,最长100天,我就能灭了宋。

此时的宋军什么情况呢?

一方面,王权跑了,刚任命的负责人李显忠又没到,而虞允文就是个文官,可以说是群龙无首;另一方面,宋军仅有18000人,且是新败之兵,各个丢盔弃甲,靠着解鞍的马,毫无斗志。以如此之军对抗号称百万的金军,无异于以卵击石。

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虞允文雕像

3

长江是最后的屏障,可以这么说,金军一旦渡过长江,大宋将面临灭国之灾。

要等李显忠肯定来不及了,虞允文决定亲自上前线!他集合三军,神情坚定:“金军渡江之后,我们还能逃到哪里?凭借长江天险,我们可以战胜!报效国家的时候到了!”

士兵们被感化了,他们士气高昂,人人振奋,只等决战。

虞允文安排好骑兵和步兵后,又把战船只分为五队,一队在江中,两队停泊在岸,另外两队隐蔽在。金兵渡江,完颜亮亲自指挥,几百艘大船迎风驶来。

登岸后,宋军顽强抵抗,虞允文部下时俊亲自舞刀上阵,士兵大受鼓舞,金兵受挫。同时,江面宋军也进攻金兵战船,他们如利刃般,把金兵战船拦腰折断。

虞允文又派人躲在山后面摇动旗帜,敲着鼓绕到江边来。金兵以为是援兵到来,纷纷逃命。

金人使反间计,未成。

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连环画《采石矶大捷》

4

在虞允文的指挥下,这支只有18000人的宋军,大败号称40万(宋史记载)的金军,这就是著名的“采石大捷”。

完颜亮很生气,杀了几千逃兵,他下达死令:三日渡江,否则格杀勿论!这句话彻底断送了他的性命,他被部下刺杀。

随后,金国议和。

虞允文从此扬名天下。

这个文人,做了一件事,有家族为他守墓800年

▲虞允文雕像

虞允文去世四年后,宋孝宗命宋氏家族为其守墓。宋家人做到了,世世代代为虞允文守护墓地,一直到如今,已经有八百多年。宋家的话是:宋氏不绝,守墓不止。

这个家族在历史上并没有多大名气,但我认为,宋家不输历史上任何一个牛逼的家族。

800多年后,毛主席在读书时,看到了他的事迹,为他写下八个字:伟哉虞公,千古一人!这八个字已经镌刻成碑,立于墓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