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生,有怪癖

一直以來,藝術生們似乎常被冠以“特立獨行”、“不同流俗”一類的形容詞,生活方式也與“學好數理化”的同學大相徑庭。久而久之,別人一聽說你學藝術的,心裡便不由的來回囫圇一番,再嘆一句:怪不得。

藝術生慣常個個身懷“怪癖”。康石石需要聲明,這裡的“怪癖”並非貶義。相反,對於藝術生而言,恰到好處的“怪癖”,更多時候甚至可當做你的立身之本。

每個人因為生活閱歷、知識領域等不同,對同一件事的認識自然不同。在藝術的修行中,當同學們漸漸地形成了自己觀察事物的視角,無論你喜歡“貓咪”還是熱愛“蹦迪”,擁有“怪癖”還是得了“怪病”,都可以成為創作的靈感,這些靈感會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個性化,區別於他人作品。

遙想當年的藝術家與設計師們,似乎都有點無傷大雅的“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地球也不過 只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

草間彌生對斑點的瘋狂迷戀源自幼年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這場怪病使她看到的世界彷彿由圓點構成。“我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剎那間,我領會到這不是隻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現實中的狀況、我被嚇到了。”

於是草間彌生利用重複性的圓點與這個世界進行溝通,用藝術創作對自己進行治療。她用無盡的圓點、條紋以及矛盾的載體來改變固有的形式感,使空間始終徘徊在真實與虛幻的邊界。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會稽有孤居姥,養一鵝善鳴…

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息彌日 。

“書聖”王羲之的戀鵝癖眾所周知,哪裡有好的鵝,不遠萬里也要跑去欣賞。他認為養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可以從鵝的體態姿勢、行走姿態上和游泳姿勢中,體會出“以鵝寓書”的奧妙,領悟到書法執筆、運筆的道理。執筆時食指要像鵝頭那樣昂揚微曲,運筆時則要像鵝掌撥水,方能使精神貫注於筆端。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每天早晨醒來,我都在體驗一次極度的快樂,

那就是成為達利的快樂......”

薩爾瓦多.達利,一個時髦的畫家和小鬍子,有著天馬行空的腦袋和靈巧之至的手兒。他是奢靡的、瘋狂的、自私的。

他畫軟塌塌的鐘表、滿身糞便的女人、電話機上的大蝦;他也畫密集的螞蟻、螞蚱、蜘蛛網、燃燒的長頸鹿、形狀莫名的流體。他對性倒錯、肉體、糞便、屍身、腐爛物、淫穢細節的痴迷,遍佈在一件件的繪畫創作中。達利,是一個自戀的邪惡趣味綜合體。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柔軟的自畫像與烤培根》,1941年

藝術生,有怪癖

“我喜歡無聊的東西,

我喜歡一樣的可以被不斷重複的事。”

安迪·沃霍爾一直是一個外界無法將其單一定義的人,甚至在今天看來,他那些狂妄直白的觀點會被批判的遍體鱗傷,但安迪·沃霍爾已經在當代藝術史上書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幼時在貧民區的生活,以及患病的經歷,讓他成為了抗傳統的、商業的、消費的、平民的、世界性的藝術——一個消費時代的藝術神話。這不僅僅是指他的藝術作品,更指他的思想、生活和處理藝術的方式。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我不準備讓我是異裝癖事情成為一個秘密。

秘密通常比任何其他的事情都更具破壞力。”

格雷森·佩裡(Grayson Perry)是現任倫敦藝術大學的校長,同時也是英國著名的當代藝術家、陶藝家、版畫家、掛毯藝術家以及社會和文化藝術評論家。因為童年的遭遇,使他對女裝產生了依戀,女裝面料特有的柔軟與緊繃感使他感覺到有安全感。他將自己的獨特個性與作品相互融合成一個整體,使用另類前衛的手法在傳統的媒介中進行表達,其中最擅長用塗鴉的手法進行陶瓷創作。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家們利用面對質疑,沒有在創作中迷茫徘徊,反而利用其獨特的個性及生活閱歷,走出了屬於自己的藝術之路。但“怪癖”不分大小,不分優劣,不分對錯,重要的是它有自己實際存在的價值,在康石石東家-漢藝國際不同專業的學員中,不乏將自身癖好與項目創作進行了極佳結合的案例:

1. Theory of evil human nature-人性惡論

P同學以對“熊孩子”行為的厭惡為靈感,進而探討人之本性。他認為人性是我們內心深處壓抑的本能慾望,而我們卻沒有意識到這一點,這些本能驅使我們尋求快樂,在接受各種教育之前,我們已經變壞了。

許多人喜歡從破壞中獲得快樂和興奮,比如踩蟲子、解剖娃娃、破壞玩具。成年人可以判斷這種行為是好是壞,但嬰兒卻不能。通過對本能心理學的研究,瞭解人的後天天性和失禁本能的社會屬性。

P同學,漢藝17屆學員,配飾設計,獲皇藝offer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2. The Blurred Memory-模糊的記憶

1)不亞於豐子愷對貓咪的喜愛,H同學以自己貓咪的“蛋蛋”為靈感,進行了一系列的棉花糖包裝設計。

H同學,漢藝17屆學員,視覺傳達,獲皇藝offer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2)“當回顧過去的時候,你會從第一人稱視角還是第三人稱視角進行回顧?在我看來,從模糊的記憶中尋找就像走在迷宮裡。”

這個項目的靈感來自於H同學日常生活中收集的各種票據,票據的質地和圖案對她很有吸引力。每次整理這些小票的時候,似乎都帶著同樣的情緒回到過去。由於時間的推移,一些收據在視覺上變得模糊。

帶著這樣的靈感,在這個項目中,H同學想表達的是模糊而失落的記憶。

H同學,漢藝17屆學員,服裝設計,獲皇藝offer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3. ANIMA-女性特徵

M同學的繆斯是她最喜歡的樂隊主唱,通過這位歌手,對男人心靈中的女性成分進行探討。

在當今社會,性格明顯的人往往會被人嘲笑或欺負。他們或多或少受到家庭或社會的影響,而不是生來如此。具有女性氣質的男人有很強烈的女性色彩,別人的誤解會使他們變得更加膽怯和敏感。

M同學通過項目創作認為Anima成為了自我和自我之間的內在引導和中介,為我們打開了一條通往內心世界的新道路,尋找著所有具有代表性的顏色和形狀。

M同學,漢藝17屆學員,珠寶設計,獲皇藝offer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4. REVOLVING TRADITION-循環的傳統

在快餐文化的衝擊下,崑曲逐漸走出人們的視野。雖然有些戲曲愛好者對戲曲仍充滿熱情,但戲曲表演的場所卻很少,普通的戲曲劇場也不能完美地展現崑曲的美。

基於對崑曲的喜愛及推廣,Z同學希望為崑曲提供一個特殊的演出平臺,她融合了崑曲表演的身臨其境形式和傳統崑曲的特色,創造了一個流動的、循環的觀看路線和分散的舞臺,為觀眾提供了一個新的觀看體驗。

建築造型提取了表演中袖子的形式,整個建築像舞蹈的衣袖一樣站在岸邊。

Z同學,漢藝17屆學員,建築設計,獲南加州大學、賓大、UCLA、密歇根等offer

藝術生,有怪癖

藝術生,有怪癖

Final: 從上述成功申請案例可以看出,任何在他人眼裡的“無用之物”,對於藝術生來說都會成為靈感寶藏。每個人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每個人也並不平庸。只要善於發現,擁有藝術的洞察力,並且大膽嘗試,你的一些小小怪癖也能演化成為自己的花花世界。


藝術留學&藝術作品集諮詢:

漢藝國際教育--康石石作品集指導團隊

垂詢電話:400-879-06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