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律的人,过得还好吗?

那些自律的人,过得还好吗?

自律,已经是老生常谈了,亲们,这次我们要开刀的是自律。

最近看文章,你肯定不陌生的是:

你没有成功的原因就是:你不自律;

成功的路上没有秘诀,只不过是别人能够坚持而已;

所有的症结都是你懒,要知道,自律才能自由。

这些文章都告诉你:要自律,要坚持,每天健身、早起、读书、写作、学外语...坚持下去,你与别人差别就会越大,走在前列。

要知道,微信上一大堆早起群,早起学英语,早起健身群,时时刻刻都在提醒你,不够自律,你分分钟钟会被时代淘汰。

这些说法对么?不能说不对,确实有点道理。

但我是个拧巴的人,我特别想问的是:自律的朋友,你们过得好么?

那些自律的人,过得还好吗?

跟朋友聊天,他跟我诉苦,说:他之前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的书,坚持了两个月,放下了几天,就把这个习惯忘记了,还想再拿起来的时候,又觉得读不下去,为什么呢?

很多文章不是说,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么?

这种情况,你发生过么?

加入一个早起群,刚开始兴致勃勃,坚持打卡,运动,强迫自己进入状态,一个月结束了,白骨精现行,照旧,该熬夜的还是熬夜,早上依然睡到9点。

这些活动都很好,很有价值,但你要想想的是,他们真的有用么?

这些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用。

说起来原因很简单:一件事,你必须逼着自己才能够去做,那为什么要做呢?

那些自律的人,过得还好吗?

我们进化而来的过程中,还有许多的缺陷没有补足,就算我们的大脑也不例外,在文明发达的现在,大脑所遵循的仍然是我们的本能:趋利避害。

一件事情,大脑感受到了乐趣,就会倾向去做,从中感受到痛苦,就会倾向逃避,这是我们的本能。

从这个角度出发,自律其实是一种伟状态。因为你任何时候坚持不下去了,那那些自律的人都可以对你说,因为你不够自律。

怎么做到自律,坚持养成好习惯?不会告诉你其他,只会对你说,你需要自律。

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它,没有错,但是毫无作用。跟自己的大脑,跟自己的本能对抗,除了内耗,还有什么用?

我们应该要做的是,调整它,因势利导,而不是如此简单粗暴地对它下指令。

要知道的是,好的习惯永远都不需要刻意去坚持,更不需要虚无缥缈的自律,让它去适应我们,而不是我们去适应它。

如果自律是个伪状态,我们要如何培养好习惯,做出行动?举个例子,今晚加班,明晚给你发一万块奖金,你肯定干的对吧!

今晚加班,否则明天项目就丢了,工作没了,你肯定干的对吧!

想想这个时候的你,是自律么?不是,你只是单纯的结果驱动而已。

一种是做了就有收获,叫做反馈,另一种是不做就会损失,叫做惩罚,它们是构成我们去做某件事动力的两大部分。

本质上我们的一切行动乃至习惯,都是由动力和阻力的博弈而决定的。

的本质是什么?非常简单,就是动力才超过了阻力,我们遵循着大脑的指令去行动罢了。

那些能自律的人,并不是他们要苦行,要逼迫自己,而是因为,他们从中获得了乐趣。这种乐趣是什么?可能是解决了难题的快感,成功证明自己的成就感,朝目标更进一步的愉悦感,总而言之,他们认同自己所做的事情,并能从中感受到价值。

我在很多的文章都讲过:如何长时间的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从学习中找到乐趣,讲学习和愉悦感链接起来,而不是靠意志力去驱动。

亲们,这是真的。

那些自律的人,过得还好吗?

人的天性是什么,就是发现和解决问题,这之后的小小成就感,会给人充分的反馈,不断提高你的动力和兴趣,所以,读一本书的时候,有两个心态:

一个是我要把书读完的心态;

一个是我有一个问题,这本书可以解答我的疑惑。

前者的心态,容易蜻蜓点水,草草收工,后者的心态,哪怕只是精读了十分之一,也能真正的把这部分内容吃透。

所以,当你在看一本书的时候,读不进去,一打开就想睡觉,那只能说明的是,这本书不适合现在的你,是时候换一本了。

要知道,学习本来就应该的是在能力基础上去读稍微需要脑子才能理解的书,那么遇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给你带来充足的成就感,一次次累加,让你的学习产生动力。

这才是高效学习的方式,而不是对自己说我要坚持下去。这就是我为什么不太支持那些所谓的自律的文章、活动了,很多时候是因为他们本末倒置了。

他们将一切的归因,都放到了你不够自律,寄托希望外部条件,压力,逼迫自己去自律,这就是南辕北辙了。

反过来要做的是内在出发,寻找内部的驱动力,而不是外部入手,这叫做内驱力。

要知道,这才是一个人的成长,最最最重要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