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在文章開始之前,先來問大家一個問題,大家這幾年都存到了多少積蓄呢?

是不是突然扎心,然後默默打開空空如也的錢包,心裡默唸“還好還好,錢沒少。”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說吧,錢都去哪了?吃喝玩樂浪?

嗯,我們來看一組數字,據6月14號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18年5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30359億,同比增長8.5%。這個數據乍一看,不低啊還可以,但是,有兩個點需要注意:

其一,它遠低於市場此前預期的9.6%,也低於上月的9.4%;

其二,它創下了自2003年5月以來最低的增速水平。吃瓜群眾們原本以為4月份的9.4%已經到低谷了,都期待著5月來一波小反彈,沒想到5月更低。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我們再倒回去看一下去年的數據,2017年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9.4%,創2006年2月以來新低。而2017年全年增長量為10.2%,創200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年增長新低.

消費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三架馬車”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國家也在不斷促進消費市場,按道理說吧,中國經濟在快速發展,大家工作的工作,做生意的做生意,錢是有的;而滿屏的“女人一生必須要有的十支口紅”、淘寶推薦“夏日必備清涼花裙子”、琳琅滿目的gucci gucci prada prada、喜茶喪茶各種網紅茶等等各方面的營銷,消費刺激也有了,天時地利人和,為什麼這股消費狂潮要落幕了呢?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看十年發展歷程就相對清晰了, 2008年時,劃重點,2008年 ,中國正在經歷金融危機,但是,中國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達22.7%,然而,在2011年,增速突然大跳水,然後一路下降到2017年的10.2%。而2011年,為什麼大家突然不買消費品了?他們都跑去買什麼了?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當然,業內人士們還是保持“非盲目”的樂觀: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業內人士一號1分鐘前

目前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由於統計口徑的原因,可能並不能反應居民消費的全部能力,特別是缺乏對服務消費的統計,這一定程度上造成數據的失真。

業內人士二號1分鐘前

目前,隨著人口素質的提高,居民們對醫療和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長,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信息技術服務的快速發展。互聯網用戶愈發習慣於影視、音樂、直播等在線內容的消費支出。這些都沒有統計在社會消費零售額中。

業內人士三號1分鐘前

5月是每年的傳統消費旺季,當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下降意味著我國消費結構已經出現了明顯變化,未計入統計的服務消費佔比越來越高,因此,這一數據並不意味著我國內需出現疲軟。

最後由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總結:“雖然反映需求的指標,比如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速度有所放緩,但綜合生產指標、效益指標、結構指標、民生指標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發展態勢在持續。”

總之意思就是,還有很多額外支出沒算鴨,數據統計方法也有一定的缺陷鴨,國內消費目前正在升級鴨,大家不用擔心鴨。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照這樣說情況還是相當樂觀的,那麼,近年來的新低,是不是因為這屆消費者不太ok?

來自佛屆的80、90後們,已經喪失消費興趣了嗎?之前的消費狂潮,都是表面的虛榮嗎?

“好累啊,壓力好大,都不敢隨便消費了。”

“生活已經磨平我的愛好了,不敢玩,還欠銀行幾百萬的債呢。”

“我是90後養生派,不喝飲料只喝溫水,平日愛好是宅,唯一的消費是去養髮館保養頭髮,畢竟生活太苦開始脫髮了。”

主要壓力來源是哪?

房子。

十年前一部《蝸居》,把房子問題赤裸裸地擺在大眾面前,十年後的今天,我們依然活在房子所帶來的焦慮之中。當整個社會都瀰漫著一股買房的氣息時,又有幾人能夠氣定神閒,安穩如山呢?就算你本人對房子沒有什麼渴望,也會被輿論壓力推著往前走,成為房奴,更成為了心理上的“房奴”,被生活的牢籠困住。

其實除了少數人群例如馬雲思聰這類人外,大多數朋友都不敢說自己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吧。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基層人民就不說了,還在為首付苦苦掙扎,而在一二線奮鬥著看起來風風光光有房有車資產上千萬的中產階級們,算是實現自由了嗎?非也,說是上千萬身家吧,先不談欠著銀行幾位數的貸款,這身家可基本上是房子的價值了,一個虛擬的數字,不賣房就無法兌現,這樣,他們手裡可支配的錢又有多少?拿什麼去消費?

我們來看一組讓人心情“沉重”的數據。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通貨膨脹持續進行中。

在水果店隨便買買就一百多,網紅店一杯飲料一塊蛋糕也上百,而當我們拿著一百塊去超市,才發現基本買不到什麼了。

反正呢,工資是沒怎麼見漲。還要交房租交水電費交話費交交交……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再回首那些年廣州中心地區7000多一平的房價。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三重夾擊下,現在的我們要怎麼買房?

今年4月,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樊綱曾在節目上提出“六個錢包買房”這麼一個說法,就是指男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加上女方的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一共12口人六個錢包,湊在一起可以去付房子首付。簡單點說,就是用所有的錢去買房。

辛辛苦苦這麼久,兩家人六個錢包湊一套房子的首付,把三代人的血都吸乾了,你說現代人的幸福感能有多高,還有啥心情買買買?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說到這就不免牽扯到一個很老的話題了,房價是咋漲起來的?幕後的推手是誰?

我們來看一波操作:

第一步,取消限購,到2014年年底,全國除了北上廣深以及三亞之外,其他41個城市全部取消限購;

第二步,2015年,樓市強心劑——330新政發佈,內容包括首套、第二套房公積金貸款最低首付下降,個人住房轉讓免徵營業稅的期限也由5年下調為2年;此外,央行更是連續五次降準降息,商業貸款利率降至近10年來最低值,自此,資金浪潮進入樓市;

然後第三步大招:去庫存。各大城市紛紛出手,從土地供應、住房信貸、稅收優惠補貼、購房落戶及市場監管等層面刺激樓市;

這時,一二線城市的庫存去得差不多了,於是第四步來了,棚改貨幣化,三四線樓市已被鎖定。

棚改,棚區改造房,是指棚戶區內即將被改造、拆遷的住房,是依法擁有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之前的拆遷後住戶安置,都是建造安置房,一房抵一房,貨幣化了之後,就是直接發錢,現金折算。兩者結合就叫棚改貨幣化安置。

2014年以來的這一波房價上漲,究其本質,就是通過貨幣寬鬆發了一波資金潮水,再配合去庫存以及棚改貨幣化政策,鼓勵居民舉債加槓桿買房。

老百姓可能真沒錢了:消費數據創15年新低,低於非典時期

到了現在2018年,一二線樓市收割完了之後呢,看到韭菜們在房價高壓下苦不堪言,政府開始關懷行動了,收緊貸款限制購房名額嚷著要去居民槓桿了。那地廠商們怎麼辦,國家經濟怎麼辦?不要緊,再推出棚改貨幣化政策,這次,輪到三四線城市已被緊緊鎖定。

2015-2017年,棚戶區改造目標是1800 萬套,在去庫存的刺激下,全部完成。2018-2020年又開出1500萬套的目標,目前正在如火如荼推進當中。

在房地產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5月,我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640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增速比1-4月提高1.6個百分點,商品房銷售額48778億元,同比增長11.8%,增速提高2.8個百分點。這說明房地產投資持續高增長,不負眾望地成為投資消費的中流砥柱。

房地產這廂是熱火朝天,而內需卻一蹶不振。社會消費這塊不行了,就需要房地產來拉動GDP,而越拉動房地產,內需就越不振,如此這般,就形成一個惡性循環。

說到底啊,在消費方面,最可靠的還是房地產啊,無論對國家經濟,還是個人,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