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中國舊時宅院外或街衢巷口建築的小石碑。因碑上刻石敢當字樣,故名之。作為民間驅邪、禳解方法之一。此風俗始盛於唐代。

石敢當立於街巷之中,特別是丁字路口等路衝處被稱為兇位的牆上。石碑上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的字,在碑額上還有獅首、虎首等淺浮雕。泰山石敢當習俗從內涵上體現的是“保平安,驅妖邪”,據考證來源自泰安市泰山區邱家店鎮前舊縣村,現已遍佈全國,遠播海外。傳播過程中逐漸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泰山石敢當”故事群,在中國民間廣為流傳。國務院公佈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泰山石敢當”習俗榜上有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關於石敢當的來歷,有很多不同的傳說。石敢當,又稱泰山“石敢當”的文字記載最早見於西漢史游的《急就章》:“師猛虎,石敢當,所不侵,龍未央”。元代陶宗儀《南村輟耕錄》中記載“今人家正門適當巷陌橋道之衝,則立一小石將軍,或植一小石碑,鐫其上曰石敢當,以厭禳之”。

石敢當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樣式,有淺浮雕的;有圓雕的;有的刻有八卦圖案;有的什麼裝飾也沒有,只刻有“石敢當”或“泰山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石敢當的用意從最初的壓不祥,辟邪發展到驅風、防水,辟邪,止煞、消災等多種功效。宋代出土的唐大曆五年(770年)的石敢當上刻有“石敢當,鎮百鬼,壓災殃,官吏福,百姓康,風教盛,禮樂昌。”文字,可以看出當時石敢當的作用。

明初姜準《岐海瑣談》:“人家正門及居四畔,適當巷陌、橋樑衝射,立一石刻將軍,半身埋之,或樹石刻‘泰山石敢當’字,為之壓禳。”

姜太公就是“泰山石敢當”。關於“泰山石敢當”究竟是怎麼來的,有好幾種說法。有的說是一塊石頭,還有的說是姓石名敢當。有一種說法是姜太公就是石敢當。傳說姜太公封神,封來封去,到最後不知道是因公而忘私,還是忙得糊塗了,竟然忘記了自己的名姓,最後只好自封為泰山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泰山石敢當是一種風水鎮物。也許大家常聽說宅第附近要有“石敢當”,或安置“水神反彈”,可以避邪化煞,很多人搞不懂為何放置此種東西。

設置“石敢當”是用來化煞。凡是宅第路衝、水衝,屋主為求平安,於是在道路旁或牆上置“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石敢當”的歷史相當久遠,相傳在黃帝時代,蚩尤登泰山而渺天下,女媧娘娘要制其暴,於是投下煉石,上面鐫刻“泰山石敢當”五個大字,蚩尤看了甚怒,要毀壞此石塊,卻不能損任何一角,只好悵然遁逃,黃帝見狀才四處設置“石敢當”。

其設立時,必須選擇冬至後的龍虎日(所謂龍虎日即如甲辰、丙辰等),先選長石雕刻,除夕夜再以生肉三斤祭拜,新年正寅時再豎立於位置上。

“石敢當”是避邪之物,但與氣流無關,因此如果建地曾為穢地,如垃圾場、醫院太平間、墓場等不潔之時,就可以用“石敢當”鎮壓,以抑穢避兇。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非物質文化遺產:石敢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