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今年上一年級了,該如何規劃她的小學生活,可以分享一下你的教育經驗嗎?

歲月靜好家人安康


我的孩子今年剛小升初完畢。回望他的小學生活,有很多經驗教訓,在此分享一下,供你參考。

小學1-3年級,我們對孩子採取的基本都是“無為而治”策略:知識點簡單,孩子考試分數基本都在98-100之間,這個階段作業也少,平時的作業孩子基本早早就能完成,寒暑假沒有作業。沒有報任何輔導班,孩子業餘的時間基本都是看電視和玩Ipad。

這種狀況之下,當孩子升入小學4年級以後,僅以成績而論,很快“原形畢露。猶記得第一次單元測驗孩子的語文分數:“70分”多一點,面對這個分數,我們有點慌了神。

接下來的一個階段,我們一改以往的“無為而治”,開始督促強化他的學習,尤其強化了他的語文閱讀環節,包括課內課外閱讀。升入5年級以後,我們在外為他報了語文、數學、外語輔導班,這個輔導班持續一年,前半學期成績提升比較顯著,後半學期效果一般。基於此,到了小學6年級,我們停止了他的輔導班,英語轉向在線一對一,語文由家長在家督促輔導,數學請家教針對其薄弱點重點強化夯實的方法。

經過一年多手忙腳亂式的“臨陣磨槍”和突擊,值得欣慰的是:孩子今年小升初,結果還算理想。

回望這個過程,我們的經驗教訓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第一、如果給小學6年劃分轉折點,我覺得可以這樣劃分:小學1-3年級,4-5年級,6年級。1-3年級知識點極其簡單,考點基本都是圍繞書本知識,極少課外拓展。而且,這個階段學校對期末測評也不是很重視,會有老師讓孩子提前練習考試卷子的情形,這樣一來,孩子考試成績基本都在98、99,家長、學校、孩子都皆大歡喜。家長不要被這種現象迷惑,提前規劃、未雨綢繆很重要。

第二、那麼,小學1-3年級規劃的重點應該在哪裡呢?我覺得家長需要把重點放在語文、英語的閱讀訓練上來,越到高年級,你會發現考試考核的閱讀理解比例越高。語文、英語看重的是長期積累的功夫,遠非短時間突擊所能“一蹴而就”。關於讀書,網上類似的書單很多,也可以參考同齡人的推薦。選擇書目的一個原則就是興趣原則,積少成多,不可過分急功就利。英語我建議上在線一對一英語,採用英文原版小學教材,日積月累,孩子的聽說讀寫能力都能夠“齊頭並進”。

第三、數學環節,如果孩子感興趣,可以接受,那麼我覺得可以上一個數學拓展班,在課本知識之外,讓孩子的數學思維得到及早拓展。小升初的考試,會有20%左右的拓展題。初中私立學校的面試,很多都涉及奧數,孩子沒經過拓展訓練很難拿高分。

第四、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良好的學習習慣包括認真、細心、不拖延,不偏科……這個家長開始階段會比較辛苦,需要盯著。

總之,我的經驗:小學1-3年級,或者說1-4年級,這個4年的時間家長和孩子不能無所作為,需要重視起來。我觀察到的很多學霸也正是贏在了這個時間段的有效利用上。

以上,供參考。


孫衛華


一年級是小學重要的一個階段,為什麼呢?因為啟蒙教育對孩子未來的學習起到了很深遠的影響,包括學習興趣、習慣、態度和方法等等等,特別學習習慣和興趣,我們在一年級的要特別注意,所以我們從以下 幾個方面一起交流一下:


1、良好的生活習慣

其實很多孩子初入小學一年級的都有一段很難適應的時間,為什麼?其實除了小學的課堂模式差異之外,更重要的是考驗孩子的習慣的時候到了,首先是上課的時間和一天的課時量是,幼兒園可能是孩子大部分的時間都在遊戲和主題活動中學習,中間有很多空隙的時間去調整,但是小學只有10分鐘的每節課的課間休息。其次就是一天的我們可能要上6到7節課,這樣的強度孩子沒有好的生活習慣是沒有辦法讓孩子堅持的。所以我們在孩子上學之前要訓練好的生活生活習慣:作息時間、就餐、做事的專一等等的習慣。


2、學習興趣的培養

一年級孩子們對於學習是好奇的,所以對於學習的渴望也是很高的,這個時候我們加以指導,培養興趣的起步是可以取得的很好的效果的,但是我們之前的很多家長有過這樣的一個教訓:一味的鼓勵和表揚,最後孩子的還是在三年級沒有承受得了學習的困苦,對學習興趣和成績都出現退步。其實我們現在來看孩子的鼓勵的確是不可少的,一定要準確的時間及時給孩子表揚;但是我們也要從小引導孩子的正確的認識,學習是是一件的很苦很累,但是又是自己不得不去的堅持的一件事情。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看到千米的教訓,其實孩子很多時候,或許被我們的成人的方式所欺騙了,對於學習的本質他們不瞭解,甚至被父母美化,但是真正到了考驗他們的時候他們就堅持不了了。所以我們在日常的一點一滴中去慢慢引導孩子的興趣和學習的正確的認識才是可靠的。


在學習方法和習慣方面要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1、認真聽課的習慣。

在學校的學習中,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課堂的理解和消化,雖然有些問題回到家可以請教父母,但是效果不能和上課比較。所以課堂在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難以控制,特別是剛入學時候坐立都不安,所以要抓好認真聽課學習的基本保障。


2、記筆記的習慣。

很多問題方法可能一時理解不了,或許一時又忘記,那麼筆記可以幫助我們再次回憶和複習相關內容,所以在學習一定要從開始養成認真寫筆記的習慣,正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一點只要低年級打好了習慣,到了高年級就不用擔心了。


3、作業的書寫習慣。

作業不僅要學會正確的知識和方法,也是鍛鍊孩子書寫的一個重要方面,所以低年級是書寫培養的一個重要基礎階段,不僅要看寫字是否端正,還要握筆、坐姿距離等等書寫習慣,這些都有可能影響造成不好的方面,比如握筆不對,那麼書寫可能不端正,速度提不上去就會影響很多方面,比如作業效率,記筆記的速度等等。


4、提問的習慣。

很多學習上的問題要及時消化,如果遇到問題不管是什麼科目,要學會抓住合適的機會提出,請教老師解答,或和老師同學一起探索。這不僅解決了問題,也鍛鍊了孩子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答的全方面的過程,這是中高年級一個非常重要的習慣。


5、表達自己見解的習慣。

我們在孩子的小學啟蒙階段,和要在生活中給孩子表達自己看法的機會,因為在學習上我們回答問題就是孩子在表達自己觀點看法,這有利於孩子hh的進一步學習,我們看到班級中有些孩子不管是知道,還是不知道在上課時都很少發表看法,這樣是非常不好的,因為在回答問題中,我們不僅是自我思考的過程,也有可能找出錯誤,給老師反饋會得到進一步的指導,更是與大家一起交流學習。


6、合作協作學習的習慣。

我們的教育在不斷改革,現在教育中也在強調孩子們合作交流學習,這樣既有利於孩子們之間的交流,也可以互相幫助,特別是合作處理問題的習慣思維,因為未來面對社會始終要面對工作上的團隊協作,所以小學中我們要鼓勵孩子與大家一起合作交流,互相傳授方法,也可以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總之綜合上面所說,一年級是學習習慣打造重要時期,我們注意孩子一些的細節問題,及時發現及時解決,不要等到變成大問題,或者到了中高年級再去解決就很難了。


思維數學小課堂


我是一位語文老師,孩子馬上上大學三年級。說起育兒,雖然說不上經驗,不過還是有些自己的想法,希望能對大家有幫助。

1、加強"聽、說、讀、寫"等基礎技能的訓練

從孩子剛剛會說話開始,確切地說是出生後不久,我就很注意與孩子的交流,與他說話,教他觀察,給孩子背兒歌,背古詩,唱歌給他聽。也許他是不能聽懂,但是語言對孩子的反應力,以及對語言的敏銳感知能力,說話能力的影響不容小覷。

低年級教孩子把話說完整,說明白。

和孩子一起讀書,要不唱讀,不指讀,背古詩,看繪本,看動畫片。

把字寫規範,把句子寫通順,寫不同類型的句子。

中年級要求孩子寫鋼筆字,在書寫工整的基礎上把字寫漂亮。注意讓孩子讀童話、名人故事等書籍,在閱讀中積累語言,概括主要內容。

高年級時要引導孩子讀名著,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文章中心,感受人物形象!

2、注意"字、詞、句、段、篇"等基礎知識的鞏固

低年級在遊戲中讓孩子認識拼音和漢字,在生活中所有出現漢字的地方教孩子識字,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詞語說話,讀整段的文字,並試著問孩子一些問題讓孩子回答,讀故事,和孩子一起看故事書,看完後與孩子交流交流。

中年級結合課本對拼音和漢字進行鞏固,繼續注意朗讀和閱讀的訓練。

高年級主要是在孩子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大量的有效的課外閱讀。


3、注重孩子思想品格的培養

品性比學習更重要。孩子整個成長階段,我們都要注意孩子品性的培養:

誠實守信、善良謙虛、做事專注、樂於助人、堅強勇敢、認真仔細、為人謙和、愛護環境、尊老愛幼……這一系列的品性都需要我們不遺餘力地培養。

4、獨立生活的能力

從小,我們就要培養孩子能生活、會生活。

低年級要會收拾自己的房間和書包,學會掃地;中年級要學習做簡單的飯菜,整理房間,洗 簡單的衣物;高年級要學習待人接物,學習自己做飯,洗衣服。

5、培養和發展孩子興趣與愛好

小學生的可塑性很強,作為家長要關注孩子對什麼感興趣,儘可能地培養孩子一兩方面的興趣,然後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報個興趣與特長班。

我們不一定要讓孩子成為什麼家,但我們很有必要趁著孩子年齡小的時候發展興趣愛好,讓他長大後有自己的一些能力。

我兒子差不多從四年級學書法,後來初中時過了九級,這就是一項終身受用的能力。

6、陪孩子體育鍛煉,增強孩子體能

要想孩子身體好,就要教會孩子體育鍛煉,我們可以根據孩子喜好,教孩子打球(乒乓球,羽毛球、籃球……)、游泳、滑冰、爬山、騎車等。孩子的身體好了,同時也交到了許多朋友。

7、社會交際的能力

教會孩子與人禮貌相處,大方地與人交流,正確地表達自己的需求,注意與人說話的方式、態度。

孩子在小學階段的成長十分重要,家長要花時間陪伴,花精力培養,用愛心、耐心澆灌這幼小的花苗,讓他以後能開出鮮豔的花朵。


我是語文教育楊柳依依,關注語文教育,關注孩子健康成長!


語文教育楊柳依依


專職輔導一年級,常年跟小學生/學生家長打交道。


在我所接觸到的孩子中,

既有學習能力強、學習動力足,不需要爹媽操心的省心娃;

也有三天兩頭被老師投訴、一做作業雞飛狗跳,折騰得父母懷疑人生的調皮娃;

還有想學就學,不想學就不學,分數、排名、鼓勵、批評都沒有什麼效果的佛系娃。


這些娃當然不是一出生就是這樣的,我在和家長的大量溝通中,發現了以下這些問題: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是否合理?


我見過零基礎孩子期中考不理想,家長劈頭就是一句:“為什麼考得這麼差?”一個入學前不會寫字不能算數理解能力偏弱的孩子,家長卻期望他考試時能有出眾表現,一點也不現實好嗎!

也見過與我耐心溝通的家長,告知我孩子在哪些方面比較薄弱和欠缺,希望我能在哪些方面給予幫助,發現問題及時告知他們。


第一種家庭的孩子,壓力全在孩子身上;第二種家庭的孩子,有父母和老師為之護航,最後的結果肯定不一樣。


家長和孩子的角色是否清晰?

在這裡,我不得不吐槽一下,大部分家長對孩子上學這件事,過於包辦了。書包是大人整理、課程表是大人記住、作業靠大人傳達、學習靠大人輔導。



家長做得越多,孩子學習的主動性越弱。


我帶的學生中,好多在家作業都是老大難,父母抱怨要隨問隨答、不陪不做。送過來輔導後,反而很快就學會自己規劃作業、自己讀題、自己思考。說白了,沒人依賴只好靠自己了。


孩子剛上一年級,家長可以適當給予幫助,但要漸漸學會放手,不然孩子永遠都長不大。


理解孩子在學校生活、學習的難處

這些很多班級都超員,普遍都是四五十人的大班;再加上學校出於安全方面的考慮,大大限制了孩子的戶外活動,孩子只能在教室裡互動。這樣人擠人的社交環境、學習環境,體驗感並不好。


如果放學後還是一味要求孩子寫作業,上輔導班,那麼孩子的生活基本沒什麼樂趣。

一定要合理安排孩子的課餘時間,該運動得運動,該玩還是得玩,不要讓孩子變成學習的機器。


我所帶的學霸娃,基本都是早早寫完作業,然後就是各種玩;寫作業寫到很晚的,成績反而不好。


當然,題主能這麼早就想到規劃孩子的小學生活,說明目光還是比較長遠的:)相信孩子入學後一切都會比較順利。


我是小謝老師,專職輔導一年級,不定時分享幼小銜接、一年級階段乾貨內容,歡迎關注:)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其實無所謂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從我經驗來看,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在前一個暑假完成一個學年課程的預習,不需要太深入,只要把課本上的習題都過一遍就可以了,這樣孩子在新學年正式開始的時候就能很容易跟上節奏,取得較好的成績,在學習中享受到成就感。然後在新的學年,因為學有餘力,就可以根據情況考慮是加深學習深度,還是進行興趣拓展,轉圜餘地都比較大。所以,新學年的規劃其實在前一個假期就已經開始了。


想孵出天鵝的豬爹


開始上學了,恭喜,孩子已經進入了人生的新階段,一生的基礎都在這裡構築了。

家長不要把眼光侷限在小學,至少要看到初中、高中。

可以說小學是整個教育階段最輕鬆的一段時光了,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倏然而逝,還要面對中考和高考,每一個坎都是“生死攸關”。

從整個階段來看,小學就更加費思量了。

一、小學一、二年級,抓語感,認字與對語言的體驗上下功夫。

這方面要多利用遊戲、互動,家長積極參與進去,在朗讀、寫字方面下功夫。這方面的正向循環非常容易建立,最終的目的就是讓孩子喜歡文字。

如果孩子的數學認知方面有困難,家長要親力親為,可以說是手把手把教,至少要跟得上。

二、三、四、五年級儘量加大閱讀

這時候識字量已經可以支撐孩子進行大量閱讀了,這時,一定要讓孩子多讀書、讀好書,除了老師推薦的必讀書要完成之外,一定要讓孩子再多讀一些課外書。

讀的同時,引導孩子去體會文章中的情感,讓孩子知道文字是來表情達意的,並儘量讓孩子在寫作文的時候,多練習。

有了語文的基礎,理解力不成問題,其他科目學習起來應該不會吃力。

這個階段,對於數學思維的培養也是相當關鍵。數學思維與語文思維是不同的,對於同一個現象、事物,家長可以引導孩子用不同的表達方式來描述,練習得多了,自然會見到成效。

三、六年級的衝刺

雖然有公辦直升,但一些“名校”還是要衝擊一下的。這個階段是非常苦的,一定要和孩子共同面對,互相鼓勵,這個階段也是培養孩子堅韌性格的好時期。

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和孩子共同討論一下完成進度,並共同完成,讓孩子學會有計劃有步驟地向目標前進,這就是收穫。

還有其他特別細節的地方,就不說了。


孩子上初中


小學階段既是第一個義務教育階段,也是所有教育階段中最長的一個,所以如何規劃孩子的小學階段,確實是最有意義並且最具難度的。

小學六年,可以分為三個年段。一二年級為低年段,三四年級為中年段,五六年級為高年段。在這六年中,孩子會從一個生活不能自理的小娃娃,成長為自主自立的翩翩少年,變化之大,沒有親自見證的人是想像不到的。

這麼大的時間跨度,讓我們小學階段只有一個目標肯定不行,所以科學的看,三個年段應該有不同的目標,加上三個年段側重點不盡相同,這不同的目標又有許多維度。想把這事說細了,說明白了,估計我教育學博士都能畢業三五回了。

簡言之吧:

1.低年段培養學習習慣、行為習慣、生活習慣。讓一切都能有規律的,有規則可循的,自然的變成孩子生活甚至身體的一部分。例子:幾點起床,吃飯的量、出門的時間,每週值日的時候提前多少到班,每堂上課前準備好書本、下課去洗手間、放學回家先寫作業後遊戲,吃完飯和家長聊聊天、完事看看書……這不是教條,這是規律,是習慣。

2.中年段培養書寫技巧、閱讀習慣、思維品質:低年級寫不好字,可能是孩子不會觀察或者小肌肉群發育不完全,但是中年段孩子各方面條件都具備了,書寫就可以提高了,而書寫在以後的學習尤其是考試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閱讀和思維品質更不用說,不會閱讀=不會學習,讀得越多,後勁越足,思維品質決定孩子學習的深度,從這個時候開始培養,一點都不早。

3.高年段培養感恩之心、與人交往:這個時候孩子第一個叛逆期到了,自我意識達到第一個巔峰,此時的變化,很多時候決定他以後是個受歡迎的人還是個招人煩的人,遇到矛盾不逞能鬥狠、被人激怒不失去理智、與人相處多為他人考慮……

其實要寫還能寫老多了,但我寫不動了,這三個年段的目標也只是側重點,其實潛移默化都要貫穿始終……


千卉小朋友


家長管的越少,孩子會的越多。該教的老師都會教,家長只要做到,在孩子不能解決問題,需要幫助的時候,幫助一把就可以了。那種收拾書包,是否有作業漏做啥的事情,請留給孩子自己做。還有一點,多給孩子點自由的時間。每天起碼一小時。你可以出去玩,可以滑滑梯,可以看電視,可以找小夥伴,可以和我們去逛超市。不要回家作業做到睡覺。


紅唇獵豔


一年級是一個新的開始,是一個展望未來的平臺,同時也是一個培養習慣的開始。

但是也不能忘記自己孩子的素質教育,這是其一。素質教育包括餐桌禮儀,交往禮儀,課堂禮儀一些最基本的禮貌禮儀,這時候培養恰到好處。餐桌禮儀很重要,其次是課堂禮儀,兩者一個在平常生活中,一個在學校中,都是基本禮儀之一。如果不培養,那就是家教的問題。孩子的禮儀處處展現大人的風度,也許有些人不在意,那是關於你孩子的未來處事世道,不在意可能害了其一生。

還有就是品行。一年級的孩子什麼都不懂,還是一張白紙,家長要提防髒水潑上,也要不斷的去畫上美好的色彩。教會他怎麼去和同學相處融洽,不撒謊,不頂撞長輩之類的。在家裡,不能讓孩子只學習吃飯睡覺玩,如果只有這些,那麼真的做家長就很失敗。要教會他做家務:基本的擦地,擦桌子,疊被子,有時候整理自己的書桌,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能什麼都不會吧?還要注意到孩子的同學是什麼樣的,我們雖然不歧視任何一個同學,但要預防那些品行不好,家教嚴重缺乏的同學,如果接觸時間久了,孩子也許會問:“他不做,我為什麼要做家務?他撒謊,為什麼我不能?”之類的話,會和家長敵對,所以必須遠離,打消孩子的這種念頭。

第三就是教育了。一年級課程很簡單,家長要緊跟著孩子學習,孩子可能不會很適應小學教學方式,但也沒有什麼大問題。關鍵是預習,必須比老師講的預習多得多,學的多,才會的多,才不會落下。可能暑假放假,很多人都會選擇出遊,沒問題,但要保證孩子的作業和預習是否保質保量的完成。一些後來高年級他不會的題,不要告訴直接答案,要引導孩子思考,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越來越懶不帶要思考的懶人。或許你教不來,給孩子留個任務,問老師,問老師總比問我們強,而且多問有利於自己的學習的提高。

新中國的好學生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所以要培養孩子的體育和藝術。給孩子報班上他喜歡的運動課,什麼都可以,只要和體育有關。藝術課可以學習鋼琴,小提琴,跳舞,街舞,等等,畢竟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的孩子未來可以沒有障礙的考上大學,學習體育和藝術可以為自己的未來另尋出路。

新學期,新氣象,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Aaronlen


看了幾個回覆的,覺得沒必要那麼多!教育改革你家孩子一年級可能到中考時候都是分學校了而不是考了就是中考都可能取消了。所以最主要是在好學區就是說那個初中,高中好就進入哪個學校招生範圍的學區!!!高考時候可能變化更多,語數外學好其他的看當時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