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知道大中產階級是怎樣一個生活狀態麼?

此前,一篇《中產標準最新出爐,你達標了嗎》的文章,刷遍了朋友圈,不少人為了擠進這個階層,拼了命的在工作,然而你知道麼,關於中產階級也是分層級的。

廣義中產階級,又叫小中產階級,以剛畢業沒多久的學生、互聯網一線員工、租住在四環內的人群為主。

有人說他們是中產階級無疑,因為他們熟諳各種中產生活方式,早晨要吃牛油果和三明治,中午要喝Starbucks,每年要出國旅行,可以說是典型的中產了;也有人並不認為他們屬於中產階級,因為他們缺少中產最重要的身份證明,也就是房子,只有寫《中產從此難續租》這種的文章需要廣泛籠絡群眾的時候才想起他們,所以廣義中產階級又被叫做薛定諤的中產階級。

而小中產這種不談房子就無法辨別是否屬於中產的特徵,又被稱為“小中產測不準定理”。

狹義中產階級,又叫大中產階級,以30歲左右的中產階級男性為主,公司中層,擁有家庭,二胎居多。

想知道大中產階級是怎樣一個生活狀態麼?

狹義中產階級從不需要中產階級的身份認同,中產這個詞是他們幸福的枷鎖,小中產以被稱為中產為畢生夢想,大中產討厭聽到中產這個詞,他們更想聽到的是,上流啊高端啊精英啊之類的詞彙。

那麼怎樣才是大中產階級?他們的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服飾

1 相比包袋和鞋履,消費奢侈品品牌的衣服是更加“中產”的表現。購買當季新品和上一季打折品的比例約為2:8。

2 會買一萬多一套的品牌西裝,主要是因為新推出的水洗系列非常方便。

3 看不懂洗水標的阿姨,是不能聘用的。

4 即使是一件完全看不到 logo 的純白 T 恤衫也必須是有品牌的,早已深諳合身剪裁的奇妙。

5 買襪子也要看品牌的,絕對不可能是三組一套的那種。

6 兩地時是男士腕錶的標配,女士沒有一塊月相錶也是說不過去的。

7 也買商業品牌香水,但其實更喜歡沙龍香水。沙龍香水品牌都很難發音,比如 Atelier Cologne,Serge Lutens 和 Clive Christian。

想知道大中產階級是怎樣一個生活狀態麼?

1 很多美食愛好者對各種香草的香氣特點,以及利於激發出何種食材的味道瞭然於胸。

2 吃到白松露時還是會忍不住熱淚盈眶。

3 假裝很喜歡俄羅斯魚子醬,但其實覺得又鹹又腥。一直耿耿於懷,會有意培養自己小孩吃魚子醬的習慣。

4堅持無麩質飲食,即便並不麩質過敏。

5 廚房的儲物櫃裡一定要有裸麥粉、小麥胚芽、鷹嘴豆、亞麻仁籽。

6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只吃有機食品,經常抱怨為什麼國內沒有 whole foods。如果在野外不小心被野獸吞噬,野獸也會很開心吃了一頓有機餐,畢竟他們連衣服都恨不得是有機的。

想知道大中產階級是怎樣一個生活狀態麼?

娛樂

1 至少參加了一個跟自己愛好相關的俱樂部,需要交會費的那種。

2 會在家看 Discovery 的紀錄片,並強制要求孩子也一起。

3 不看國產電視劇,至少聲稱不看國產電視劇。

4 喜歡網球,至少聲稱喜歡網球,也去過四大滿貫比賽現場。對網球明星有特別的好感,「奶牛」和「納豆」是經常掛在嘴邊的人名。

5 會推薦朋友去詩巴丹潛水和太浩湖滑雪。

6瞭解世界各大博物館和美術館的經典藏品,家中有各館發售的環保袋和筆。

7 常去劇院,少去電影院,因為看電影無法由衷地與演員互動,表達讚美。

8 對於親臨拍賣會現場有著謎之執著,雖然從來沒有買過什麼。

想知道大中產階級是怎樣一個生活狀態麼?

自我提升

1 在五星級酒店的健身房長年持有健身卡。

2 或者與某二線明星共用同一名私教,私教水平不明,因為幾乎不去。

3 就算30歲依然會戴隱適美來正畸,哪怕牙齒外觀並無大礙。

4 會每三年定期更新自己的潛水資格證。

5 會自己錄 Podcast,與朋友閒聊數學、藝術、某種理論和最近的人生感悟。哪怕聽眾數量是個位數。

6 會注意書單上經典大部頭著作和暢銷書保持各一半,雖然讀完的幾乎沒有。

7 越來越不介意閱讀 DM 雜誌,因為商品導購信息更明確直接。

8 在考慮學習橋牌,雖然並未看過幾次橋牌比賽。

9 開始刻意練習寫作、油畫、譜曲等藝術門類,主要是為了自己能給世界隨便留下些什麼東西。

10 會花五位數價錢上禪修、辟穀等精神提升課,大部分的體驗者會聲稱他們獲得了內心的寧靜,這其中90%的人在撒謊。

想知道大中產階級是怎樣一個生活狀態麼?

社交

1 有嚴格的表情管理意識,大笑時也不會露出超過八顆牙齒。

2 女性一般能一眼識別出對方最近是否臉上又動了手腳,並熱衷於分享靠譜的微整形醫生。

3 能用法語念出法國奢侈品牌,但發音各異。

4 男性關心環保議題,熱衷於在冷氣全開的房間裡談論北極熊的滅絕危機。

5 都喜歡聊自己小區的房價,心情不好的時候尤其喜歡,一聊就開心了。坐擁房產是他們最大的信心來源。

6 會花錢上清華的週末老總班或北大的 EMBA,主要是為了社交。

7 關注企業家動向,創投圈一半的人都叫得上名字。

8 對各種難買的錶款如數家珍,但就算在歐洲小鎮看到了稀有款,也未必捨得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