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人們一般喜歡談階級是資產階級、中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而我們大多數人喜歡以“中產階級”自居,這批人錢不多,但是夠用;住不上別墅,但是住得起商品房;談不了自由,但是能夠談放縱!

我今天要講的是:中產階級是不存在的。


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中產階級只是有盈餘的無產階級而已。這也是資產階級收割得的方式之一。近些年的“消費陷阱”也正是為了中產階級準備的,比如為什麼要買5塊一斤的大米,因為你逼格比無產階級高,所以你要吃高大上的貴大米。我們一起來梳理一下:

一、剝離解釋之後的中產階級:

百度詞條:中產階級(或中產階層),是指人們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得到滿足,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階級(或階層);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中產階級主要由“中產家庭”組成。

從解釋,我們可以看到。中產階級直接了當的理解,就是有一部分收入,可以追求一些感情,但是又不能追求自由的一幫人。可以吃飽,但是又不能隨心所欲吃好的一群人。現在我們拋除一切統治因素,來看看資產和無產:


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1、資產:資產指的東西絕對不是錢,因為錢只是紙,這是政府信用度的證明。如果政府無止境發錢,則錢會貶值。資產指的是價值,而不是金錢的數額,資產是不會。比如你有100噸黃金,這是價值,無論紙幣如何通貨緊縮或者膨脹,其100噸的價值依然存在。當然,在我國是沒有資產階級的,因為所有資產都在國家。這也許就是另一種理解的共產主義。

2、無產:無產其實就是沒有有價值的東西,只能依靠體力和勞力來賺取生活必須。因為,所有有價值的東西都集中在資產階級手上。

理解到這裡,我們再來看中產。中產是無產中的佼佼者,他們可以通過勞力勞動,通過一些高收入的工作來讓自己有更多生活物資。中產相對無產來說,是多了錢,而錢並不屬於資產。因此,本質上來說,中產和無產是沒有區別的。


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二、剝削套路

只要人在勞動能夠產生剩餘價值,就能得到發展。資產階級是少數人,他們擁有資源。他們需要做的永遠都是剝削無產階級的剩餘價值。比如一個普通人,勞動一個月換來了30斤米的工資,但是他其實創造了50斤米的價值,這20斤,就屬於資產階級的剝削。

我們這樣理解,普通人是工作一個月賺來了50斤米,領取了30斤米,而中產階級是勞動一個月賺來了100斤米,領取了60斤。但是普通人一個月必須吃30斤米,所以普通人無法深度剝削。而中產階級每個月領取了60斤米,除了自己吃以外,還剩下了30斤。那剩餘的30斤,也就需要另一種剝削方式。


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首先,要給你安一個名稱作為區分。這樣就誕生了“中產階級”!

接下來的工作就是要將你額外的30斤米再奪取回來一部分,這樣就能實現最大限度的剝削。比如,普通人買牙膏,是1斤米換一隻。這一下就產生了另外一種套路,打出廣告語:中產階級的人,週末能跟屌絲一樣,用一斤米的牙膏,必須要刷兩斤米的牙膏,這才是中產階級的身份象徵!然後,所謂“中產階級”的人群,就開始覺得自己不是普通屌絲,自然就開始選擇了2斤米的牙膏。但是這個牙膏依然是一斤米的價值,只是多了一些宣傳,就成為了收割的一種方式。

當然除了物價高端化剝削,還有一種就是精神剝削。你又不是屌絲,為什麼不去旅遊呢?好,這下本來不收錢的自然景觀,可以收錢了。本來免費觀看的動物,現在要觀看了。甚至是,如果他真的愛你,就要送你一顆鑽石戒指,但是愛和鑽石有什麼聯繫?這就是硬生生的創造消費而產生的收割!


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首先剝削勞動價值,然後再剝削剩餘價值。這就是剝削套路!

三、“消費陷阱”到底應該怎麼去理解

我曾經也陷入過追求高消費的陷阱。畢竟身邊不斷提醒著我:月薪過萬的人,怎麼能沒有車?月薪過萬的人,下館子怎麼能去路邊攤?月薪過萬的人,手機怎麼可以用3000以下的?月薪過萬的人,一年沒兩次旅遊怎麼行?

這就是我們生活中的認知型消費陷阱,我們總覺得需要和我們這個身份匹配什麼東西。甚至是匹配什麼行為,打高爾夫一次,基本上可以建一個籃球場。但就是覺得高爾夫更加有逼格,而籃球,是窮人玩的東西。

我在夜總會遇到過很多年輕漂亮的小姑娘,他們本身都是一些單純質樸的女孩。但也是深受消費陷阱所害的一群人,消費軟文告訴他,口紅要有多少種才是個好女孩,包包不背LV就是對不起自己,男人不為了自己花錢就是不愛自己。讓他們在這種虛無的消費中忘記了自己本身的經濟實力。最後,再無法支撐的時候,無奈只能走上這條不歸路!夜總會的女孩子,消費一定比一個小公司的女老闆更加高端和廣泛。


被誕生的“中產階級”,讓太多人迷失了對價值的追求!

我今天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在疫情中,看到太多人面臨破產,入不敷出。但是追根溯源,就是因為中了消費陷阱。有時候,所謂物質的享受,我們其實是“被迫享受”,在家自己煎牛排和去高檔西餐廳吃一頓牛排,在果腹的問題上,其實都是一樣,只是消費軟文讓我們覺得,牛排如果不去西餐廳吃,和吃水煮牛肉有什麼區別?但是,我只想告訴你,水煮牛肉和牛排,真的沒有太大區別!新時代的小年輕,一定要問問自己的內心,要的是什麼,任何人主動引導你做事,都是為了他個人好,包括你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