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滴流過濾踩到的坑與總結

滴流式過濾是個集成的過濾器,它將物理過濾與生物過濾合在一個過濾槽中,在此過濾槽中分成幾層,(具體層數可以根據需要增減)過濾槽的上層為物理過濾室,主要放置有過濾棉、生化棉,下面幾層分別放置生化球、藤棉、玻璃環、石英球、細菌屋等各種濾材。當水流通過時會增加與空氣的接觸面從而增加容氧量,為好氧性細菌提供最理想的生存環境。

關於滴流過濾踩到的坑與總結

滴流過濾雖然有著佔用魚缸上部空間、影響美觀、聲音較大等缺點,但是在相同體積下它的物理生化過濾效率高於其他任何過濾形式,因此受到很多玩家的青睞,曾有老司機說過:各種過濾都是浮雲,只有滴濾才是終極過濾!DIY滴流過濾是很多金魚玩家的標配,但其中也存在不少誤區,以下就來分析一下。

誤區1:盲目決定滴濾系統規模,劍走偏鋒。表現為濾箱很豐滿,不是“聯排別墅”就是“高樓大廈”,而濾材很骨感,毫無依據的在濾箱裡或多或少地堆砌濾材。實際上硝化細菌的活性遠比數量更重要,硝化細菌活性受到水泵流量的影響,建議水泵流量達到每小時水體的5倍以上最少。硝化細菌是異養細菌,其繁殖需要氨鹽,而每天餵食固定,其能得到的氨也固定,也就是說硝化細菌繁殖並不是空間越大,繁殖越多,而是受到餵食的限制。因此盲目的大過濾毫無意義。

關於滴流過濾踩到的坑與總結

建議:體積在總水體百分之十到二十就可以。根據濾材的體積決定濾箱的規模。

誤區2:水流量與滴流量不匹配,認為滴濾的過程就是水滴在濾材上流走的過程。表現為水泵送來水流量低於滴流的流量,水流只在濾箱的局部區域毫無停留地流入下層,造成不是所有濾材表面都參與工作,水流也不是“緩慢”地流過濾材而是找捷徑穿越,不能與硝化細菌有效的“親密接觸”,無法實現生化過濾。事實上這樣的系統裡也培養不出硝化細菌。

關於滴流過濾踩到的坑與總結

建議:合理的水泵流量與滴流量之比為1.1:1。先用最大流量使濾箱中的濾材完全浸潤在水中後,再用閥門調節水泵流量,使流入與滴出的水流量比為1:1(進出平衡)或稍有溢流。這樣硝化細菌才能在充分浸潤的濾材上生長,水流也有足夠的時間流過所有濾材表面而被生化過濾。

誤區3:單個濾箱沒有溢流板和溢流通道,只在濾箱底部打孔後羅列起來。表現為不能充分利用濾箱的空間擺放濾材,無法將滴濾系統的水流調校到最有效狀態。

關於滴流過濾踩到的坑與總結

建議:參照正牌的滴濾箱,設置溢流板和溢流通道。濾材可添加至溢流板的高度。最大限度裝滿濾材後,高效的滴濾水流應該是:第一層( 物理過濾)的水全部滴入第二層(生化過濾)併產生少量溢流,第二層流過濾材的水連同少量 溢流滴入第三層,同時也產生少量溢流。流過第三層濾材的水和少量溢流滴入第四層,允許少量溢流的目的是保證水體在每層濾箱裡獲得最長的過濾途徑

誤區4:濾箱滴流孔沒有經過流量計算或者實驗來確定孔徑與數量,也沒統一化一,僅僅為打孔而打孔。表現為各級濾箱的滴流速度不一樣,會在某幾個濾箱出現“誤區2”的現象,導致滴流系統功效低下或者失效。

關於滴流過濾踩到的坑與總結

建議:各級濾箱的滴流孔,務必要根據設計流量確定孔徑與數量 ,並做到佈局、數量、大小一致,這是DIY滴濾系統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進而才能調試出一套流入/滴出平衡的滴濾系統。

誤區5:替代物作為濾箱,濾箱與濾箱緊密相連。表現為滴流空間沒有空氣流通。 硝化細菌需要充足的氧氣,每級過濾都要消耗水裡的氧氣, 上級的水流滴入下級時不能與新鮮空氣接觸,得不到補充氧氣的機會,下級過濾可能就處在缺氧狀態而無法進行生化過濾。這種狀態就完全失去了滴流的意義,特別是那種摩天大樓似的多級滴濾系統。

建議:給密閉的濾箱適當開點通風孔。滴濾系統的關鍵就在於利用滴濺方式擴大水與空氣的接觸,增加溶氧量以滿足硝化細菌需要的大量氧氣,並保持水體有足夠的含氧量。

誤區6:缺乏硝化細菌常識。表現為透明的滴濾箱放在光亮處。硝化細菌嗜氧厭光,光亮會抑制硝化細菌生長,從而難以建立高效硝化系統。

建議:給透明濾箱遮光,放黑暗隱蔽處。還有些極具個性的誤區就不在這裡羅列了。有些貌似強大的滴濾系統,因為沾上了這些誤區,實際只是一個物理過濾系統或者是個效率低下的生化過濾系統。

總之滴濾系統不是用來觀賞的,也不是用來把玩的,它是水族的重要設備,是要按它的原理來製作、應用的。滴濾系統要能夠提供強大的物理生化過濾作用才是硬道理。(資料來源於公眾平臺魚友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