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不知幹什麼到知道怎麼幹

青海新聞網訊 扶貧既要富口袋,更要富腦袋。讓貧困群眾從過去的沒錢也沒想法,不知幹什麼,到未來的因為沒錢所以要有想法,並且知道怎麼幹,這個過程的轉變意味著觀念的轉型升級,也關乎著是否能夠從根子裡真正實現脫貧。

要想富腦袋,必須要扶智。“扶智”就是扶知識、扶技術、扶思路,只有不斷強化人才支撐,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牧區,在貧困地區的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只有打造更多、更強的扶貧人才隊伍,才能真正幫助和指導貧困群眾提升脫貧致富的綜合素質。

要想“扶智”,人才培養和輸送至關重要。

只有狠抓貧困地區各級領導班子建設,通過抓班子帶隊伍、選幹部育人才、強基層增活力,探索黨建扶貧的有效途徑,才能為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只有狠抓扶貧一線幹部人才培養,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和扶貧工作隊的強大力量,並靈活採取專家團隊把脈、技術人員指導、致富能人幫帶等多種形式,才能大力培養鄉村本土人才,最終實現自我發展。

不久前,網上發佈了這樣一則新聞:北京市援派幹部人才力度持續加大。早在今年5月,已實現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縣級以上政府北京援青幹部協管扶貧工作的全覆蓋。截至2018年8月,共有800餘名幹部人才到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河北、河南、湖北等支援幫扶地區開展扶貧協作工作。

我們說,如此的人才覆蓋,對貧困地區而言,就意味著更多、更新的思路與觀念的引進,意味著更長遠、更廣闊的視野與交流的滲入,意味著更科學、更便捷的發展道路的延伸與拓展。

如今,在“走出去”和“引進來”的人才互動交流中,來自全國各地的援青幫扶不僅為青海提供了直接的人才和智力支持,還為青海打造了一支又一支專業型的精英化人才隊伍,為脫貧攻堅工作注入了強大的人才“能量”。

基於此,貧困群眾的觀念轉變了,思路開闊了,掌握了更多的勞動技能,自然知道該怎麼幹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