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職媽媽4年,我都經歷了什麼

-1-

今天是8月的最後一天,女兒田小歪一大早去學校報到,正式開始初中生活。兒子田小乖也被送進了幼兒園,正式開始他的幼兒園生活。

買菜歸來,與人閒聊的大媽跟我打招呼,跟旁邊的人介紹我:“名牌”大學畢業的,可憐的在家帶孩子。

她說名牌,不過因她兒子與我同一所大學畢業。同樣的大學,同樣的專業,她兒子事業有成,是她眼裡的驕傲,我卻變成一個在家帶娃煮飯的“保姆”,成了她眼裡“可憐”的人。

這個月,我剛好做全職媽媽滿4年。

4年前,我所在的雜誌社頻臨倒閉,欠印廠的錢款未結清,工資拖欠多日。傳統媒體在互聯網的衝擊下節節潰敗,雜誌社倒閉的新聞早已不新鮮,心思活的,紛紛轉行,像我們這般不懂變通的,最終被拍在沙灘上。

懷孕7個多月的我失業了,被迫成為全職媽媽。

初懷老二時,有經驗的二寶媽跟我說生孩子後一定別辭職,沒有老人幫忙就請保姆。一旦辭了職想重回職場,難度太大。

不想一語成讖,做了全職媽媽的我想再回職場,真是很難。

-2-

我懷孕5個月的時候,蔣同學被調去深圳。國慶節他回來,想陪著我生產,一直等到預產期,還沒見動靜。有笑話說天秤座天性猶豫不決,大部分會晚產,因為他在糾結先露左邊臉還是右邊臉。

果然,田小乖比預產期晚了兩日,還是在催產針的幫助下,等到天秤座最後一天最後一個小時才姍姍來遲。

蔣同學陪了我們一週,在公司的催促下又去了深圳。

原計劃,孩子滿一歲斷奶後我開始找工作。真的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時,才發覺根本力不從心。姐姐正讀四年級,開始上各種輔導班,兒子又及其黏人,一分鐘看不到我,就開始嚎。

兒子滿一歲,蔣同學被派到國外,我要開始一人分飾兩角,既當爹又當媽。一人身兼育兒嫂,保姆,陪讀多重角色。

身陷在永遠也幹不完的家庭瑣事中,與同學同事差距越來越大。

15年,小歪一歲,我在朋友介紹下,幫一位在美國的中國媽媽編輯書稿。每天哄睡小的,給大的輔導完作業。等兩個孩子都睡了,我開始整理書稿,每日熬到夜裡一兩點,在美國的媽媽此時正是清晨,便在跑步機上運動,邊跟我溝通書稿要修改的地方。

4個月後書稿終於交付印廠,這是我全職媽媽期間第一份兼職。

3

16年9月,我之前幫著編輯出書的媽媽請我幫她打理她額微信公眾號,工資微薄,好在工作強度不大,趁田小乖午休時就可完成。年底的時候我註冊了自己的公眾號:悠然不知歲。偶爾寫一篇小文發上去。

發第一篇文,誰都沒告訴,當成一個日記本,自寫自話。剛開始隨心,想寫就寫,無話說時半個月都不曾登錄。

那段時間,自己分身乏術,無法平衡給姐姐與弟弟的關照和愛,姐姐成績下滑,對弟弟也心懷怨恨,我疲憊、焦慮,成為“吼媽”一枚。

吼過之後懊悔和自責其實更折磨人,還有那種深深的無力感,不被認可感。全職媽媽最大的困惑就在此吧。

付出了很多努力,卻沒有明顯效果。自己的狀態與自己的心理期待也相距甚遠。

特別心煩的時候,不能入睡,就乾脆起身寫文章,在文字中讓自己的心靜下來,也通過文字來反省自己。那時候我公眾號的文章基本都是夜裡一兩點完成,只有孩子睡著後的時間,才是媽媽的自由時間。

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去聽“正面管教”想習得一些教育方法,在這個偷師的過程中,讓自己受到更多教化:真正出問題的是我自己。

參加了“正面管教”講師班,獲得了正面管教講師證,也學會了自省。當自己內心不堅定,不強大,就越容易被外界所幹擾,被負面情緒所困擾。

4

我開始厚顏無恥的稱呼自己自媒體人。雖然我的公眾號目前並未盈利,也未能因寫公號實現經濟獨立。

但我的內心,把它當成了我的工作。收起自己的隨性,開始一週五天更新,有時週末有時間寫文,也會更新。

之前雜誌社的同事說,我現在寫文好勤。那是因為我做了4年全職媽媽,深知失去經濟能力的壓力和一箇中年女人所面臨的困境。

年前我曾在網上投過簡歷,只接到4家面試通知,在得知我有兩個孩子,不能出差,不能加班,一一婉拒。

40歲的我,再難重返職場。

投簡歷之前,其實我已經做過多次心理建設。也曾採訪過兩個順利重返職場的媽媽,分別寫了《重返職場,全職媽媽你準備好了嗎?》,《與時間賽跑的職場二孩媽》。

但到我自己,這一切並不順利。一是我無人幫襯,不能做到無後顧之憂;另一個原因是這些年我別無所長,並非職場不可替代的人才。

這才深感年輕時的不夠努力,後悔那些年浪費的寶貴時間。

24歲,我在《愛人》雜誌社做編輯,一週只上3天班。那兩日是給編輯留作學習、閱讀、寫作的時間。有同事筆耕不輟,在那些年出版8部小說。而我,把時間用來逛街、追劇,寫的稿子寥寥。

我這一年在公眾號上寫的文,超過我做編輯十餘年寫的文章量。我想補回之前虛擲的光陰。但是還有更多的公號主一邊忙於自己的本職工作,一邊堅持日更。太多比我優秀的人比我努力。

大家都是負重前行,偷懶的下場可能就是被下一個大浪拍倒在沙灘上。

5

這幾個月來,我一直在寫故事,寫身邊聽到的,看到的,或是自己虛構出來普通人的故事,沒有傳奇,也不狗血。那些與我一樣的普通女人在婚姻在生活中困境、失意與成長。

前幾天寫了一篇實錄文章《裸婚的我被老公打住院了》,文中的女主才24歲,她給我發過她的照片,很漂亮一個女孩,正是應活得燦爛的年紀,卻被出軌的丈夫多次家暴。她說不敢跟熟人說,只能找陌生人傾訴。

她終於決定離婚,一個人帶孩子,我問她經濟來源,她說主要靠信用卡取現。我勸她儘快找個工作,先讓自己經濟獨立。要自己先強大,才能給孩子一個穩定的生活環境。

很多女人最初選擇做全職媽媽,都是基於家庭合作分工不同,但沒有了經濟獨立的能力,漸漸在精神上依附男人,就開始變得被動。

我這麼努力寫文章,也是希望我的公眾號能快點盈利,早日實現經濟獨立。今天的頭條是個廣告,一個90後媽媽的事業。

真是有些羨慕,別人90後已事業有成,我這個70後還在為實現經濟獨立努力。

起跑晚了,只能更加努力。

- END -

全職媽媽4年,我都經歷了什麼

悠然說

給自己的4年全職媽媽生涯做個總結,

希望我的經歷能給你一些啟示。

往期精彩回顧

做小三6年,她從17層跳下

男友嫌我影響他傍富婆

一場被算計的尋歡事件

結婚十年,他變了

為了留住女友,他扎破了套套

為何那麼多好女孩愛上渣男

好的夫妻,不是沒矛盾,而是懂得比肩作戰

你的婚姻不是敗給小三,是敗給無話可說

作者簡介:悠然 曾經的媒體人,現全職陪伴兩個孩子成長,正面管教認證講師。寫情感,寫育兒也寫故事。在紛雜的生活間隙,依然有仰望藍天的憧憬,文字或許是最好的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