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全球海平面正在加速上升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8月29日透露,世界氣候研究計劃全球海平面研究小組發佈評估報告指出,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顯著上升,平均每年上升趨勢為3.1毫米,並且這一上升趨勢正在加速。

世界氣候研究計劃是全球變化研究中開展得較早的一個計劃,目的是擴充人們對於氣候機制的認識,預測氣候變化,監測人類活動對氣候所產生的影響。

這份由包括我國科學家在內來自全球90多名科學家聯合撰寫的評估報告,對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變化及其貢獻因素進行了分析。自1993年以來,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在於海洋升溫導致的熱膨脹效應,以及陸地冰川和冰蓋融化導致的淡水向海洋注入。 其中,海洋升溫導致的熱膨脹效應貢獻了42%,陸地冰川融化貢獻了21%,格陵蘭冰蓋和南極冰蓋消融分別貢獻了15%和8%。此外,受降水、蒸發、徑流等影響的淡水,在陸地的儲存量也影響全球海平面變化,但其短期波動較強,並且不易觀測,對海平面變化的貢獻不確定性較大。

海平面變化是氣候變化的一個綜合指標,它受海洋、大氣和冰凍圈變化的影響。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說,參與本報告編寫的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數據表明,近些年全球海洋持續升溫,2018年上半年海洋上層2000米熱含量又達到新高,創造了有現代觀測以來的最高紀錄。海水持續變暖,將進一步推升全球海平面。 中國氣象局發佈的2018年《中國氣候變化藍皮書》顯示,氣候系統的綜合觀測和多項關鍵指標表明,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1980年至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呈波動上升趨勢,平均上升速率為3.3毫米/年,高於同期全球平均水平。2017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較1993年至2011年平均值高58毫米,為1980年以來的第四高位。

專家指出,海平面上升有重要的社會經濟影響,將加劇沿海地區的災害風險,如破壞生態系統、侵蝕土地、加強風暴潮等。對海平面變化進行系統性監測、歸因分析和預估,是應對風險的基礎。(劉詩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