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被确定为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首批试点城市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垃圾产量迅速增长,生活垃圾终端处置能力供不应求,城市垃圾管理问题成为了全球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日益关注的重要话题。而垃圾收运和处置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是引起气候变化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垃圾低碳综合管理也成为了发达国家关注的新重点。由德国、英国、丹麦和欧盟国家组建的NAMA基金会,本着为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强大资金和技术保障的宗旨,在中国选取部分城市开展垃圾低碳综合管理项目试点。今年7月,在江苏省住建厅的推荐和指导下,苏州市参加了住建部与德国国际合作机构开展的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项目试点城市评审会,并最终与蚌埠、泰安、西安、兰州等4座城市共同入选为该项目的试点城市。

为使项目顺利推进,在NAMA基金会及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同支持下,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IZ)于8月28日-29日,在苏州举办了中国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垃圾低碳综合管理研讨会,标志着本项目的正式启动。参加本次会议的有国家住建部节能与科技司国际科技合作处处长仝贵婵、欧盟驻华代表团环境与气候一等参赞白薇琪、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理事长肖家保、GIZ NAMA项目主任钱名宇、苏州市市容市政管理局局长赵金龙、各国垃圾处置与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相关领域的政企人员150余人。苏州市市容市政局赵金龙局长代表苏州政府方致欢迎词,苏州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姚凤根做了题为《苏州垃圾管理实践》的汇报分享。会议期间,波恩大学教授还至填埋场现场讲解检测甲烷气体泄漏的技术,以帮助管理人员及时发现泄漏点,实现温室气体减排。

苏州作为一座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化、国际化都市,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长三角的中心城市之一,被誉为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映辉的双面秀。作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领先城市,苏州的垃圾综合管理亦走在江苏省乃至全国的前列,成为我国垃圾治理的风向标。近年来,苏州市也对垃圾低碳管理进行了初步探索:如进行填埋沼气的收集和发电,大大减少了甲烷气体的排放;进行焚烧发电提标改造,提升处理能力,朝着原生垃圾零填埋的目标迈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出了“大分流、细分类”的管理模式,将餐厨垃圾、建筑(装修)垃圾、园林绿化垃圾、农贸市场有机垃圾、大件垃圾进行分流,同时又细分为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及厨余垃圾,通过对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提高了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进程,更是加强了垃圾减排能力;建立环卫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通过内容的不断叠加和完善,为苏州垃圾低碳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

为进一步提高垃圾低碳管理技术和能力、改善人民生活环境,我市希望借助此次垃圾低碳综合管理项目试点,为我市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为城市的垃圾低碳管理提供丰富经验。让苏州在继经济建设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进一步为国家做出新的突出贡献。

苏州被确定为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首批试点城市

苏州被确定为城市生活垃圾领域国家适当减缓行动项目首批试点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