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国乡村的养猪旧事

何景瑞

在中国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国家大力提倡农村私舍养猪事业,我抚摸着家乡最美的旧时光,寻觅着塞外乡村养猪的往事,回想着村堂前燕下的儿提年代,翻阅着亲历乡愁族缘的记忆,品味前朝的红尘平仄之韵律,欣赏后世的笨乐旷古之升华,定格回归在养猪的囧事中。那时的家乡经济虽然穷困,鸡鸭猪狗却家家样样齐全,一户农家一个动物世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单说旧时的农家养猪,是神圣而尊宠的,有自力更生的创业精神,有靠山吃山的生活淳朴,是一壶中国乡村的陈年老酒,让你醉倒在一个百年社会历史的长河中。

散文|中国乡村的养猪旧事

在乡村,大山大河,田园沟谷,村屯而聚,分户而居,一个姓氏,一个家族,就是一家子。家家建有猪圈,是典型的北方农舍民居的布局,每家在每年开春时都抓猪一口或两三口,叫接年猪,当成过日子的必须。在物质精神贫瘠的年代,农家的日子好像与猪紧密相连。

乡村在养猪的日子里,过的很乐哈,有滋有味。猪是春天来,夏天养,秋上长,冬上膘,腊月杀,腊肉香,吃一年,养一家,是一条龙似的养猪定律,留下了永不磨灭的美好记忆。

舌尖中国,腊肉飘香,滋养了乡村无数代人,架构起农民生活中吃文化的主旋律,传统的腊肉皮炖豆角加土豆,还有腊肉韭菜馅饺子、腊肉丝荞麦饸络、玉米面腊肉韭菜盒子等,品品古老农家菜系饮食,尝尝私房铁锅美味佳肴,吃法众多,百吃不厌。曾记得,每年冬天,我们一家7口人围坐在热炕头上,妈妈炖一锅热气腾腾的酸菜腊肉炖冻豆腐粉条子,佐以大料麻椒生姜豆豉,爷爷在火盆上烤上干辣椒,再用剪子把焦红的辣椒剪到菜盆里,那味道胜过蒙汉全席,至今记忆犹新。

万家灯火总是情,农家养猪最为荣。养猪,分为圈养和散养,猪可以满营子乱跑,村里的人都能指认出是谁家的“克郎"。有一次,北营子一户的母猪跑了,结果在南营子一户有公猪的圈里找到,成了当时的笑话。养猪是农家大事,人可一日不吃饭,猪不能一顿不喂,每当父辈回来的时候,第一句“喂猪了吗?”小猪宠如孩子,足以见证猪在家庭中的主要地位和日常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养猪是一举多得的大好事,为农业生产提供了优质的农家肥,成为家庭一项主要副业,还改善了生活水平,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饲养积极性。

散文|中国乡村的养猪旧事

春天,山花烂漫,百草旺盛,猪开始享福了。大人都忙在生产队里,忙乎春种去了。小孩放学都提筐结伙往山上跑,挖野菜,割青草,菜人吃,草猪吃。在人民公社的大跃进时代,树叶曾经被捋光,人也吃,猪也吃,最好吃的是榆钱,最难吃的是柳叶。大人小孩都很忙,柳笛响了,河水叫了,猪也很欢乐。

夏天,山是大花园,地是猪菜场,苣荬菜,苦麻子,拉拉蔓,西瓜皮,甜菜叶,白菜帮,西天谷,红灰菜,马齿苋,车轱辘菜等等,随便都能拾掇到猪圈里,成为猪的美食,这个世界就是给猪创造的天地,天然,环保,绿色,人勤 猪长,农家皆乐。一家人,看着猪一天一天长大,猪也淘气的不省心,有时猪趁家里无人,跳圈而跑了,惹得一家子不消停,像丢了孩子似的围着营子找,如叫小名儿一样“唠唠”地叫喊,才找回来。有一年,猪拱圈墙,就给猪鼻子砸个铁圈子,由于感染烂的不能吃食,父亲给猪嘴上颌骨捆绑铁皮,猪的生命力很顽强,命运也很人性化。农村人心中有猪,季节性的酷热,为猪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很重要,如勤起圈、多垫圈、圈舍消毒等,一点都不能懒,每当劳动之余,不忘给猪收拾一把吃的,猪固化了庄稼人的勤快本质。

秋天,猪菜太丰盛了,大头菜叶子,小土豆 仔子,甜菜白菜帮子,什么角瓜秧、豆角蔓,什么玉米桔、线麻头,什么荞麦花、秕糠皮,样样都是喂猪菜,猪根本不是吃饲料的动物,不用添加剂,不用摧长素,更不吃粮食,它也很怕肥了。在半农半牧半林的农村,还有牧放野猪的习惯,如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芝瑞一带,集体有猪官,每天都把各家的猪赶到曼甸子上和山林里,不用单独喂养,成为自然猪,一方水土养一方猪。

冬天,下雪天冷了,猪经过三个季节的喂养,从熊猪羔子变成了懂事可人的克郎,从不挑肥拣瘦,不生病长灾,吃了睡,醒了吃,冬贮的猪食也多了,当你看到像老人灰胡子似的炊烟爬岀房檐,那就是农家煮猪食烧大炕,人睡热炕,猪吃热食,为了摧膘还加上杂粮麸面,开始给猪改善生活,乐在其中了。

转眼,严冬过后总是春天,春节就要到了。“小孩小孩你别哭,过了腊八就

散文|中国乡村的养猪旧事

宰猪 ;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小年过大年。”在经济匮乏的年代,只能过年才能吃上猪肉,而且猪的部位吃的都有讲究,如小年煮心肝肺脏上三连、二十九煮骨头、二月二煮猪头猪蹄子,农家人过日子干啥都有日期的,年节不变的规律性很强。延年更替,遵守铁律常规,是庄稼人的老皇历,几乎一成不变。每年每到杀猪的那一天,头天就给猪停食,猪饿的嚎陶大叫,妈妈只顾在屋烧水,四叔老叔拿绳拴猪,当把猪血揣到屋时,我看到妈妈哭了,一年的辛苦变成高兴的泪水。当全家族大小老少几十口相聚一起吃猪肉血肠时,不忘请来队长和老亲,吃完还左邻右舍送上一碗杀猪菜,亲情乡情友情,尽在其中,猪变成了社会生活和谐的纽带,发挥了时代进步的作用。

大赤峰,农村岁月静好,缘于负重前行,特别的年代,特定的社会,记忆很浅很淡,家乡人都不抠抠搜搜过日子,却开开心心享受生活,猪的吉祥仿佛是农村生活的全部,见证了农民的勤劳勤俭,艰苦朴素,家庭和睦,族亲团结,故乡也成了永驻心头的一道最美好的社会风景,必定在未来城市包围农村的进程中,在美丽乡村重现古老历史的归来!

作者

何景瑞 一枚从农村小镇走进繁华城市的草根写手。从1979年开始写作,曾在《经济日报》《农民日报》《信息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教育报》《内蒙古日报》《赤峰日报》《红山晚报》以及内蒙古人民广播电台、赤峰人民广播电台等报刊电台发表稿件多篇。笔耕不辍,孜孜不倦,看人间万象,写社会实情,用文字记录历史,让作品诠释自己的全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