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肯取势者可为人先,能谋势者必有所成”,认清监管安全形势,维护监狱安全稳定,关键是立足监狱实际把握罪犯管理规律。“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30年来,五角场监狱始终坚持底线思维,积极探索形成一系列全局乃至全国领先的措施和方法在监狱工作中得到不断实践和运用。

大目标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确立了“提升监狱管理能级,坚定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道路”主题,统筹推进以政治改造为统领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打造“平安、法治、文明、现代”于一体的全面一流的功能性出监监狱,争当全国出监监狱排头兵和先行者的发展目标。

大模式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确立了“出监教育+短期范教育”的特色教育“双轮驱动模式”和上海籍罪犯出监教育和外省籍罪犯出监教育的出监教育“双轮驱动模式”。

大首建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建网格化会见中心,通过区域分离,扫码排序,单元化会见进一步增强了亲情会见的私密性,彰显现代警务机制下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建狱内模拟社会实训基地,以司法所为中心,有序布置了派出所、社保中心、银行、工商(税务)所、职介所、交通枢纽站等7个模拟实训系统,为出监罪犯提供了高度仿真的社会适应性场景和实践窗口。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建“通往自由”新生之路,以一条涵盖“走出阴霾”、“净化灵魂”、“殷切希望”、“走向阳光”、“迈向社会”五个篇章,营造罪犯迎接全新人生的仪式感。

大首推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三巡两定一备勤” 民警现场执勤模式。 实现“做标准事、巡标准岗、执标准法”。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由指挥中心、分控平台、现场管控点组成的“二级呼叫、三级响应”场所警戒运行模式。指挥中心为监狱场所警戒的统筹掌控部门,负责发布指示、处理请求;分控平台为监狱场所警戒的核心枢纽部门,负责下达指示、上传请求;现场管控点为监狱场所警戒的落实反馈部门,负责执行指示、上报请求。通过监狱三级警戒架构,进一步发挥了管理、防范、控制于一体的工作效能。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监房智能钥匙箱集中管理。执行规范门锁配置、规范管理流程、规范门锁状态、规范钥匙领用、规范编号标识、规范查验制度“六大规范”,有效提升了监狱安全管理能级和水平。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罪犯伙房条形码管理。在仓库物资的过程管理、食品卫生安全的管控和罪犯伙食经费使用等方面,规范、科学、高效的作用显著,实现了“安全与效益并重”的目标

大首探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收、管、教、帮、评、访”出监教育六项机制,形成了具有上海监狱鲜明特色的出监管理教育模式,有力地丰富和拓展了出监教育的内涵和外延,极大促进和维护了监狱安全稳定。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短期犯循环式教育模式,针对短期犯的特点对教育周期进行创新性改进,形成具有“循环授课、固化课程、合并统考”特点的罪犯教育模式,达到引导短期犯在较短的时间内树立正确的改造观和价值观,重新学习社会规范,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再社会化能力。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罪犯心理咨询“坐诊制”。针对监狱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短期犯与临出监罪犯心理问题,监狱安排20余名有资质、有经验的民警每天轮流“坐诊”,确保全天候全覆盖对罪犯心理问题进行疏导与干预,及时化解罪犯的心理矛盾,稳定罪犯情绪,为监管安全提供保障。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五位一体”帮教合作平台。监狱举办回归教育社会化对接仪式,与各区县司法局、市爱心帮教基金会、新航社区服务总站、帮教志愿者协会分别签订了共建协议书,标志着一个覆盖全市的上海籍临释罪犯回归教育社会化对接平台全面投入运转,实现出监教育内外联动的良好局面。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临释罪犯“回归宣誓”仪式。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宣誓形式虽有不同,但都意味着“承诺”,代表着“责任”。监狱结合临释罪犯的特点,通过“回归宣誓”仪式来反思改造历程,勉励其在回归社会后要调适自我心态,找准人生支点,胸怀感恩之心,走好新生之路。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为您推荐(点击阅读)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方涛 出品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