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角場監獄無罪犯脫逃三十周年特稿——體會篇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肯取勢者可為人先,能謀勢者必有所成”,認清監管安全形勢,維護監獄安全穩定,關鍵是立足監獄實際把握罪犯管理規律。“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30年來,五角場監獄始終堅持底線思維,積極探索形成一系列全局乃至全國領先的措施和方法在監獄工作中得到不斷實踐和運用。

大目標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確立了“提升監獄管理能級,堅定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主題,統籌推進以政治改造為統領的“五大改造”新格局,打造“平安、法治、文明、現代”於一體的全面一流的功能性出監監獄,爭當全國出監監獄排頭兵和先行者的發展目標。

大模式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確立了“出監教育+短期範教育”的特色教育“雙輪驅動模式”和上海籍罪犯出監教育和外省籍罪犯出監教育的出監教育“雙輪驅動模式”。

大首建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建網格化會見中心,通過區域分離,掃碼排序,單元化會見進一步增強了親情會見的私密性,彰顯現代警務機制下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建獄內模擬社會實訓基地,以司法所為中心,有序佈置了派出所、社保中心、銀行、工商(稅務)所、職介所、交通樞紐站等7個模擬實訓系統,為出監罪犯提供了高度仿真的社會適應性場景和實踐窗口。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建“通往自由”新生之路,以一條涵蓋“走出陰霾”、“淨化靈魂”、“殷切希望”、“走向陽光”、“邁向社會”五個篇章,營造罪犯迎接全新人生的儀式感。

大首推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三巡兩定一備勤” 民警現場執勤模式。 實現“做標準事、巡標準崗、執標準法”。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由指揮中心、分控平臺、現場管控點組成的“二級呼叫、三級響應”場所警戒運行模式。指揮中心為監獄場所警戒的統籌掌控部門,負責發佈指示、處理請求;分控平臺為監獄場所警戒的核心樞紐部門,負責下達指示、上傳請求;現場管控點為監獄場所警戒的落實反饋部門,負責執行指示、上報請求。通過監獄三級警戒架構,進一步發揮了管理、防範、控制於一體的工作效能。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監房智能鑰匙箱集中管理。執行規範門鎖配置、規範管理流程、規範門鎖狀態、規範鑰匙領用、規範編號標識、規範查驗制度“六大規範”,有效提升了監獄安全管理能級和水平。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推罪犯伙房條形碼管理。在倉庫物資的過程管理、食品衛生安全的管控和罪犯伙食經費使用等方面,規範、科學、高效的作用顯著,實現了“安全與效益並重”的目標

大首探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收、管、教、幫、評、訪”出監教育六項機制,形成了具有上海監獄鮮明特色的出監管理教育模式,有力地豐富和拓展了出監教育的內涵和外延,極大促進和維護了監獄安全穩定。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短期犯循環式教育模式,針對短期犯的特點對教育週期進行創新性改進,形成具有“循環授課、固化課程、合併統考”特點的罪犯教育模式,達到引導短期犯在較短的時間內樹立正確的改造觀和價值觀,重新學習社會規範,掌握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再社會化能力。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罪犯心理諮詢“坐診制”。針對監獄轉型發展過程中面臨的短期犯與臨出監罪犯心理問題,監獄安排20餘名有資質、有經驗的民警每天輪流“坐診”,確保全天候全覆蓋對罪犯心理問題進行疏導與干預,及時化解罪犯的心理矛盾,穩定罪犯情緒,為監管安全提供保障。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五位一體”幫教合作平臺。監獄舉辦迴歸教育社會化對接儀式,與各區縣司法局、市愛心幫教基金會、新航社區服務總站、幫教志願者協會分別簽訂了共建協議書,標誌著一個覆蓋全市的上海籍臨釋罪犯迴歸教育社會化對接平臺全面投入運轉,實現出監教育內外聯動的良好局面。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首探臨釋罪犯“迴歸宣誓”儀式。不同文化、不同歷史時期,宣誓形式雖有不同,但都意味著“承諾”,代表著“責任”。監獄結合臨釋罪犯的特點,通過“迴歸宣誓”儀式來反思改造歷程,勉勵其在迴歸社會後要調適自我心態,找準人生支點,胸懷感恩之心,走好新生之路。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為您推薦(點擊閱讀)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方濤 出品

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五角场监狱无罪犯脱逃三十周年特稿——体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