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爲什麼不喜歡張廷玉?

紫嶽居


人與人之間,關鍵是對脾氣。張廷玉雖然身為康、雍、乾三朝元老,但他仕途的巔峰,是在雍正年間。也就是說,與他最對脾氣的,是雍正皇帝。

而乾隆皇帝與他的老爹雍正皇帝,其實並不對脾氣。所以,乾隆皇帝與張廷玉也不對脾氣。

乾隆皇帝和誰對脾氣呢?和他的爺爺康熙皇帝。康熙這個人,比較博大,能夠與大部分臣工對脾氣,或者說,即便不對脾氣,他也能很好地使用這個人。

乾隆雖然處處模仿康熙,但骨子裡達不到康熙的境界。乾隆只能使用自己喜歡的人——也就是對脾氣的人。比如和珅。

張廷玉第一次惹惱乾隆,是他乞求告老還鄉。

其實這完全可以理解。一個七十多歲的老臣,為你們愛新覺羅家忙活了大半輩子,現在想告老還鄉,安享晚年,過分嗎?一點都不過分。

可乾隆感覺很生氣。他的邏輯是這樣的:你伺候了我爺爺,又伺候了我爹,都伺候得挺好,現在輪到你伺候我了,你就告老還鄉,怎麼著,我不配嗎?難道我比不上我爺爺和我爹啊?

事實上,他就是比不上。他既沒康熙的仁,也沒雍正的正。

張廷玉第二次惹惱乾隆,是關於他配享太廟的事情。

這個事情,是雍正皇帝生前許諾的。作為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這事兒在張廷玉看來是極其重要的。所以,他就提醒乾隆:先帝許諾我死後配享太廟,你可不能違背先帝遺願哦。

乾隆又生氣了:怎麼著,你不提醒我我還能忘了啊?你這是不信任我啊,我有這麼刻薄寡恩嗎?我的人品有這麼差嗎?

反正,張廷玉無論做啥,乾隆都覺得很生氣。而此前,張廷玉無論做啥,雍正都覺得很高興。

怎麼解釋呢?只能說張廷玉和雍正對脾氣,和乾隆不對脾氣。

反過來,你如果把乾隆的寵臣和珅放到雍正面前,我敢打賭,雍正早就把他殺了。無他,也是不對脾氣。

這世間最不需要解釋的,就是不對脾氣。


趣談秘史


乾隆不是不喜歡張廷玉,而是不喜歡雍正的老臣。這一點不僅是張廷玉,該有李衛等人。主要是辦事風格不喜歡。但是相比之下,張廷玉還是挺受乾隆恩寵的!

按著現代人的說法,乾隆有點兒完美壓迫症!他對臣下的要求是不求有功但求沒有瑕疵。這一點與雍正完全不同,雍正用人是別具一格的,只要能辦事,什麼方法都可以用,什麼人都敢用。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用人理念!

在乾隆眼裡,雍正留下的一干人等幾乎就是歪門邪道!所以,從乾隆時期開始,他就不斷的清洗政局,把各路人馬該調換的調換,該革職的革職。這倒也符合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不過張廷玉算是雍正遺臣裡為數不多沒有瑕疵的人了。這一點跟乾隆很對胃口!所以,乾隆給他的恩寵也是很大的。乾隆愛出京,而出京後就把國都政要交給張廷玉處理,這足以說明問題了。

說乾隆不喜歡張廷玉主要是受其告老還鄉的曲解!在當時,張廷玉想要告老還鄉,乾隆不準,多次挽留(也變相說明乾隆喜歡他);張廷玉則繼續多次告老還鄉,這讓乾隆覺得很沒面子,也覺得自己對他的恩寵竟然沒有記在心裡,這才有了罷官免罪回家!


優己


雍正臨死的時候,在遺詔中吩咐乾隆:“大學士張廷玉器量純全,抒誠供職……其功巨甚。朕可保其始終不渝,將來著配享太廟,以昭恩禮。”雍正說,張廷玉功勞很大,這個人心性純樸,是一個絕對的忠臣,我保證他將來絕不會造反。他死後,你要讓他配享太廟。

(雍正劇照)

張廷玉在乾隆當皇帝期間,確實像雍正說的那樣,忠心耿耿,做事認認真真,謹小慎微。但是乾隆卻百般看不上他,說他:“毫無建白,毫無襄贊。”還說他:“不過因其歷任有年,如鼎彝古器,陳設座右而已。”

張廷玉見乾隆如此不待見他,就說要告老還鄉。但是乾隆又不允許。不允許,又在工作中不斷挑他的錯,最後還把雍正皇帝向他許諾的,讓他將來死後“配享太廟”的資格給取消了,把他攆了回去。

不過,張廷玉死後,乾隆又恢復了他“配享太廟”的資格。

乾隆對張廷玉的處理,為何這麼奇怪呢?

首先,我覺得應該從乾隆的性格上找原因。

乾隆這個人是比較自負的,以自我為中心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咱們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乾隆號稱“十全老人”。意思就是自己什麼都厲害,都行。既然他什麼都行,自然不會聽大臣的諫言。他可不是歷史上唐太宗似的察納雅言的人,他是自行佈置工作,讓大臣們執行就是了。

(乾隆劇照)

第二個例子,乾隆曾經對大臣說,當年他爺爺康熙皇帝之所以選中他爹雍正,是因為康熙看上了他,還把他帶到宮裡親自撫養。正是因為康熙覺得皇位將來會傳到他頭上,才選擇了他爹的。他這個話,顯然是在說他自己比他爹還厲害。

我們知道中國是老人政治,都是祖先很厲害,咱們得聽祖先的話。既然他比他爹還厲害,自然他爹安排的那些事,就不會執行了。

其次,乾隆不滿張廷玉,因為張廷玉身上有個“顧命大臣”的標籤。

中國古代有個怪現象,老皇帝臨死前,都喜歡給兒子選顧命大臣。但是,選的這個顧命大臣,十有八九不成功。不是顧命大臣弄權專政,就是兒子想方設法把顧命大臣殺死,突圍出來。歷朝歷代基本上都是這樣。

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顧命大臣總會站在先帝的立場來對待新皇帝,要求新皇帝各方面都要向先帝看齊。新皇帝當然不願意這樣,所以和顧命大臣的矛盾往往非常突出。

張廷玉是雍正給乾隆配的顧命大臣。另外兩個顧命大臣是鄂爾泰和允祿。鄂爾泰死得快,乾隆只在口頭上威脅他:“朕從前能用你,今日能寬你,難道將來獨不能重治你的罪麼?”來不及收拾他,他就死了。允祿就很慘,乾隆說他和自己的競爭對象弘晳眉來眼去,把他“雙開”。

(張廷玉劇照)

張廷玉最謹慎,但謹慎也是顧命大臣,也得整治。

第三,乾隆要體現自己對大臣們絕對的恩寵。

這個恩寵不是他爹給的,而是他給的。所以我們看到,雍正說,讓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乾隆偏偏想方設法抓他的不是,給他取締。但是,取締以後,等張廷玉死後,他又恢復。他的意思是說,看看,張廷玉這麼糟糕,我居然還讓他配享太廟,我這是給他多麼大的恩寵啊!


張生全精彩歷史


乾隆皇帝執政早期還算仁厚,中晚期就暴露了本性,原來他和他爹雍正一樣的為人刻薄。張廷玉做官一輩子小心謹慎,戰戰兢兢,沒想到到老了還是載了,載在了乾隆皇帝手裡。話說張廷玉七十多了,就天天琢磨,我這一輩子服侍大清皇帝,伴君如伴虎,這是多麼的不容易啊,好在沒有什麼汙點,不如急流勇退,早點掛冠回家養老去吧。張廷玉這樣一想,就主動向乾隆皇帝提出了退休回家的想法。沒想到乾隆聽了張廷玉的請求,勃然大怒。為什麼乾隆皇帝很不高興呢?原來,張廷玉是有資格"配享太廟"的人,就是死後可以供奉一塊靈位牌子,放在太廟裡面,那裡面都是一等一的大清功臣,配享太廟是不得了的榮譽。乾隆皇帝一想到這一點,他就不高興。

第一個,張廷玉是漢人,以一個漢人的身份配享太廟,乾隆不高興。乾隆一直對滿漢身份很注意區分,就是不接受滿漢平等,在他看來,讓一個漢人配享太廟,那真是侮辱了滿人。滿人皇族以後要是去太廟祭祖,不是要一同祭拜漢人了嗎?這可真是彆扭啊!

第二個,在乾隆看來,既然配享太廟是先皇下令的,朕也不能違背先皇的意思,但你張廷玉這個漢人居然不識抬舉,想著退休,真是豈有此理!配享太廟,就得為我大清服務一輩子,所謂"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工作死在任上的勞模,才有資格配享太廟。你張廷玉享受如此榮譽,居然敢還沒有嚥氣就打算開溜,你真是有負浩蕩皇恩!

乾隆帝越想越氣,從此就對張廷玉有了看法。張廷玉也就此走上一條被反覆打壓侮辱的灰暗之路,後來又因為一些事情,被特別喜歡找茬的乾隆帝剝奪了配享資格。一個漢人大臣,地位再高,也不過是皇帝眼中的一條狗而已。


懷疑探索者


乾隆不是不喜歡張廷玉,而是所有漢臣在他眼裡,都是下賤的奴僕!

這個問題與政治權謀無關,與帝王心理有染。

清廷對漢人控制,到乾隆朝時達到頂點。

經過他爺爺康熙的文功武治,再經過他爹雍正的鐵腕狠治,到乾隆執政時,正是清廷最為舒坦的日子。

乾隆就是帶著天生優越感登上帝王寶座的,本來少年得志,就難免輕狂,而他偏偏就有輕狂的本錢。

乾隆對漢臣的鄙視,到了何種地步?我們來舉兩個簡單的例子吧:

第一個例子:乾隆對漢臣的稱呼就很能說明問題,一個字:爾!

翻譯成我們現在的話就是“你小子”。

想象一下這場面:一個毛頭小夥子對著跪在面前的五六十的老頭們,一口一個“你小子”,是何等的囂張!

第二個例子:紀曉嵐算得上是乾隆身邊的小紅人了吧。

但乾隆對他是怎麼說的:你和那些唱戲的娼妓沒多大區別,都是我閒著沒事時消遣一下的人。

所以,乾隆是打心裡就看不起漢人的,越是位高權重的漢臣,他越是鄙視!

而張廷玉,恰恰是當時漢臣裡面地位最高的那個。

偏偏這個張廷玉是他爺爺留給他的政治遺產,給這老頭配享太廟是康熙明確的,他還真拿張沒辦法。

乾隆是一個特別孝順的皇帝,他最孝的兩個人:一個是他爺爺康熙,康熙說過的話,他不敢不聽。另一個他最孝的是他的母親,乾隆的媽是中國歷史上最幸福的皇太后,沒有之一。


這種情況下,乾隆就面臨著一個非常尖銳的心理衝突:對康熙的孝心與對漢臣極端的鄙視。

前者讓他必須讓張廷玉“配享太廟”,後者讓他狠不得把張廷玉趕出皇宮。

而且,越是不敢違背康熙的祖訓,他就越是討厭張廷玉。

在這樣激烈的心理衝突下,他採取了一種很流氓的處置辦法,想盡辦法來折磨張廷玉。


康熙英明一世,但怎麼也沒想到,他越是為張廷玉想的周到,反而越讓張廷玉晚年過得艱難。

在當時看來,配享太廟,這TMD是多大的榮耀啊!

而今天來看,其實就是牌位前面多放了顆豬頭,算J8毛的榮耀啊。

自古功名皆塵土,可惜人人皆是戲中人,看不清,爭個你死我活。

試問百年後,誰不是一縷青煙一堆土……


風談天下


皇帝和臣子之間,尤其是近臣,關係非常的微妙,根本不存在喜歡不喜歡。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君為臣綱,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皇權至高無上,一言九鼎,神聖不可侵犯。還有句話比喻不長久的事物關係,老健,春寒,秋熱,君寵,伴君如伴虎,君寵未必全是說對後宮,對臣子亦然。乾隆皇帝御人術更是獨一無二。如果拿現在的老闆和員工來比喻也不合適,因為老闆不會享有生殺予朵的大權,而皇帝有。




在清朝,做秘書最成功的當屬張廷玉,又是三朝重臣,最得雍正器重,或說喜歡。雍正性情真實,感情豐富。對於實心幹事,肯賣力氣的張廷玉由工作的認可上升到了個人情誼。也給了他極高的評價,在雍正的話裡說他是大臣中第一賣力的人,雍正遇到自己精力不濟或是身體有病不能正常工作時,凡有密旨,都交給張廷玉處理,後來雍正飽含深情地回憶說:“彼時在朝臣中只此一人”。張廷玉回家探親,行前雍正賜給他玉如意說:“願爾往來事事如意”,同時賜給他大量物品和內務府出版的珍貴圖書,還給他寫了一副對聯:“天恩春灝蕩,文治日光華”張廷玉感動萬分,此後每逢春節都要把這幅春聯貼在門口,以示榮耀。足見極盡了榮耀。



返回來說,在雍正朝謹小慎微的張廷玉,作為年輕皇帝乾隆的輔政大臣,怎麼就沒有順利善終呢?

鄂爾泰、張廷玉是雍正遺詔中指名要配享太廟的重臣,其在位日久,位高權重,即便二人並無植黨企圖,但其身邊總少不了趨炎附勢之人。大臣們各懷揣度攀附之意,由此分出派系,彼此爭權奪利,在所難免。大體而言,鄂爾泰一派主要以滿人督撫為主,另有尹繼善、史貽直等朝中大僚;而張廷玉的支持者多為科舉出身的漢人官僚,其中不乏朝中九卿及地方督撫。頗具諷刺的是,雍正生前最恨朋黨,而其最信任的兩位大臣在乾隆朝後竟然成了兩大朋黨之首領。

對鄂張二黨,乾隆心知肚明,擒賊擒王,果然先拿傲慢的鄂爾泰開刀,鄂爾泰於乾隆十年病逝,總算是福大命大,不但保全了名節,而且還順利地配享了太廟。相比張廷玉老道圓滑多了,只想安安穩穩退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乾隆就覺得過分,說“張廷玉善自謹而近於懦者!”張廷玉其實就等著熬到順利退休了得了,可是就這個隱退問題也是幾經波折,幾成噩夢。

乾隆十三年正月,張廷玉趁著入宮赴宴的機會向乾隆提出請求,說自己“年近八旬,請得榮歸故里”。說到動情處,其“情辭懇款,至於淚下。”張廷玉本以為,自己主動讓出位置,乾隆會心領意會,順勢推舟,以便安排新人上崗。但他沒想到的是,乾隆拒絕了其請求,說“卿受兩朝厚恩,且奉皇考遺命,將來配享太廟,豈有從祀元臣歸田終老之理?” 張廷玉聽後爭辯說,宋、明兩朝也有配享大臣乞休回家的,如明太祖時期的劉基等。更何況,七十懸車乃古之通義,老子曾雲,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而引退,於國於臣都是好事。又惹惱了乾隆,怎麼呢?拿劉基作比,劉基求歸,那是朱元璋猜忌功臣的結果,乾隆當然不高興。

最後,乾隆還是對此事做了一定的妥協,令張廷玉不必兼理吏部的所有具體事務,改由大學士來保兼管吏部事。在乞休被拒不久,因為孝賢皇后的突然去世,乾隆性情大變,大清官場人人自危,張廷玉也不能例外。當年九月,乾隆《御製詩集》刻本刊行後,由於其中訛誤甚多,作為總裁官的張廷玉被交部議處;十月,翰林院所撰的孝賢皇后冬至祭文中用“泉臺”一詞不妥,張廷玉作為撰文人之一,也被罰俸一年;十一月,張廷玉等又因擬寫票籤錯誤而被交部議處,最後被削去二級。

這時為官一輩子慎之又慎的張廷玉更是去意篤定,只求全身而退。彼時的張廷玉確實思維混亂,不復之前,皇帝終於鬆口放他迴歸林下。按說這下可以順利迴歸,一生仕途畫上了圓滿句號,可是這老頭左思右想,忽然想到了配享問題,不能安心,況有大臣參奏,數日後,進宮面聖,向乾隆皇帝要保證去了,而且還要皇帝寫保證書,這就有了要挾的意味,驚世駭俗!

保證書不能寫,網開一面,乾隆寫了一首意味深長的詩打發他了事,算是答應了張廷玉的請求。說,造膝陳情乞一辭,動予矜惻動予悲。先皇遺詔惟欽此,去國餘思或過之。可例青田原侑廟,漫愁鄭國竟摧碑,吾非堯舜誰皋契?汗簡評論且聽伊。老頭一高興又犯糊塗了,直接讓兒子進宮謝恩,帝火,令其明白回奏,老頭害怕了,知道闖禍了,直接進宮謝罪,又錯了,聖旨沒到張家,你就來了,這分明有人洩密。老頭被乾隆臭罵一頓,又徹查軍機處洩密之責。

要說張廷玉運氣算背到家了,打算捲鋪蓋走人,又遇皇長子去世,反覆提回歸,撞到乾隆槍口上了,又一頓狠批出氣。習了一輩子臣術,最後還是一敗塗地;辛苦了一輩子,最終卻丟了伯爵和配享兩項榮譽,經受一系列打擊,迴歸後類夾尾巴犬,昏昏然,終日不發一言。張廷玉越八十而終,此時乾隆覺得對張廷玉也太苛刻了,才又準配享一事,也算遂了先帝遺願。

張廷玉晚年不受待見,原因有他自恃老臣,屢屢冒犯乾隆有關,也有朋黨關係。總之,雍正重視他,因為雍正為政急躁衝動,張廷玉周密細緻,君臣互補恰到好處,到乾隆這裡,倆人皆精明,甚至還想在精明人面前耍心機,乾隆當然不待見。


微藏天下


不算太不喜歡吧,看和誰比,比如後來的鈕鈷祿·訥親被任用為軍機大臣,排位比張廷玉還靠前,但是結果是被賜死,還是用自己爺爺遏必隆的刀。或者對比一下他的黨爭對象-鄂爾泰,所以他的結果算好的了,雖然乾隆後來不大待見張廷玉,但是在其死後,還是“如約”給張廷玉配享清帝太廟的殊榮,不要忘了這可是清廷漢臣中的“唯一”呦。

至於乾隆反感張廷玉的地方,簡單說幾點:

一、三朝眾臣的張廷玉,本職業務水平非常高,乾隆對其也非常倚重,但是張廷玉好像被重用太久,漸漸麻木失了分寸,明明知道乾隆不喜,偏偏要觸黴頭,落了乾隆的面子執意要回老家。

二、乾隆帝收拾完了鄂爾泰之後就開始著手收拾張廷玉,雖然張廷玉為人很是謹慎小心,但依然逃脫不了乾隆的斥責與打擊,張廷玉一是為了避險,二是心灰意冷,多次要求告老還鄉,乾隆都不允許,直到乾隆十四年的時候,張廷玉趁著乾隆心情不錯的機會再次請求“退休”乾隆這才答應明春可以回家養老,但是張廷玉怕被大臣彈劾,為了避免自己死後不配享太廟,就要求乾隆給自己一個保證,令乾隆大為光火。

三、按乾隆的批准,張廷玉到了轉年春天準備啟程回家了,可是正趕上乾隆皇帝兒子去世,張廷玉還是這個皇子的老師,因此張廷玉又不能離開,好不容易等皇子的喪事辦完了,張廷玉又乞求告老還鄉,這時候乾隆因為兒子過世心情低落,看見張廷玉不僅不悲傷反而一再要離開,乾隆大怒,張廷玉只好繼續留在京城,那時候張廷玉的弟弟已經告老還鄉了,張廷玉很羨慕卻又無可奈何。

四、眾所周知的漢、滿兩派黨爭。與鄂爾泰相互攻訐,乾隆看在眼裡,怒在心頭,只不過暫時都還用的上所以並沒有立刻治罪,但是這筆帳乾隆一直記著呢。鄂爾泰不提,張廷玉還往朝中塞了不少親戚進來,這也是乾隆不待見張廷玉的原因之一,只是培養派系呢?

五、乾隆親許廷玉可以身後配享,張廷玉竟然不來,只派了兒子過去謝恩,乾隆大罵張廷玉,張廷玉的門生汪由敦以大學士身份秉筆在側,暗中派人告知廷玉,次日,廷玉上殿謝恩,乾隆大感驚詫,後來一旦深究,乃知是汪由敦洩密,乾隆對“張黨”本來就比較忌諱,就此大張旗鼓的進行收拾,汪由敦以斬監候罪名定,張廷玉革去爵位。


古今通史


張廷玉作為“康雍乾”三朝員工,被雍正帝稱為公司“第一宣力”(第一盡力做事的人),又賜其退休後享受最高待遇的極盡殊榮。按說這樣一位經歷過大風浪的“老油條”,在乾隆當老總時更容易得到賞識,為何卻偏偏不受待見呢?

文史肆認為有三方面的原因,其一: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康熙和雍正當老總時,張廷玉可是他們眼裡的最佳員工,更被老總雍正評為開創公司以來最傑出的十大員工之一。隨著兩代老總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張廷玉,在乾隆當老總時,說實話從心裡是小看他的。就好像詩中說的那樣:經歷過無比深廣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他;見過雲蒸霞蔚的巫山之雲,別處的雲就都黯然失色了。

有了這第一個原因,便有這第二個了:張廷玉對皇帝的不信任

作為員工,張廷玉可以說做到了極致,再做也不可能超越現在了,而且當時他已年近古稀,本早就應該退休,奈何他多次向老總提及,老總都不同意,在退休待遇這塊也是隻字不提。雖然上一任老總曾許諾張廷玉享受最高退休待遇,但一直未落實到書面上,想來剛繼位的這位毛頭小老總也早已忘到九霄雲外去了吧。

終於張廷玉忍不住開口了,他來到乾隆辦公室表達了自己想退休的強烈訴求,並希望乾隆能跟他簽訂合同以確保他的退休待遇。

乾隆本就知道這個老傢伙小看自己,聽他說完更是氣不打一處來,他心想給你最高待遇,你就要為公司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現在你即想要高待遇,又不想幹活,還這樣當面問我,你是有多麼不信任我,真是莫大的羞辱呀。

想到這裡,乾隆再也不想看這個老傢伙一眼,摔門而出,從此兩位算是結下了樑子。


第三個原因:張廷玉想為自己活一次

上次和乾隆訂合同風波發生後,張廷玉回來認真想了一下,心裡感到悲涼,他突然覺得自己一輩子白活了,謹小慎微伺候了三任老總幾十年,為公司事業操勞一生,整天過著伴君如伴虎的日子,到頭來卻不被領導待見,真是失敗,他要為自己活一次。

他褪去了穿在身上幾十年的偽裝,不刻意不迎合,做真實的自己,對老總交代的工作消極怠工,平時也不請領導喝酒,心想愛咋地咋地吧,大不了砍了我呀,於是一遍又一遍的遞交退休申請。

乾隆也是越看他越不順眼,終於在他的退休申請上寫了幾個大字“有多遠給我滾多遠”。接到同意退休的消息,張廷玉真是一日都不想多待,甚至連公司少東家死了這樣的事,也絲毫阻止不了他回家的步伐。

承受喪子之痛的乾隆心想,好你個張廷玉,你好歹做過我孩子的老師,如今他去了,你不聞不問,真是無情至極,我讓你不得好走。於是就在張廷玉收拾行李準備登車時,被乾隆派人來吊銷了各種證書(類似駕車證、退休官員證、大學士證、七十歲以上老人照顧證等等),看你以後怎麼活。

其實我覺得最基本的原因還是一個字“老”,這些事如果發生在張廷玉年輕時,絕對會是另一個結果,他也絕對會在乾隆一朝混的風生水起。


文史肆


第一, 張廷玉是三朝老臣,生性涼薄的雍正卻異常器重張廷玉,甚至到了一種“前無古人“的地步,而這在乾隆看來可能有點不可理喻的。在整個清朝,一共又26個人配享太廟,非宗室皇族的只有12人,一個皇帝平均才輪到一個“名額”。而雍正就把這個名額給到了張廷玉,讓張廷玉成為了有清兩百多年中,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

乾隆未必有多麼“不喜歡”張廷玉,但他顯然認為張廷玉是配不上這樣的“殊榮”的,他雖然不方便推翻父皇的決定,但將此種不滿一直放在心中。而後來導致張廷玉直接和乾隆交惡的觸發點,恰恰就是張廷玉退休前要乾隆承諾幫他“落實”這份殊榮,這種“不信任”與“雞賊”徹底惹怒了本就對此不滿的乾隆。


第二, 張廷玉雖然是一個政治經驗豐富,非常懂得做官的官場老手,但到了乾隆朝時,張廷玉的年紀已老,對於乾隆的政治價值已經沒有那麼大。乾隆剛登基時,尚且要借重張廷玉的輔政能力,但過了幾年,一方面政治天才乾隆自身成長速度很快,不再那麼需要張廷玉,另外一方面張廷玉賴以成名的記憶力等“政治能力”隨著年老已逐漸衰退,這更讓乾隆感覺張廷玉的“名不符實”,不如乾隆本人提拔的那些年輕人。


第三, 乾隆對“朋黨”深惡痛絕,鄂爾泰集團和張廷玉集團都是他的眼中釘。退一萬步說,即使乾隆如雍正一樣器重張廷玉,他的“反朋黨”政治立場也會驅使他打壓張廷玉。更何況,如上所說,乾隆對張廷玉並無特別感情。


張明揚不說話


歷史上的張廷玉是歷經康雍乾三朝的重臣,作為漢人,已經是位極人臣的地位。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康熙和乾隆對張廷玉也是寵愛有加。

劇中八阿哥得到黃體仁揭發太子的密信,深夜去找張廷玉商議,幸虧張廷玉機敏,當面燒掉信件,並且說自己未見此信,康熙雖然不悅,但是可以看出康熙很看重張廷玉。

大臣舉薦新太子人選,佟國維號召大家選八阿哥胤禩為太子人選,上書房三位大臣唯獨張廷玉沒有聯名簽字,後來康熙讓張廷玉拿出江蘇讚揚四阿哥的奏摺,以此打壓八阿哥,康熙是覺得張廷玉是清流,沒有結黨。

乾隆為什麼不喜歡張廷玉呢?小燦哥認為張廷玉犯了乾隆的兩個忌諱。

張廷玉倚老賣老,敢對乾隆提要求

張廷玉總是想著法子的提出要退休回家,而乾隆不允許,說,雍正老爺子曾經說過要張廷玉死後配享太廟,那麼大的殊榮,要張廷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要求他在工作崗位上面工作到老死。

而張廷玉竟然不識時務,自恃三朝重臣,給乾隆提了要求,既然先帝有遺言讓他配享太廟,乾隆你就寫個憑證立個字據吧,以免忘記了。

乾隆是天子,金口玉言,一聽這話,張廷玉你是不信任皇帝啊,於是很生氣,開始對張廷玉有些意見。

張廷玉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張廷玉有結黨營私的嫌疑,這可是大忌諱,任何皇帝都是不允許的,何況乾隆皇帝,一個自視權力為唯一的人,又自命“十全老人”,說明乾隆是一個完美性格的人,他自信,高傲,認為沒人可以威脅他,超越他。

乾隆準備斥責張廷玉,諭旨還沒有傳到張府,張廷玉的兩個學生就已經提前告訴了老張,把張廷玉嚇得第二天天沒有亮,就跑到乾隆面前請罪。

乾隆於是很生氣,自己的一言一行,隨時有人彙報給張廷玉,那張廷玉不是對自己瞭如執掌嗎,這是結黨營私啊,犯了乾隆的大忌諱。

後來張廷玉就被乾隆以大學士的身份趕回了老家,不久張廷玉就病逝了,後來乾隆也兌現了承諾,讓他配享太廟。

以上就是小燦哥分析的乾隆不喜歡張廷玉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