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學者盛讚中非合作 爲非洲發展提供新動力

國外學者盛讚中非合作 為非洲發展提供新動力

9月3—4日,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在京召開。記者就未來中非合作的發展機遇、“一帶一路”倡議如何推進非洲基礎設施建設等問題,採訪了國外學者。

“未來中國依然是非洲的重要合作伙伴。”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克里斯托弗·克萊默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是非洲的關鍵貿易出口市場、重要的投資與技術來源。未來中非合作關係將不斷髮展,除中國政府不斷加大投資外,非洲將迎來更多中國民間資本,而且合作方式也會更加多樣。克萊默認為,中非合作促進了非洲電力、通信和交通基礎設施的發展和升級,為非洲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

談到“一帶一路”倡議時,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特聘客座教授阿西特·比斯瓦斯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了非洲基礎設施建設,其中一些項目已經落地,促進了非洲各國互聯互通。在項目進行過程中,中國持續同參與各方進行磋商,並根據各方的共識以及項目的經濟、社會和政治可行性作出決定,項目惠及肯尼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多個國家。

比斯瓦斯認為,中非合作源遠流長,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之前,中國已為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幫助。例如,由中國企業建設的亞的斯亞貝巴—吉布提鐵路是非洲第一條跨國界的電氣化鐵路,也是目前最長的電氣化鐵路。

非洲大部分地區薄弱的基礎設施,成為阻礙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因素。談到未來中國對非洲基礎設施的投資,克萊默建議,中國可以為建設更高質量的道路或輕軌等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提供融資。

比斯瓦斯認為,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在非洲乃至更多國家及地區的落實,所有參與各方都將擁有長遠、可持續的發展機遇。

在克萊默看來,中非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一帶一路”倡議為非洲各國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中非合作完全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他表示,中國支持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非洲製造業,有利於非洲各國通過中非合作增強可持續的自主發展能力。

駐倫敦記者 趙媛

(中國社會科學報倫敦9月1日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