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在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史中,一直有一種知難而上、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萬眾一心的中國精神貫穿始終。正是這種精神,使得中華民族成為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今天我所說的太白精神,正源於中華民族的這種精神,那到底什麼是太白精神呢?說到太白精神,大家起碼得知道太白山。

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在《陋室銘》一文中說到:“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可見但凡名山大川,就一定得跟仙家聯繫在一起。譬如陝西的華山,甘肅的崆峒山,四川的峨眉山等等。這樣仙採得了山的風水寶氣,而山則沾了仙的名氣靈氣,二者彼此結合,也就分不清誰沾誰的光,誰佔了誰的便宜。

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在靖遠縣城的西部,距離縣城大約23公里,黃河北濱有一個屬於北灣鎮的小村子——高崖村。

高崖村有一座太白山,此太白山因位於其山頂的一座始建於清光緒十七年的太白殿而得名。這裡正是依靠山、仙結合,才成就了此處獨特地一方人間仙境。

太白山主峰高198米,是一座土帽石質結構的水成岩山體,這裡山青木秀、廟宇環繞,與周邊的黃土高原地貌,一綠一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今天的太白精神,正是從這個土帽石質結構的水成岩山體和與它實際不符的林木成蔭說起。

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中國自古就有愚公移山,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化腐朽為神奇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經過了八年艱苦卓絕地浴血奮戰,終於將日本法西斯帝國趕出了中國。也正是這種精神使我們在抗美援朝時,憑藉著小米加步槍將擁有核武器的美帝國主義趕出了朝鮮。而太白精神,其實正是中國人的這種知難而上、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萬眾一心的愚公移山精神。

太白精神的第一點,我認為體現在太白山的綠化上。

高崖這個迄今為止僅有6059人的村子,到底是怎樣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的?原來太白山管委會在1998年的時候,請來了時任白銀市副市長的王保泰同志,請王市長對太白山的佈局進行了整體的規劃。也就是從那時起至今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高崖村民在太白山歷屆管委會的帶領下,懷著對太白山最原始地膜拜之情,揣著一顆對太白山各仙家的虔誠之心。高崖人堅定信念,不屈不撓、硬是在黃土高原這座光禿禿的石山上,栽活2300多株樹木,綠化了22050平方米,這個概念外面人看不懂,可靖遠當地人大家都能想象得到,二十年來高崖人經歷的那種艱辛。

石山栽樹一是缺資金,二是缺水,就連那植物賴以生長的土壤其實也缺,可這一切都沒有難倒擁有太白精神的高崖人。沒有資金,他們萬眾一心多方籌集,通過找王市長四處籌措、高崖村民自發集資、高崖大老闆無償贊助等手段,將資金問題逐步解決。缺水,眾志成城的高崖人用桶挑、用盆端,硬是將黃河水挑上、端上了太白山,現如今滴灌技術的運用徹底解決了這一難題。土壤不適宜植物生長,今年載的樹沒活,明年繼續載,年復一年、週而復始,終於在20年後的今天太白山上有了這2300多株樹木。

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太白精神第二點,我認為體現在開山鋪路上。

太白山上有一條長約1100米的直通山頂的盤山路。這條盤山路上,有好幾處是用產自太白山上的片石,一片一片地用手砌起來,鑲嵌於懸崖峭壁的山石路,這幾段山石路1.5米寬,1.6米高,連在一起至少有280米長。

給我們當嚮導的是太白山管委會的一位老先生。在我們下山走到一處峭壁時,特意將我們帶至一處廢棄的石路旁。給我們講述了發生在他自己身上的一段驚險離奇的經歷,原來這些山石路大多都是出於面前這位老先生之手,破料、撿料、運料、砌料這一系列工作,都是老先生帶人花了數年時間完成的。老先生的尊姓大名,我沒有顧得問起。但對於老先生講的親身經歷,我卻牢牢的記了下來。

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一日老先生就要給面前這段位於峭壁之上石路和龍口時,腳下路基上的石塊一走動,連人帶石滾落山崖。30餘米的陡坡,連著20餘米的懸崖,老先生提起這些的時候,仍顯得有些後怕。老先生在滑落時雙手抱頭,身體蜷在一起,人在前面滾,身後十幾方石料尾隨滾落,離奇的是老先生糊里糊塗地滾越過了前面的山谷,掉落在了對面的山腰處,更離奇的是老先生掉落後竟然蹲在了對面山腰。一起鋪路的其他信眾呼喊著向山谷追去,在場的所有人心裡都明白,出大事了。從此處掉下去就算摔不死,也會被掉落的十幾方石塊砸死,當呼喊著的人們趕到山腳時,都被眼前的一幕震驚了,老先生竟然完好無損地蹲在對面山腰。善良、虔誠的人們,從此更加相信這是太白殿裡的神仙顯靈了。

聽完老先生經歷之後,再走在腳下這條石砌的小路上,我被高崖人,這種知難而上、不屈不撓、堅韌不拔、萬眾一心的太白精神所感動。頓時覺得眼前的每一塊石頭、每一棵樹、每一顆草都飽含靈氣,靈氣賦予它們生命……我不覺得小心翼翼地走了起來,我小心翼翼是不願打擾腳下這些有靈氣的生命地清靜。

北灣高崖之太白精神

高崖人,能夠將太白山這座光禿禿的石山通過二十年的不懈努力變成綠樹青山的原因,應該不僅僅是對神靈的虔誠吧,我想離不開更高層面的精神動力吧——太白精神。


(作者/李暢清,攝影/臨風醉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