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爲何一觸即潰?

1

1644年四月二十三日,山海關大戰吳三桂聯合清軍擊敗了李自成大順軍殘部退往永平。

李自成計劃在永平重整旗鼓,對抗清軍和吳三桂:中國雖大,但大順軍無路可退,因為身後就是北京。

重整旗鼓,怎麼重整?大順軍雖然人多勢眾,但是力量很分散,陝西大本營要留人,襄陽老根據地要留人,新控制的地方還要留人維穩。東征到達北京的部隊也就七八萬人,山海關一戰,六萬大軍損失過半,已經沒有力量對抗清軍和吳三桂聯軍。

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為何一觸即潰?

李自成(劇照)

李自成的命令遭到了很多部下抵抗:咱們來北京是為了發財,不是為了拼命,再說了,咱們這點人根本打不過吳三桂和清軍,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扯呼。

李自成無奈,只得默認大順軍一路向西潰退。回到北京後,李自成對丞相牛金星發了這樣一番感慨:滿洲兵勢大力強,北京之地,豈可久留?不若捨去,退回西安,憑險可守!

大順軍逃回北京後,四處放火搶劫,發洩憤怒。誰都知道,腳下的這座城市很快將易主,將能帶走的東西搶走,將不能帶走的東西毀滅,古往今來大家都是這麼幹的。

小兵搶劫小戶平民,大官拷掠大戶巨室,李自成呢,在排練節目。

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舉行登基大典,正式稱帝,過了一把皇帝癮。

五個月之前,李自成也在西安稱過帝,大順的國號就是當時定的。

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為何一觸即潰?

大順軍(劇照)

但是,在西安稱帝和在北京稱帝,感覺肯定截然不同。

自公元904年朱溫挾持唐昭宗撤出長安遷都洛陽後,長安再也沒有成為中國的首都。隨著中國經濟中心不斷南移,長安(西安)的地位日益下降。

從金朝開始,北京的地位開始凸顯。金、元、明三朝相繼遷都或定都北京,使得北京成了最具王氣的政治中心。

在北京稱帝,才有君臨天下的感覺,才能體現自己的正統性。在西安稱帝,最多隻能算個西北王,說出去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兒,檔次明顯low。

從快遞員混成Party的領導核心,那種感覺,恐怕也只有朱溫朱元璋才能體會。

對李自成而言,唯一遺憾的是,這種快感持續時間太短,嚴重影響了體驗感。

四月三十日,也就是登基第二天,李自成火燒皇宮,帶著大批財寶撤出了北京,此時,距離李自成佔領北京才42天。

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為何一觸即潰?

讓我們再來回顧一下當初多爾袞糾結是否揮師入關時,洪承疇說的一番話:我兵之強天下無敵,將帥同心,步伍整肅,流寇可一戰而除,宇內可計日而定矣······況流寇初起時,遇弱則戰,遇強則遁。今得京城 ,財足志驕,已無固志,一旦聞我軍至,必焚其宮殿府庫,遁而西行。

作為資深剿匪專家,洪承疇比李自成還理解李自成,不僅準確評估李自成的實力,還預言了李自成的失敗以及失敗之後的瘋狂舉動,這種恐怖的洞察力和判斷力,比李自成的智囊牛金星、宋獻策之流不知高到哪裡去了。

大順軍主力剛一撤退,北京市民的報復便展開了,人們成群結隊的搜捕掉隊的大順軍士兵,當眾虐殺,發洩心中的憤懣和仇恨。

李自成被趕跑,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這一切是平西伯吳三桂的功勞。五月二日,當故明遺老遺少在城外十里迎接吳三桂時,他們卻迎來了多爾袞率領的清軍,眾皆愕然。

多爾袞舍騎登車喊道:我攝政王也,太子隨後至,爾輩許為為主否?(你們答應我當你們的老大嗎?)

不說話,不說話就當你們默認了啊。

當天,多爾袞就搬進了餘煙未熄的皇宮,清軍接管了北京城。

大救星平西伯吳三桂呢?

擊敗李自成後,吳三桂窮追不捨,追到了北京城下時,多爾袞的命令來了:不得入城,繼續追擊。

吳三桂:我想回家看看。

多爾袞:你全家都被李自成殺了,有什麼好看的,想要報仇就給我趕緊追!

吳三桂:媽賣批·······

多爾袞:你說什麼?

吳三桂:我追。

2

一聲不響的就接管了北京,總得給天下人一個說法。

你是誰,從哪裡來,為什麼來這裡,來這裡幹什麼?

首席謀士范文程為多爾袞起草了一份告示——

大清國攝政王令旨:南朝(大明)官紳軍民人等聽好了,之前,大清想和大明和好,但是你們不甩我們,我們四次入塞,是為了讓你們悔悟,這些不愉快的事就不提了。

天下,不是一個人的天下,有德者居之,軍民,不是一個人的軍民,有德者主之,我們現在到這裡,是為了給你們報君父之仇,不消滅完賊寇,我們誓不撤軍。大軍所到之處,如果剃髮歸順,功名富貴大大滴有,如果抗拒不遵,全部死啦死啦。

有志之士,現在正是建功立業的好時機,趕緊投效,大清絕不失信!

一紙告示,當然不足以穩定北京的人心,於是多爾袞又下令清軍“解網弛禁”(解除戒嚴)。很快,北京又恢復了往日的熱鬧。

對多爾袞而言,清軍想要在北方站穩腳跟,首先必須解決以下三大問題:

  • 接管明朝的中央政府並讓其運轉起來。
  • 穩定北直隸(河北)和山東的局面。
  • 追擊大順軍,消滅之。

如果以滿清的十幾萬軍隊武力征服大明,那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武力不足以征服對手的時候,就需要用政治手段來補充。

政治手段主要是外交統戰。外交,就是聯合他勢力集團,增強自己的實力;統戰,則是拉攏某個群體,擴大自己的統治基礎

就滿清而言,外交方面,已經擺平了漠南蒙古朝鮮,擁有穩定的後方。

統戰方面,滿清首先為崇禎發喪,令全國軍民戴孝,收買人心,然後提出“報君父之仇”的口號,將仇恨轉移到大順軍頭上,同時為自己披上一層道德的外衣,減輕明朝降官的心理負罪感。

最後是大禮包:明朝官員,只要肯歸順,一律官復原職,如果肯剃髮,官升一級。

一切水到渠成,大明官員搖身一變,成了大清官員。

氣節呢?

氣節早不知死哪兒去了。

之前投效李自成,委身事賊,名節已經掃地,現在為何不能委身事虜?

明末的官僚系統雖然腐敗無能,但是不可否認,這些人諳熟政務民情,懂得財稅法令,是帝國的政治精英和不可或缺的行政人才。如果沒有他們,帝國根本無法正常運轉。

只要打破原來的利益格局和派系鬥爭,重新洗牌,同時融入滿清的新鮮血液,那麼明廷腐敗頹廢的風氣將為之一散,新朝將擁有一個相對廉潔高效的政府。

多爾袞只是把原來明朝的零件拆下來,除鏽上油,然後重新組裝起來,就掌控一架高效的國家機器——這也是崇禎不遷都留下的禍患之一,將中央政府資敵。

官僚階層都搞定了,農民就更easy了。

軍隊與民秋毫無犯,違者嚴懲。

廢除三餉,以前欠下的賦稅全部免除,清軍所過之處,該地當年賦稅減半,其他地方,減稅三分之一,稅收標準以萬曆年間的稅額為基礎。

官逼民反,反過來,官不逼,民就不會反,啥也不說了,好好種地,爭當順民。

從效果來說,多爾袞的統戰策略是相當成功。在整個北方,除了大順軍之外,清軍基本沒遇到任何像樣的抵抗,廣大群眾不知不覺中就成了大清的臣民,為大清源源不斷的貢獻錢糧兵員。

官僚階層更是格外賣力。為了獲得新老闆的肯定,這些降官主動接受了新社會的改造和洗禮,不貪汙腐敗了,工作積極了,振撫百姓,籌措糧餉,打擊盜賊,維護治安,宣傳教化,延攬人才,滿懷期盼的迎接一個新時代的到來。

3

李自成率軍撤出北京後,沿西南方向撤退,吳三桂的關寧軍則一路追殺。

保定、定州兩戰,大順軍再次戰敗,直到真定之戰後,大順軍才擺脫吳三桂的追兵,從固關穿過太行山退入山西。六月,李自成留明降將陳永福鎮守太原,然後率領主力撤回了陝西。

李自成退回西安後,立即著手增強陝西防禦,他命令李過高一功鎮守延安、榆林,這兩地是大順軍的發源地,也是陝西的北大門;又派遣精銳部隊加強了潼關防禦。李自成認為,控制延綏和潼關,憑藉黃河天險,陝西可保無虞。

大順軍一敗再敗,失去武力維繫的大順政權土崩瓦解。在山西,原先投降大順軍的勢力紛紛反正,轉而投靠清軍,清軍忙於收割和消化廣大佔領區,無暇追擊大順軍,也希望以漢制漢,利用降官降將對付大順軍。

留給李自成的時間不多了。

多爾袞的致命一擊即將發出,不過在此之前,多爾袞要先解決一件關乎大清國前途與命運的大事,只有解決了這件事,滿清才算正式入主中國,才能騰出手來一統天下。

多爾袞要幹什麼呢?遷都北京。

十月一日,順治帝在北京舉行了登基大典,祭告天地:茲定鼎燕京,以綏中國。

該動手了!

多爾袞命令靖遠大將軍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率3萬大軍經寧武關進攻陝北,定國大將軍多鐸孔有德耿仲明率2萬大軍南征江南,葉臣石廷柱率軍進攻山西大順軍。

多爾袞調兵遣將的同時,李自成的局部反攻也開始。十月十二日,2萬大順軍從山西垣曲東下河南懷慶,連克濟源、孟縣,兵圍沁陽。(河南北部部分地區已被清軍佔領)

大順軍的反擊使多爾袞大為震驚——李自成實乃心腹之患,不弄死李自成,北方將不得安寧。多爾袞急令多鐸改變行軍路線,先救懷慶,後攻潼關,與阿濟格夾擊李自成。

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為何一觸即潰?

清軍進軍路線

多爾袞本來準備左右開弓,拳打大順、腳踢南明。現在倒好,李自成的一個作死動作成功吸引了清軍的全部火力,給南明小朝廷爭取了更多撕逼和相互傷害的時間,大大加速了滿清征服中國的進程。

4

  • 先說山西

葉臣和石廷柱率軍進入山西后,各地望風而降,陳永福企圖憑藉太原堅城對抗清軍,但清軍使用紅衣大炮輕鬆的將其轟出太原城,隨後清軍沿汾河追擊清剿大順軍,並擊敗了前來接應的袁宗第部,一直殺到了平陽,大順軍餘部撤往垣曲。

十一月底,清軍平定了山西9府27州141縣,巡撫馬國柱得意洋洋的向多爾袞報告:山西全省悉平

  • 再說陝北

五月,也就是李自成撤出北京後不久,原大同總兵姜瓖便投靠了清軍,原明降將唐通脫離大順軍,把軍隊從陝西府谷撤到了山西保德,不久也投降了清軍。也就是說,當清軍大部隊還沒有開進山西時,整個晉西北已經成了大清的地盤。

阿濟格、吳三桂、尚可喜進軍陝北的途中,將宣府、大同等地的降兵抽調一空,清軍兵力激增到八萬人。十二月二十四日,阿濟格大軍由保德渡過黃河進入了陝北。

李自成得知清軍進攻陝北的消息後,決定親率大軍北上,迎頭痛擊阿濟格。大軍走到了半路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潼關一帶發現了清軍主力!經過短暫的糾結之後,李自成決定回軍支援潼關。

阿濟格命令姜瓖圍攻榆林,自己親率主力經米脂進攻延安,延安保衛戰打得非常激烈,但是大順軍最終沒有擋住清軍的進攻,清軍繼續南下,直奔西安。

  • 最後說潼關

在河南平原上野戰,大順軍不是清軍的對手,多鐸輕鬆解了懷慶之圍,兵鋒直抵潼關。

潼關是通往關中的大門,也是中原最重要的關隘,這裡不僅城池堅固,還有3萬嚴陣以待的大順軍精銳。

十二月二十二日,多鐸大軍進抵潼關20裡外立營,二十九日,潼關之戰打響。大順軍連番出擊,連戰連敗,次年正月初四,李自成親率大軍出戰,再次戰敗。十一日,清軍用紅衣大炮猛轟大順軍,大順軍士兵驚慌潰散,死傷無數。

潼關擋不住多鐸,陝北擋不住阿濟格,大順軍腹背受敵,情勢危急。

十二日,李自成被迫撤回西安,潼關陷落。清軍馬不停蹄入關西進,沿渭河河谷向西安殺來。

李自成回到西安後,將財寶席捲一空,然後火燒宮殿,最後跑路,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真不愧是老司機!

正月十八日,多鐸大軍佔領西安。不久,阿濟格大軍也抵達了西安。

李自成撤出西安後,經藍田商洛,然後由武關進河南,之後轉移到了根據地襄陽,計劃水陸並進奪取南京。阿濟格大軍一路狂追,李自成又放棄襄陽沿漢水而下,逼走左良玉,佔領了武昌。

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為何一觸即潰?

李自成敗退路線圖

就在李自成計劃順江而下,奪取南京的時候,清軍追兵殺到,佔領了九江等地,切斷了大順軍東下的道路,李自成被迫南下,計劃進入湖南。

五月十七日,大順軍到達湖北通城九宮山麓時,李自成率輕騎20餘人偵查地形,遭遇當地保安團,激戰中被殺。

李自成死後,大順軍缺乏強有力的領袖人物,很快作鳥獸散,一部分降清,一部分潰散,一部分繼續轉戰遊擊。大順作為一個政治實體,已經不復存在。

清軍千里追殺李自成丨大順軍百戰精銳為何一觸即潰?

大順政權滅亡後的全國形勢圖

打江山就像爬山,緩慢而艱難,敗江山就像跳崖,一步到位。

大明朝時,李自成縱橫天下十幾年,屢敗屢戰,幾次跌入谷底,每次都能彈的更高。為什麼一面對清軍,李自成就像廢材一樣,一年就Game over,化為了歷史的塵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