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的土地资产

自从华超控股与康达尔的股权之争于2016年浮出水面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及二级市场表现便急转直下。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当事双方还是众多中小股东都在承受着公司内耗带来的巨大损失。

财报显示,2014年康达尔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4亿元,与2013年亏损900万元相比,大幅扭亏为盈。2015年度,康达尔业绩继续暴涨,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达到2.04亿元。2016年,康达尔第一大股东华超控股与第二大股东京基集团的股权之争进入白热化,当年度康达尔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暴跌至600万元。业绩变脸之大令人瞠目。在2017年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中,面对中小股东对于业绩下滑的质问,康达尔管理层曾诉苦称,股权事件对公司经营业务影响较大,甚至失去了部分稳定优质客户。康达尔前任总裁季圣智特别补充:“股权事件对公司融资产生极大负面影响。”

财务数据恶化,康达尔股票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也一落千丈。在股权之争爆发前,康达尔股价在2015年12月曾一度达到45元/股的高位。随着业绩的下滑及股权之争的爆发,康达尔股票价格一路震荡下行。在今年7月2日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复牌后,更是连续迎来5个一字跌停板,股价一度最低下探至16元/股,创下近三年的最低点。截至8月27日收盘,康达尔股价报收22.49元/股。而先前京基集团持股成本约33元/股。以此测算,京基集团目前持有的1200余万股股票账面浮亏接近12亿元。

“京基集团这么多年不计成本地谋求控股康达尔,根本原因可能是看中了康达尔的土地储备资源。”深圳一家地产经纪平台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虽然京基集团此次要约收购康达尔的公告中没有明确提到介入康达尔的地产业务,但作为深圳本地颇具实力的地产开发公司,京基集团的真实目的应该是看中了康达尔丰富的土地资源储备。根据现在深圳的地价行情,这些隐藏的土地资源价值已经大大高于当前上市公司的估值。

记者了解到,作为老牌的深圳上市公司,康达尔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79年成立的深圳市养鸡公司。1994年,股改后的康达尔成功上市,是中国第一个农牧上市企业。由于传统主业是农牧板块,因此康达尔过去在深圳积累了大片的养殖场房用地。这些过去囤积的土地随着城市的扩张发展而身价倍增。

公开资料显示,2011年,康达尔因为城市土地征收获得共计8.26亿元的土地补偿款。同时,作为土地整合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组成部分,康达尔还获得了对西乡和沙井两个地块共23.73万平方米工业用地转商住用地的批准及协议签订。

数据显示,康达尔目前地产板块主要可开发项目为深圳西乡康达尔山海上城,该项目共分四期开发。其中,一期已于2014年竣工。二、三、四期总占地面积约9.2万平方米,总计容面积约45.3万平方米,预计总投资97.2亿元。目前,山海上城周边房价约6万元/平方米,而该项目二期备案价为5.4万元/平方米。以此测算,仅山海上城总计容面积45.3万平方米的住宅销售总价就接近200亿元。

对于康达尔的“隐藏土地价值”,中信建投分析师黄付中指出,“公司在深圳拥有庞大的、低成本的土地资源,未来几年将建成商品房和物业并销售。大量的收入和利润将体现在上市公司报表上,公司隐蔽的大量地产资源将浮出水面。”根据中信建投的测算,整体来看,即便不考虑康达尔其他农地转工商的情形,仅康达尔在西乡和沙井两块地的市场价值就达到150亿元以上。截至8月27日收盘,康达尔总市值仅为87.88亿元。

针对外界对京基集团入主康达尔意图的揣测,中国证券报记者向京基集团进行了求证。京基集团在回复中仅表示,“将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和业务经验,帮助上市公司提升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